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9-12-03杨旭
杨 旭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21 )
骨盆骨折(pelvic fracture)是一种致残率超过50%的骨科疾病,多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外伤所致,在所有骨折中占比为1%-3%,发生率相对较低[1]。由于患者多为急性暴力损伤,且常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病情严重,常因失血性休克或脏器衰竭死亡,故而患者应及时入院抢救。而医院在接收骨盆骨折患者后,应即刻展开急救工作,采取合理的急救程序,以挽救患者性命,同时通过高效抢救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此次试验在骨盆骨折急救护理中采用了A-F程序,反响甚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2015年6月-2016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急救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2组,各30例。患者基本资料为:(1)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为(40.03±8.15)岁;其中,交通事故17例,高空坠落9例,压伤4例;合并脏器损伤中,肋骨骨折7例,肝脾破裂5例,尿道损伤4例,肠系膜撕裂3例,血气胸2例,膀胱破裂1例;(2)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为(39.82±8.04)岁;其中,交通事故18例,高空坠落9例,压伤3例;合并脏器损伤中,肋骨骨折8例,肝脾破裂4例,尿道损伤4例,肠系膜撕裂3例,膀胱破裂2例,血气胸1例。从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脏器损伤类型等基本资料上看,对照组和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受伤后的12小时内入院抢救,生命体征指标相对稳定;②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的监理下展开,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2]。(2)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3]。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进行急救,树立快速抢救理念,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表现,准确评估患者伤情,连接心电图监测仪,迅速清洁创面并给予止血,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需求予以呼吸支持治疗,快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并且进行各项常规生化检查。观察组采用A-F程序进行急救,护理工作分为2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案如下:(1)总处理阶段。急救团队根据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初步检查结果,开展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畅通呼吸道。将患者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及血块等清理干净,可自主呼吸者予以吸氧,不可自主呼吸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呼吸道阻塞者予以气管切开处理;②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2-3条静脉通道,迅速补液,休克者补充电解质溶液,并及时输血,确保血红蛋白处于70g/L-90g/L之间,还可补充胶体液、晶体液等;③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动脉压等的变化,并检查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有无异常,详细检查骨折部位的情况。(2)程序性处理阶段。进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期间,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密切监视血氧饱和度,警惕血气胸的发生,一旦发生血气胸,护理人员应告知医生并配合置管排血。随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对患者认知、感觉、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处理后,按照肠道→胃和胰腺→肝脾→其他的顺序,检查消化系统损伤情况,发现损伤后,采取对症处理措施。最后,处理泌尿系统损伤及骨折损伤,但若是某处伤情特别严重,需优先处理。
3 判定标准:记录急救成功例数,计算百分比,给患者或家属发放急救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的调查问卷,根据评分计算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2组住院时间,计算平均值[4]。
5 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急救护理指标
讨 论
骨盆骨折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病症,而且病情复杂多变,常合并血气胸、失血性休克等致死性并发症,急诊科在接收这类患者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全面地检查,只能是边抢救边检查。由于抢救工作量较大,时间紧迫,护理人员常常感到慌乱失措,无从下手,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危及患者性命。A-F程序是一种阶段性、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方案,要求护理人员按照A(气道)→B(出血)→C(中枢神经)→D(消化系统)→E(排泄系统)→F(骨折)的顺序进行检查和抢救,使得急救护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展开,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顺序,根据危险等级依次展开救治[5]。此次试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进行急救,观察组采用A-F程序进行急救,其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采用A-F程序,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序展开救治,可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