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中的有效性研究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2019-12-04商徽陈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乒乓球体育教师动作

□ 商徽 陈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1、对体育类微课的简述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直到2012年我国首届微课大赛举办之后,微课在各类教学中的运用便受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微课”也已逐渐成为体育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新趋势,因其具有短小精悍、内容简明、剖析透彻的特点,在短的时间内能够形象生动地阐明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某种运动技能的快速认知,而为以后的技术学习奠定较好基础。体育类微课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主要从单个动作重难点、连续动作重难点、动作注意事项、技术动作的纠错等都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多次展现给授课对象,一改传统体育教学的风格。 体育类微课更易将各类运动形成系列微课,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体育类微课要将教材内理论容、比赛经典视频、技术动作等相整合为一体,甚至由我们授课教师亲自拍摄微课,而非 “拿来就用”。体育类微课一定要为体育教学服务,这就需要微课还要具备明确运动项目、剖析技术动作重难点、逻辑顺序结构完整的特点,将微课形成系列微课,从而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微课在国内教育界发展迅速,我国教育部门重视微课,各层次的学者对微课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等方面都有众多见解与研究突破。但微课应用于体育课程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体育运动涉及很多技术动作,所以拍摄的方法有时会较其他通识课更具难度,目前体育类的微课视频还是很多的,包括太极拳、太极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等,但真正能够将这些微课有针对性的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研究已就很少。

2、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是省卫健委直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市三方共建学校。在教学工作方面,学校大力支持各类教学改革,在微课方面更是投入巨大,对体育方面的微课特别重视。

体育场馆硬件设施方面,购入大量新器材、维护和修缮各类功能房,如乒乓馆、健身房、形体房、篮球馆、羽毛球场等。每个场馆配备多媒体设备及信息传输端,方便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师进修学习方面,每年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与微课有关的培训会会议、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等,让教师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教学课堂设置方面,学校职能部门对所有体育课程进行了“小班”设置,学生数严格控制在35-40人之间。

但是我校体育教学的主流方式仍旧是传统授课方法,老师讲、学生练,信息化的融入太少甚至没有,部分体育教师虽拍摄了微课视频但并未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授课方式是微课无法取代的,微课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而非完全贯穿,一堂课仍旧要凸显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我们要学会用微课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但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水平还不够、体育类微课资源较少等,这些其实就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与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3、关于乒乓球微课融课堂的教学效果探究

3.1、研究意义与价值

将微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研究方式,还能让教师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分层教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也可以通过微课的传播实现。同时也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疲劳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强化体育教师专项技能素质。体育类微课的形成与推动必须走“系列化”路线,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之举。

体育课程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加以重视。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信息化知识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将微课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广泛传播到大学生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将体育精神传递给每位学生,体育类的微课是可以形成系列微课的,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们希望通过微课真正的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若将微课融合到乒乓球课程中,那么学生在课前观看乒乓球微课视频,就能够对技术动作的形态有基本认识;在课中,教师会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同时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通过视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思考,将知识内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技术动作的形成并学习掌握该技术动作,微课的融入让学生知道一昧的靠教师讲授技术动作、模仿教师的动作,在初次学习时易形成错误动作,这反而会增加教师纠错的工作量。运用微课,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能够减轻体育教师课堂上的疲倦感、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分层教学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并及时纠错,这不仅仅增加了乒乓球课的练习密度,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部分漏洞。

本人于2017年、2018年一共拍摄4个乒乓球微课视频,分别为 “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技术”、“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乒乓球下旋球技术”,可将这些视频用于此次课题的研究中。

3.2、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8级乒乓球选项课4个班,共计140人,其中只有3人有乒乓球基础,不足以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在研究前期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研究专题进行调研,研究中期使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

3.3、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1)研究过程。

将4个班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两个班共70人。在实验开始前,使用《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前测,在开始实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而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微课视频为本人2017年、2018年拍摄的4个乒乓球微课视频,分别为“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技术”、“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乒乓球下旋球技术”,干预时间为19个教学周,每周一次课,一次90分钟。19周后再次使用《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后测。

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的有效性,共计19周的干预期间要求授课教师、对照组、实验组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环境尽可能保持一致,实验组在课堂中观看微课视频的次数由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课后的复习为练习技术动作与观看视频,而对照组只布置练习技术动作。为避免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期间不告知实验对象关于此次改变授课方式的真正目的即采用单盲法教学实验进行本次课题的研究论证。

将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测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将干预19周后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从而分析出使用微课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

(2)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对照组(传统授课方式)N=140

表1所示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授课模式下,对“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技术”、“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乒乓球下旋球技术”进行了为期19周的学习,学习前进行前测,干预19周后进行了后测,我们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t=-0.839,p=0.423>0.05,呈不显著相关性。因此认为传统体育教学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并不显著,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效率不够明显。

表2 实验组(融入微课教学)N=140

表2所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授课模式下融入了微课教学方式,对“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技术”、“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乒乓球下旋球技术”进行了为期19周的学习,学习前进行前测,干预19周后进行了后测,我们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t=-37.516,p<0.01,呈极显著相关性。因此认为将微课融入到传统体育教学授课方式中对自我效能的提高极其显著,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效率。

4、总结与建议

将体育教师自己拍摄的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应用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能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还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微课在体育课的推广,可使得学习体育知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不可能靠课堂上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就能完全掌握技术,可以在课后用微课视频根据自身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来选择观看次数,可以反复观看,直到能够完全理解。如乒乓球技术中的正手攻球技术,击球时挥拍的朝向,若初学者观察不清,可暂停、重复、慢速播放来观看每一个慢镜头下的技术动作,这也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疲惫感,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微课必然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体育类微课更易形成“系列微课”,它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可以让更多体育教师得到共享并学习。

微课的重复性和暂停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乒乓球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能在规定的课时内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乒乓球本身就是一项细腻的运动,更具有形成系列微课的价值,所以把微课融入到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中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能够让使学生在规定学时内提高学习效率;能够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够为打造我校体育教学新模式起到助推作用。微课发展的时间较短,在体育方面更是有很多不足,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如何将其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猜你喜欢

乒乓球体育教师动作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动作描写要具体
迷你乒乓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