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调查分析

2019-12-03王文凯于海涛2刘景亮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受访者老年人微信

王文凯,于海涛2,曹 霞,刘景亮,裴 丽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人们使用手机查询各类资讯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和趋势,我国老年手机网民逐渐成为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据调查,近5年老年人触网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1],截至2018年5月,老年手机网民数量达到8 000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20%。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受到很多慢性疾病的困扰,对健康资讯和知识格外关注[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诸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搜寻动机、获取途径和内容、影响获取的因素及使用评价等方面。其中以传统互联网或新媒体环境下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的相关行为研究居多,而专门针对老年人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研究缺乏。因此,本文以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为着眼点,调查分析老年人对健康信息获取、利用与评价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手机健康信息获取与利用情况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特征,第二部分为用手机获取、使用和评价健康信息。

随机选择哈尔滨市香坊区的10个成熟社区,各社区老年人口结构均衡,比例均在15%-20%之间。由调查员向路人发放问卷,发放前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年满60岁,在确定对方有一定的阅读及表达能力并自愿配合调查的情况下,发放问卷。考虑到老年人视力水平下降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除少部分问卷外,大部分问卷由调查员代为填写。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至5月,共计发放问卷405份,剔除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回收37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核实、整理回收问卷,将数据录入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选项目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多选项目采用多重响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访者基本特征

受访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59人(42.74%)和213人(57.26%);其中60-65岁的初老人群数量占43.82%,初中以下学历者占41.12%,月收入在1 000-3 000元区间人数占42.74%,150人(40.32%)对自身健康评价较好,163人(43.82%)健康意识较强,接触和不接触手机的人数分别为291人(78.22%)和81人(21.78%)。

2.2 老年人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情况

2.2.1 不同特征人群的手机健康信息获取情况

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收入、文化程度不同,健康自评和健康意识不同,接触手机情况不同的老年人获取手机健康信息情况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的老年人大多年龄偏低,收入和文化程度高,健康自评较好和健康意识较强,平时接触手机多;不同性别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人群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情况

续表1

2.2.2 老年人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来源情况

微信因为操作便捷、即时聊天功能强大而吸引了大批老年用户,是老年人最熟悉的社交工具之一。22.99%的受访者获取的健康信息来自微信转发或朋友圈,其他来源主要包括搜索引擎(14.81%)、各平台推送的文字和视频信息(13.39%)、健康微信公众号(12.09%)、专业健康机构(9.48%)。详见表2。

通过访谈发现,除微信之外,很多老年人喜欢使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搜索和浏览健康信息,其次是百度。他们喜欢用手机自带的APP浏览健康信息,如“今日头条”等;对微博、网络问答平台和健康服务类APP使用非常少。另外,老年人对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图书馆发布的健康信息关注较少。

表2 老年人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来源情况

2.2.3 老年人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时遇到的困难

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和缺乏查询技能是受访者获取健康信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如操作时经常出错又找不到人帮忙解决(27.04%),不会使用信息查询工具或打字困难等(21.30%),对获取渠道了解少(18.89%),不会下载APP(17.59%),担心弄错(15.19%)等。

2.2.4 老年人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内容情况

从信息内容类型来看,特定疾病的相关信息(13.38%)、养生保健(11.52%)、食品安全(9.98%)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3种信息类型;从信息表现形式来看,文字+图片(11.44%)、视频(9.00%)是老年人最喜欢的信息表现形式。详见表3。

表3 老年人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内容情况

2.3 老年人对手机健康信息的使用和评价情况

2.3.1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8.08%的受访者认为网站和应用程序存在安全性问题,容易泄露信息、额外扣费、恶意软件入侵;15.29%的受访者认为网站内医疗推销广告过多,信息质量不高,如虚假信息(16.29%)、内容重复(11.61%)、题目内容严重不符(11.05%)、内容不准确(10.94%)、可理解性差(8.82%)以及信息过时(7.92%)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对手机健康信息的使用。

2.3.2 对手机健康信息可信度和质量的评价

可信度最高的3个手机健康信息来源是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而微信转发/微博转发、互动问答网站、各平台推送的文字和视频信息的可信度最低。对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机构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健康服务类APP和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信息质量评价最高,对微信转发/微博转发、互动问答网站、各平台推送的文字和视频信息的质量评价最低。

老年人对手机健康信息可信度和质量的评价情况详见表4。

2.3.3 手机健康信息对老年人的影响

仅有13.33%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健康信息对自身预防和治疗疾病产生影响,44.45%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健康信息对增强健康意识产生影响,41.26%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健康信息对增加健康常识产生影响。

