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12-04姚世新

考试周刊 2019年76期

摘 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动手、动脑、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重教师操作演示轻幼儿操作体验;重学习结果轻幼儿的自主发现的过程;结果就是教师认为数学难教,幼儿不易理解,没有兴趣。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本文将浅谈动手操作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方式;操作活动教学法;幼儿园数学教学研究策略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学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数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而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实践,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一、 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及其特点

(一) 什么是幼儿的动手操作性学习方式

本文所谓的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方式,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获取经验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 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幼儿亲自动手体验。如在讲到正方形的面积守恒时,把正方形分成四份,让幼儿判断这些图形能否拼成原来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幼儿要么不作声,要么乱猜,这时候如果能让幼儿亲自尝试,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其次是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和鼓励者。如:在学习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形成》时,如果教师干巴巴的给幼儿讲1添上1就是2,幼儿听着就很枯燥,但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和探索,幼儿兴趣就很浓厚,在操作过程中,就掌握了1个添上1个是几个,很快就掌握了10以内数的形成。

再次是脑体并用。如在学习量的守恒时,我采用两块相同数量的泥,一份搓成球状,一份压成饼状,让幼儿观察两块泥的量是否相同,通过让幼儿动手实践,将球形的泥也压成饼状,再进行比较,逐步了解了量的守恒。通过多次改变操作材料,使幼儿脑体并用,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操作方法。

二、 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教学法的意义

(一)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盖上盖子后蜡烛熄灭了,引导幼儿思考,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带的塑料袋去参与收集空气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 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蒙台梭利提出:幼儿的感官教育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她主张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系,发展儿童的思维。例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幼儿这就是数字4,幼儿肯定是不感兴趣的,但如果给幼儿提供不同大小、颜色的物体,如水果、积木、纽扣等等,让幼儿反复操作,幼儿不仅认识了数字4,而且还了解了4的含义。

(三)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天生就有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给幼儿提供操作和锻炼的机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有自动化的过程。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合起来是4。依此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四) 培养幼儿的自觉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这里所谓意识指的是通过实践探索规律、认识世界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于长时间实践中经验的积累。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幼儿的终身有益。如:教幼儿认识厚薄,我以娃娃家妈妈的身份邀请幼儿到家中做客,在引导幼儿比较得出棉被——厚;毛巾被——薄;毛衣——厚;衬衫——薄;围巾——厚;丝巾——薄这一系列的结论后,我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操作活动:“小朋友,天气凉了,宝宝冷了,你给宝宝穿上什么样的衣服,围上什么样的围巾,盖上什么样的被子呢?”引导幼儿为宝宝穿上厚衣服,围上厚围巾,盖上厚棉被。就这样,幼儿在看看、摸摸、穿穿等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厚薄,并准确地用言语表述出来。再比如小班幼儿在复习数数时,我先让幼儿数绳子上有几粒纽扣,幼儿回答有5粒纽扣,然后我又让幼儿变成3粒纽扣,有的幼儿就直接取掉两颗,而有的幼儿则是全部取掉再重新穿上3粒,显然前面的一种方法又快又对,不仅熟练掌握了数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三、 开展幼儿园数学动手操作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 材料的准备

1.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來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 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

3. 幼儿制作,以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他们亲手做的卡片,有更多的兴趣去操作、探索。如认识整点、半点,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 开展动手操作教学活动的建议

1. 创设与操作活动相关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如在学习5以内相邻数时,我创设了小动物盖新房的游戏,小动物邀请小朋友帮它们盖新房。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小动物,对盖房子兴趣也很浓,因此,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趣,在操作中,他们对邻居有了一定的认识,自然地过渡到认识相邻数。游戏情境的创设,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促进幼儿产生愉悦的情感。

2. 幼儿操作前应提出相关的要求,让幼儿有目的地去操作。

赋予幼儿动手的权利和机会,让幼儿成为操作活动的主体,但是,操作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而是带有一定目的的操作,因此,在操作前教师要提出相关要求,在操作中教师还要引导、鼓励、启发幼儿操作,以此调动幼儿脑体并用。例如:大班综合活动《小老鼠过河》,引导幼儿用石头、衣服、皮球、积木做实验,将它们依次放入水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沉与浮的道理。

3. 教学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贴近幼儿生活,同时,让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更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如,可以抓住幼儿每天吃水果的时机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拿四个小西红柿,或是三块西瓜,或者两块苹果等等边拿边数,不仅练习了幼儿数数的能力,也很自然地将数学操作活动与生活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生活化。再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出现的买卖关系中,“我买两串烧烤要三元钱,我给老板五元钱,老板找我多少钱”等等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4. 数学操作活动设计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不同年龄、不同心智的幼儿,他们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生理特点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幼儿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操作活动时都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如在学习按规律排序时,小班幼儿适合ABAB的规律,而大班的幼儿会适合更复杂的排序,如果颠倒操作,小班幼儿的能力显然是达不到的,这样不宜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5. 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应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培养幼儿的合作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根据操作的需要,适当需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可以大胆地提出见解,共同探讨,学习他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也能获得友谊和快乐。

四、 结论

总之,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幼儿自主性,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记忆为思维,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为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架起了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J].教育导刊,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J].学前教育文荟,2000(5).

[6]刘芳.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38.

[7]王丽丽.幼儿操作性学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簡介:

姚世新,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