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赞新中国我与法治共成长

2019-12-03王雪

法庭内外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法法官法院

王雪

法治建设一直在路上。作为法官,就是国家法治脉络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就是这一个个螺丝钉一样的法官,却与法治的进步息息相关。

法律汪洋中的一条小鱼

我是一名80后,从小就快乐无忧。像很多小伙伴一样,我也经常被长辈问及“理想是什么”,那时的我很想成为一名律师,因为当时流行的电视剧中,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样子很吸引我。

父母工作忙,陪伴我的时间少。闲暇时,我就在婶婶家读她书架上的书。婶婶是一位中学老师,得知我想成为律师,便给我讲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说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大陆法系,而当时律师制度才刚恢复,法官才是诉讼的主导者。“法官?就是包青天吗?”“是啊,一位合格的法官,就应该像包青天一样!”儿时的对话,至今记忆犹新。没想到多年后,我真的会成为一名法官,一名扎根在农村的基层法官。

2002年,为了实现童年梦想,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法学专业。四年大学时光,从《法理学》到《法制史》,从《刑法》到《国际法》……我就像一条小鱼,在法律的海洋中畅游。大学期间,我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还入了党。

2006年7月,一路过关斩将,我终于踏进了北京市密云区法院的大门。以为进了法院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法官,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我的第一个岗位是行政庭的书记员。工作之余,还要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2002年以前,只要能够通过全国初任法官资格考试,就能成为法官。此后,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成为从事特定法律职业者需要闯过的第一道关卡,也成为我入职后的第一次考验。

第一年,359分的成绩,我以1分之差落榜。来年再战,我拿到了438的高分,顺利成为后备法官的人选。而两年的书记员工作,也让我了解了真实的司法现状。

密云区位于北京东北部,属于比较偏远的郊区,山区面积较大,经济相对落后。那时,一些百姓走进法院,以为“法官”就是“官儿”,有叫“大人”的、有叫“青天老爷”的……

一些人在开庭前,会采取各种方式给法官施压,以期得到满意的判决结果。有一位李大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没开庭,李大妈就上演了一场又哭又闹的大戏,大声喊着:“青天大老爷要给我做主呀!”

年纪轻轻的我感到无所适从,而前辈们却十分镇定,赶忙过来安抚她的情绪,耐心地疏导,使得庭审顺利进行。通过这个案子,我才了解到,耐心细致地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像个居委会大妈一样调解、释法,这是法官工作的一种常态。

当时,“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法院内部十分流行。说起马锡五,年长一点儿的人可能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是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分庭庭长,是非常有名的资深法官,他的审判方式就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调解为主,就地解决,深受群众欢迎。在这种审判方式的影响下,我们法院的法官常常佩戴国徽穿着法袍,走村串巷公开审理案件,他们希望通过“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方式,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

借势互联网普法惠民

由于擅长写作,从2008年起,我开始从事司法宣传工作,努力用最简单的案件、最朴实的说法,让百姓了解身边的法律。上到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下到乡村的大队广播站,我都积极地供稿释法。多年的宣传工作,也让我对普法宣传的变迁与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普法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2002年北京法院网正式开通,这是全国第一家高级法院的官网。此后,北京市各级法院陆续开通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与网民们直接进行互动交流,普法内容更为全面、迅速。

一年后,北京法院网又开始尝试将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图文直播的方式将庭审现场搬上网络,迅速扩大了普法的受众群,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到感兴趣的案件审理情况。

新的形势对普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有幸参与其中。2013年,北京市各级法院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我也实名认证了自己的职务微博——“密法小王”,通过这个平台,针对大众的法律疑惑,做一对一解答。2015年,我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网络普法先进个人,次年还被北京市妇联聘为“巾帼维权·送法到家”宣讲团成员。

通过普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权。以密云区法院为例,2006年受案数是6273件,2018年受案数为22596件,法官的工作方式变成春风化雨式的调解加马不停蹄式的开庭。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各个法院的微信公众号也陆续上线,以便民的方式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格式诉状、诉讼费用信息查询、案件进度查询等,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找到答案,大幅提升了法律服务效率,有力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互联网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诉讼变得更为简单。2019年1月,北京审判信息网正式上线,意味着法院海量的档案将以数字化的形式逐步开放,当事人仅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申请借阅。不仅如此,大量的庭审以视频直播的方式搬上网络,法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直观的角度、更透明的方式,践行司法公正。

用奋斗的青春传递法律温暖

从事多年的宣传工作,虽然获得了各种肯定与荣誉,我却迫切地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办案。

刚好赶上法院系统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推进法官员额制,即通过选拔的方式将法院内部的人员分门别类: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只有审判人员才属于员额制内的法官,其他两个类别的人员属于员额制度之外的工作人员,其目的就是把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办案一线,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每一名员额法官的产生,都必须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把关等程序,确保高素质司法人才进入法官队伍,扛起公正司法的重任。

2016年,经过层层考核,我顺利入选密云区法院的员额法官,并被派往太师屯法庭工作。太师屯法庭是北京东北部最远的派出法庭。有多远呢,大概就是爬上辖区边缘的山顶,就可以收到10086发给您的“河北欢迎您”的短信。

辖区内山地覆盖面积广,当实实在在走进山区时,我才意识到,尽管普法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它的阳光并没有完全温暖农村。现代化的普法手段对于连网络都少见的农村家庭意义并不大。

熟悉高科技的年轻人几乎都远离农村外出务工,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对于法律的理解大多还是源于近距离的释法讲解。而我所接触的村子,依旧是个熟人社会,一个官司三辈仇,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只要走上法庭没能握手言和,接踵而来的就是两家之间没完没了的诉讼。

在这里,调解和好比依法判决更能达到案结事了。而其中最难调解的,当属让清官都头疼的“家务事”。当地离婚案件多由女性提出,家暴、没有财产支配权是较为常见的理由,但由于欠缺法律意识,即便进入到诉讼程序,受害方也很少能举出充分的证据。作为法官,我必须依法判决,但对于受到家暴的妇女,我也不能袖手旁观。

为此,我联系密云区妇联权益部,在法庭成立了家事纠纷调解室,对于涉及妇女权益但缺少证据或是有和好可能的案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找到矛盾结症,从法律、心理等多角度对双方进行调解,促进家庭和谐。当年,我们法庭受理的160余件家庭纠纷中,86%的矛盾通过调解化解,缓和了家庭矛盾,也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也因此在2017年被全国妇联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法治建设一直在路上。作为法官,我们就是国家法治脉络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就是这一个个螺丝钉一样微小的法官,却与法治的进步息息相关。

我相信,一份客观公正的判决,可以让当事人信任法律;一次耐心的说理和沟通,可以温暖人心;一位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官,可以将法治精神传递到千万民众心里。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通过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懂、摸得到法律的脉搏,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传递法律的公正,要让我们回忆青春的时候,不后悔,不羞愧。

猜你喜欢

普法法官法院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班里设个小“法院”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普法
普法
普法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