表4 老年人对手机健康信息可信度和质量的评价

3 讨论与建议

3.1 采用多媒体传播途径,拓宽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优先使用离自己最近、使用最便捷、最熟悉的信息渠道[3]。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主要通过微信转发、朋友圈、搜索引擎以及各平台推送信息和视频等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获取健康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便捷,但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与医学常识,无法在健康行为和诊疗决策方面对老年人给予科学性的指导。本次调查中仅有13.3%的老年人表示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手机健康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之前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因此主流媒体要起到宣传引导作用:一是通过电视健康节目、报纸、朋友圈软文等方式对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图书馆及专业机构健康公众号、APP进行推广,加强老年人对权威、科学的健康信息来源的认知;二是引导老年人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的健康管理、在线医疗、寻医问药等服务;三是指导老年人通过医院公众号或微信城市服务入口的“看病就医”进行网络预约、挂号、缴费,以及查看体检报告,减少就医难等问题。

3.2 加强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人们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与健康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5]。社交媒体和一些网站内传播的大量伪健康信息[6]和健康谣言,设备、网站和应用安全性问题,以及虚假广告、非法营销行为都导致老年人对健康信息服务的信任和再次使用的意愿下降。对此,政府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监管和整顿措施,加强在线健康信息的管理。一是对国内健康网站实施质量认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认证标准可以参照国际上的健康网站基本行为准则(HONcode)[7];二是拓宽和完善健康谣言的举报渠道,对健康谣言、伪健康信息进行曝光,研究开发健康信息筛选和识别工具[6];三是加强对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安全防护,对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等予以严厉打击,对虚假广告、非法营销行为、网络搜索平台搞竞价排名的导医行为予以规范和治理。

3.3 密切职能部门、医疗机构与图书馆的合作,引领行之有效的健康信息服务

目前国内网络健康信息主要来源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站,二是以商业行为为目的的网站。前者内容单一,健康信息管理内容缺乏;后者虽健康信息内容丰富,但缺乏专业人员监督评价,出现网络健康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因而人们对网络健康信息的甄别大多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图书馆发布的健康信息可信度和质量评价高于其他商业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成为受访者对健康信息可信度和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8],应该借鉴国外网络健康信息管理经验,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导,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与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是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是由政府部门如卫生部等职能部位牵头,成立健康信息组织、监督与管理机构,挑选权威性医学专家提供专业性健康信息,或者对健康信息进行监察和评价,通过专家的过滤来确保健康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二是由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与信息服务部门或图书馆联合开发建设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医疗机构或医院提供完整、可靠的健康信息,医学信息服务者(医学图书馆馆员)对健康信息进行编辑、加工、整理与分类,帮助用户选择和利用科学、有效的健康信息。

3.4 加强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宣传与培训,为其健康保驾护航

电子健康素养是老年人从网络电子媒介上获取、理解和评估健康信息的能力[9]。调查表明,21.30%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查询工具获取健康信息,16.29%的老年人无法识别健康信息真伪,说明该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不高。因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社区联合当地医学院校、医院或图书馆等专业机构,通过线下健康知识普及、手机使用和信息素养培训,线上建立微信电子健康教育平台[10]和微信群定期推送相关知识,提高他们获取、分析和评价健康信息的能力;二是专业机构的志愿者应该给予老年人在信息获取、识别方面更多的指导和提醒,培训他们下载健康服务类APP、使用各种在线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和不自信的心理;三是志愿者要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甄别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疑似健康谣言信息,可通过中央网信办的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或微信辟谣小程序等来甄别。

3.5 提高老年人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的比例,缩小数字鸿沟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中69.08%的老年人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我们还看到,一些高龄、收入低或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意识和健康自评情况低的老年人很少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说明人口社会因素、健康状况、健康意识与行为、电子媒介使用是影响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因素[11]。不同群体特征的老年人在使用现代化工具方面存在“数字鸿沟”[12〕,因而要加大老年人教育资源供给,让更多的老年人接受再教育,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通过出台手机惠老政策、降低移动网络资费等措施,让老年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实惠,缩小他们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

3.6 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开发研制简便易操作的手机应用配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要亟待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手机应用配置,依据老年人的需求,专门设计老年用户界面、浏览器,设备内置智能语音导航服务功能[13],醒目位置链接健康信息导航功能等,即针对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为老年人开发界面清晰、操作简单、全程有视图说明的健康服务APP。APP服务要符合老年人的个性需求,如私人医生服务、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等,内容需要通俗、易懂、适用,如趣味性强的图文、小视频等。以上款式的智能手机将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快捷与精准的健康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受访者老年人微信
今天,你休闲了吗?
认识老年人跌倒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