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2019-12-04张军

考试周刊 2019年77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道德的行为与意识养成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而初中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且此时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课前预习”“合理导入”“适时辩论”“巧用多媒体”“注重实际”五个方面展开,主要讨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自主学习

效率不单单是各个企业和工厂追求的目标,同样也应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追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试图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效率的提升较缓慢,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究其原因,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应用一些看起来“高端”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或是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自然教学效率无从提升。

一、 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老师提供的预习材料中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预习。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一定要注意在预习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任务,避免学生觉得预习就是应付老师而懒得动脑,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并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或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无法解答等,可以利用实时聊天工具与同学取得联系,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将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与教师共同讨论。

例如,在学习“参与民主生活”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置几个能够了解民主意识和做法的实例,使学生能够从对实例的分析中养成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的习惯,并在实例中向学生渗透我们参与民主生活的主要意义。在课上的学习中教师会发现,学生预习过后对于各种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更大,能够理解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明确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除了在课前培养学生的自主搜集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仍可以围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展开活动。比如,教师在课上可以出示需要学生探究解决的问题:面对网络上常见的某某明星出轨、诈捐等信息,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你是怎么看待的?通过学生在网络上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思考,从而意识到冷静分析、学会判断、不传谣言的意义。

二、 合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导入的方式较多,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选取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涵盖较多知识面的导入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网络游戏较为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将网络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体验闯关的感觉,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并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兴致。

三、 適时辩论,拓展学生思维

作为一门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联系时事热点,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辩论比赛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以充实自己的论点,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从不同于他人的角度提出新鲜的论点是最引人注意的,而学生富有逻辑的话语既可以为学生的辩论加分,又可以在无形之间增加学生的个人魅力。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开展辩论的课程或实事,让学生在展开充分调查后进行辩论比赛。

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片段,使学生简单了解这个电视剧的人物及背景,要求学生在课下简单观看后准备辩论材料,辩题为“李晓明杀人事件后,他的家人是否需要为他买单?”,正方为需要,反方为不需要。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由自己准备的材料直接分为正反方两个阵营,教师在PPT上出示辩题后双方的辩论便正式开始。在学生激烈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记录每个学生的论点,最终将双方的论点进行对比,师生共同探讨论据是否足够支撑各个论点。最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电视剧中的人物的行为与恶的距离有多远,如李晓明到电影院里用机枪扫射,造成无辜生命的死亡,他是恶的吗?李晓明父母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用二十年的时间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变态”,他们是恶的吗?王赦为这些“变态杀人犯”辩护,帮他们争取免除死刑,他是恶的吗?受害者家属折磨李晓明的父母,使他们关了面店,无法抬头做人,他们是恶的吗?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会逐渐明确这届辩论课开展的目的,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外,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以及法律对我们的保护,我们应该做什么,应当怎样做,相信学生心中已经有了明晰的答案。又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多于糟粕还是糟粕多于精华?”展开辩论,具体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优秀的文化对于我国文化自信的意义。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辩论的方向,不要让学生朝着片面的方向发展,在辩论结束后,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论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论点的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指导该朝什么方向继续努力。

四、 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程讲授前进行备课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部分教师较为华丽和优秀的备课多半是为了上级检查,平时的授课并不按照教学设计中的内容进行讲授。教师要养成在平时的授课中应用精心设计的教案的习惯,使各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并不只是耍耍花架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且能针对教学难点进行简单又令学生容易理解的特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最终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时,教师要提前备课,明确本节课的难点就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意义,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便要围绕这两个要点展开。教师可在网上搜索有关改革开放的视频,使学生从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逐渐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问题:“看过视频后,大家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有什么印象吗?”引导学生关注到视频中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状态和面貌的变化,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此时,教师可以问题“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那么大家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不敢想象,恐怕自己连上学都困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体会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意义,也能够在心中升起对于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同志的尊敬感。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的同时,又对学生的感情进行的适当的延伸。又如,在学习“走向共同富裕”时,教师可以将某一村庄的致富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里的实况,以及村民们为了致富而付出的努力。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意义,通过视频直观的呈现后,学生对于村民的生活有了大概了解,也能大概明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意义。此时,教师要结合视频中的内容不断向学生渗透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渐能够参透“唯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越走越远”的内涵。

五、 注重实际,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于自身行为的良好影响。

例如,笔者在一次课外活动时决定带领学生一同前往养老院看望老人,由班干部完成學生的分工,有的负责陪老人聊天,有的负责为老人洗衣服,有的负责为老人按摩等等。在这场活动中,学生都积极表现,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在同老人说话时语气非常尊重,而且动作和神态也较为恭谨。在驱车回校的路上,笔者不禁问学生:“这堂课与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很高,有的表示单纯的知识讲解太过枯燥,多参加活动才能够放飞思维;有的表示这次活动使自己真切地认识到了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有的表示养老院中的老人与自己的长辈很像,于是不自觉地亲近,也不自觉地想起家中的长辈……总体来说,这次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起到了些许影响,对于学生性格和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看望孤儿院的孩子,使学生在萌生照顾弱小儿童的心理后,体会到自己优越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会珍惜生活。

六、 总结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在承认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的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庆明.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相融合[J].华夏教师,2018(34):52-53.

[2]范国鑫.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61.

[3]余二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9):49-50.

[4]张蕾.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0-51.

作者简介:张军,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四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