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9-12-04吴思英郭振坤李昱辰彭仙娥王文祥郑馥荔李跃平张文昌李煌元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演练医学

吴思英,陈 洁,郭振坤,黄 芳,李昱辰,彭仙娥,王文祥,郑馥荔,李跃平,张文昌,李煌元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培养新型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缺乏,人才培养过程中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缺乏;人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能力不足,现场处置实践能力呈现弱化的态势,任务现场协调和适应能力差;以往专业实验课与公共卫生现场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1-4]。为解决这些教学问题,顺应人才培养社会形势需求及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学校面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开发与实施《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课程(120学时,6.5学分)。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成果、成效显著,且获得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现总结如下。

1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结合学校、学院的办学思想及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并立足于本校预防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势资源设计与实施该课程。

公共卫生学科与预防医学学科内容虽有交叉部分但又有很大不同,且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又分散于不同的课程进行教与学,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急需通过整合分散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技能及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来训练与培养。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三个综合化[5],即公共卫生(现场)问题综合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体系综合化、学生个体认知综合化。即本课程体现了知识整体性的本质,将分散于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现场处置综合知识体系。也将相邻知识、性质相近的学科与具体公共卫生问题整合起来,即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的发展(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认知综合化。如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过程会涉及或延伸出众多的一系列问题,围绕“如何现场处置食物中毒事件”这一核心能力培养,延伸扩展整合包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流行病学、食品中毒调查、诊断与检测、食品监督处罚、事后处置(新闻传播与发布)、危机管理等学科课程主题内容知识体系整(综)合起来,在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三个综合化。

2 依据课程的地位和特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体现特色内涵[5-6]

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一门必选综合性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开设于学生大五上半学期,可为后期毕业实习(专业轮转见习与实习)以及今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结合课程的专业地位及特点,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综合实践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运用及融会贯通所学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公共卫生现场案例为背景,综合运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传染病应急演练、食物中毒应急演练、环境卫生现场综合、化妆品卫生综合评价等公共卫生实践中常见问题处置,培养学生公共卫生现场处置的基本技能与素养,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实践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善于运用公共卫生现场处置规范、标准、以及查阅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课程建设的特色内涵在于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传染病应急演练、食物中毒应急演练、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现场综合、化妆品卫生综合评价等公共卫生实践中常见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演练,着重锻炼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组织管理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其今后开展预防医学、卫生防疫、卫生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合公共卫生行业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流行病监测、疾病预防、生活环境改善、人群健康提升等方面培养优秀专业型人才,应着重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协同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知识的专业性和综合性[7]。在对公共卫生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程四个特色模块教学内容,即以传染病应急演练(不明原因暴发案例分析调查)、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食物中毒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环境卫生现场综合(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与评价)、化妆品卫生综合评价(市售化妆品标签标识调查与安全性评价)等公共卫生实践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进行模拟情景演练等实践,满足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公共卫生现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以公共卫生现场案例法为核心等6种教学法实施教学

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强化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公共卫生现场处置的系统化科学思维与综合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体现出“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公共卫生现场案例教学法为核心的模块化分层教学、情景与角色模拟演练法、项目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法、课程内技能竞赛外延至全学院公共卫生技能操作大赛的竞赛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等6种教学方法吸引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现场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模块一食物中毒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中,围绕某一起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置案例,将该模块进一步划分为“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理论”“急性食物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和检测”“食物中毒案件解析”“桌面推演、预演练、实战模拟演练”“现场调查的报告撰写及分析总结”等8个子项目。如模块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与评价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中引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真实业务进行公共场所(如图书馆,体育馆,超市)卫生监测与评价,作为贯穿实践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究,体验公共卫生现场监测与评价,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5 细化课程综合评价考核,提高实践应用成绩比例,体现课程的特色

由于学生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习惯,会使得案例教学的真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8]。本课程采取基于实践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实施项目、任务、过程、量化评价以及多方式的评价,这迫使他们必须运用恰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评价内容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态度、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更加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等。

在课程考核上更加细化,根据课程四个模块项目的课程教学特点设置考核方式,独立评分,最终四个项目取平均分作为本课程成绩。各项目也分别针对考勤、方案设计、课堂及现场操作表现、演练效果和结果汇报等教学各环节进行考核,较为全面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又如三站式考核包括第一站理论考核:抽签选择理论试题,并回答;第二站实操:抽签回答食物中毒现场处置相关实践问题;第三站实操:完成食物中毒现场快速检测。

此外,通过提高平时现场处置、操作表现和最终实践成果在整个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使得课程的考核更加体现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6 多方面保障课程质量,突显课程建设创新成果

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系列的措施,运用优势师资授课、教学制度、教学资源等多方面保障课程质量。此外,构建包含教学目的与要求、细化的教学内容、基本能力培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于一体的课程培养能力要求与标准;创作了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图,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教学(实验)内容、考核评价要点、资源配置、质量保障等要求以明确清晰的路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通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标准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图实现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标准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图,规范指导教与学,提高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自主研发3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教学项目、优质课程信息平台等教学资源应用等保障措施。

7 课程建设成果、成效评价

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创新教育理念、知识素质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要素协同、政策制度支持等环节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9-10]。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成果成效显著,培养1批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突出的新型预防医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直接的成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课程建设实现了优势便利资源利用与现场实践结合紧密、培养受训练的学生具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融合贯通应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实践知识的综合提升、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提升(表1),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及同行的好评。

表1 2013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对《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n(%),n=175,问卷有效率100%]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演练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