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同疗程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比较
2019-12-04陶志允林多华程建婷陈明毅
陶志允 林多华 程建婷 陈明毅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能够控制感染,改善临床症状[1]。但新生儿对药物代谢较慢,且抗生素对新生儿的毒副作用较大[2,3],因此如何缩短抗生素的疗程、降低抗生素的用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但仍可保证疗效,是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168例肺炎患儿进行分组,以此比较连续4 d和连续7 d疗程进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68例肺炎患儿。纳入标准:①患儿胎龄34~42周;②患儿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③患儿在接受48 h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亦得到临床缓解或呼吸频率<60次,无鼻翼煽动、呻吟,无需进行吸氧治疗;④患儿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出生时胎便污染;②血常规提示败血症;③合并有脑膜炎;④患儿既往接受的抗生素治疗与本次研究治疗存在冲突;⑤患儿家属不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炎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进行诊断。若患儿出现呼吸窘迫,合并以下2个或以上的情况,则可诊断为新生儿肺炎。①存在下列一个或以上潜在危险因素:a.产妇体温>38℃;b.胎膜早破(>24 h);②存在下列败血症临床症状之一:a.喂养困难;b.嗜睡;c.反射减弱;d.体温高或体温低;d.腹部膨胀;③X线摄片显示以下肺炎相关表现:结节、局部粗糙浸润影、弥漫性粗糙或颗粒影、支气管充气征、大叶肺实变等;④实验室监测结果显示以下结果中的2项或以上:白细胞计数>20×109/L或<50×109/L;幼稚/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0.2;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RP水平升高。
1.3方法 观察组患儿接受连续4 d头孢曲松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头孢曲松(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650)100 mg/kg,2次/d静脉滴注;患儿在完成4 d抗生素治疗后留院观察至少24 h。对照组患儿接受连续7 d头孢曲松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用量及用法与观察组相同;完成7 d抗生素治疗后可出院。所有患儿其余治疗均相同,患儿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前3 d 1次/d,之后1次/周,直至28 d,询问患儿家属患儿是否出现复发症状;并在出院后3 d要求患儿门诊随访。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和PCT水平及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患儿出院3 d内无症状复发。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和PTC水平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儿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23.8±19.4)mg/L、PCT(1.2±0.9)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65.4±34.1)mg/L、(8.5±4.5)ng/ml,对照组CRP(20.7±15.8)mg/L、PCT(1.1±0.8)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63.9±28.9)mg/L、(8.9±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和PTC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和PTC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成功84例(100%),对照组治疗成功84例(10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是由于产前或产时的羊水或血液传播的母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所致,或产后由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所致。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包括及时清理呼吸道、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有创或无创的吸氧改善患儿的通气和供氧,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控制感染,少量多次喂奶保障营养,无法喂养者予以静脉补液。新生儿肺炎患儿一般病情较急、发展速度较快,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4-6]。
控制感染是新生儿肺炎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抗生素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其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感染,缓解症状[7]。但对于新生儿而言,机体各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差距较大,且其毒副作用较大[8];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如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和剂量是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既往的研究指出,通常采用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能够缩短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9]。但近年来,国外的报道指出,与常规7 d抗生素治疗相比,采用4 d抗生素治疗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相似[10],但国内尚未有相似的研究。本次研究选取了16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比较了采用4 d抗生素治疗和7 d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儿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23.8±19.4)mg/L、PCT(1.2±0.9)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65.4±34.1)mg/L、(8.5±4.5)ng/ml,对照组CRP(20.7±15.8)mg/L、PCT(1.1±0.8)ng/ml均低于治疗前的(63.9±28.9)mg/L、(8.9±5.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84例(100%),对照组治疗成功84例(10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两种治疗疗程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相当,与国外的研究相似。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对于病情稳定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即使不联用氨溴索口服液,短期(4 d)的抗生素治疗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本次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结果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接受连续4 d和连续7 d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均能有效降低患儿炎症指标,疗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