王碧芸:因为有你,“乳”此美丽
2019-12-04吴颖
吴颖
王碧芸: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后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现肿瘤内科)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工作,作为主诊医师负责住院和门诊工作。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CRPC)青委会主任委员,上海CRPC常委兼秘书长、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乳房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也是传递母爱的纽带。不幸的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女性乳腺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200万人,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因此,国际上将10月定为“乳腺癌防治月”,并用“粉红丝带”作为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的公认标识,呼吁加强对乳腺癌诊疗的认识。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历经了数轮变革,从最早的经验医学,到当前的循证医学,以及正在引领趋势的精准医学。在上海,乳腺癌诊疗水平可齐肩国际先进的发达国家水平。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报告》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随访了数万例从2008年到2015年间0~Ⅲ期乳腺癌出院患者:0~Ⅲ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乳腺癌原位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达97.9%;Ⅱ期、Ⅲ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5%和61%。本期杂志,我们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碧芸教授。
乳腺癌的治疗发展日新月异
乳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女性癌症,是女性因癌致死的第二大癌种。人类与乳腺癌之间的斗争已持续千年之久。几千年以前,在中国古代的医案中便对乳腺癌有所记载,中医将之称为“乳岩、乳痈”;到中世纪便有欧洲外科医生尝试用手术手段治疗乳腺癌。
伴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化,各种诊治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肿瘤诊治的理念、策略和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恶性肿瘤的诊治正在经历从多元化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发展。许多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手段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入临床,改变着以往传统的经验治疗模式。这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肿瘤的临床研究,对于临床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普及推广、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肿瘤专业医师整体的临床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聚焦乳腺癌领域,治疗药物同样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断探索和更迭。往前追溯,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使患者获益显著。化疗自耶鲁大学药理学家Alfred Gilman和Louis Goodman等试用氮芥治疗淋巴肿瘤以来,用于治疗肿瘤也已经超过70年历史了。另外,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也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靶向治疗起步虽晚于化疗,但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就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让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极大的改善。
有报道显示,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各方面原因,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发病总人数位居全球首位,且患者年龄总体偏低,三阴性乳腺癌等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亚型比例偏高。针对这些特性,由国内多名著名学者领衔,我们国家制定了数个符合国情的中国版指南。其中,针对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做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并随着新的数据报道,每年或每两年不断更新版本,王碧芸教授参加了其中数个指南的编写工作。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更新,规范了数万医师的诊疗行为,推动了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整体快速进步,是中国乳腺癌领域工作者对“健康中国梦”最好的承诺和践行。
“红颜杀手”需要“乳”此关爱
粉红丝带作为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的公认标识,旨在宣传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粉红丝带,是一份关于乳房、关于爱和美、关于生命温度的诠释。有人说,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对于乳腺疾病患者,不仅要从身体上解决她们的问题,更要从心理上为她们解忧。治的不是“病”,而是一个“人”。从1998年毕业至今,王碧芸教授从事肿瘤内科领域工作已逾20年,经手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遍布全国,既有年逾古稀的老年患者,也不乏正值妙龄的患者。王教授说,得益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临床上逐渐形成将乳腺癌作为“慢病”管理的理念。她认为,作为医生来说,真正带给患者心安的,不仅仅是态度上的关爱和温暖,更应是精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采访王碧芸教授的那天正值教师节。初见王教授,在办公室鲜花的映衬下格外美丽和温婉。随着采访的推进,听着王教授这些年关于医、教、研的经历,呼之欲出的是一个果敢、坚定、专业的医者形象。对于患者的生命,肿瘤科的医生比谁都“贪婪”。在与乳腺癌“战斗”的这些岁月,王教授变得愈加干练,心却柔软得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乳腺癌是一种可以实现长期生存的恶性肿瘤,因此,在关注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在心理上的需求和滿足,这对于坚定患者的治愈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王教授说,近几年来,随着科普的大面积开展,前来就诊的患者较之前都有了较好的心理准备,诊疗过程中大部分也都非常配合医生。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恐惧,往往是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疾病诊疗效果的不放心。但是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早期乳腺癌的治愈已经不无可能。晚期患者长期治疗中,依从性是关键。因此,高效低毒又方便可行的治疗方案方能用于肿瘤的长期治疗,是患者长期生存的根本保证,也为提高生活质量保驾护航。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发展日趋完善,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发展迅速,传统的化疗依旧是治疗乳腺癌的基石,是全身治疗经典策略之一。王教授所在的肿瘤医院对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的实力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菁英荟萃,“汝心飞YOUNG”
在中国的中青年乳腺科医生中,“汝心飞YOUNG”享负盛名,旨在为中青年菁英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传递最新医疗知识、分享医学领域前沿进展,覆盖各个区域中青年讲者,照亮更多中青年菁英的医学研究和学术发展之路。王碧芸教授告诉我们,医学的日新月异发展、新的药物临床使用不断更新,需要医生们(尤其是中青年的医生们)保持积极的学习能力。人勤春来早,风正好扬帆。“汝心飞YOUNG”就是为青年医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王碧芸教授为此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她说,帮助青年医生从临床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根本上为临床实践服务,她不遗余力。
在这里,既有国际最前沿新知的解读、也有临床中最基础的话题探讨;既有火花四射的诊疗方案的辩论,也有实操环节的倾囊相授。临床中,没有两个病例是一模一样的,医生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若想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首先要掌握疾病诊疗的整体原则和思路,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王教授说,看到青年医生们从选题开始,精心准备和讨论,在一次次的文献资料查询、病例讨论中,大家潜移默化地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理论和实践能力。而她也很享受与“小伙伴们”深入切磋、广泛交流,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最终受益的是患者。看到年轻的医生们平时忙工作,周末忙会议,学习和工作充实着每天,王教授心疼他们的辛苦,但同时为他们取得的明显进步感到自豪和由衷的欣慰。
青年强,中国强;青年兴,中国兴。通过不断的学习,开拓了临床科研思路,解决了临床疑难问题,也让工作不再“浮云遮望眼”,而更加有方向。这样的学习平台实属宝贵。我们祝愿,青年一代的医生们凝聚青年力量,铸就未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