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12-03康坤
康 坤
(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23 )
肋骨共有12对且平均分布于胸部两侧、前方与胸骨后方与胸椎相连接组成完整的胸廓。一旦胸部损伤时(即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则极易出现肋骨骨折,约占胸廓骨折发生率90%[1-2]。同时,儿童肋骨富有弹性难以折断,成人或老年人肋骨弹性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被大大削弱极易出现骨折情况。局部剧烈疼痛作为肋骨骨折典型临床症状,部分患者随着身体转动、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加剧疼痛感,甚至少部分患者可感受及听见骨摩擦感,并且胸廓稳定性被破坏后促使呼吸活动程度受限,造成患者产生咳嗽恐惧感导致痰潴留情况。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心理护理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收治于我院骨科96例肋骨骨折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1(即男27例及女21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5.2±1.3)岁,平均接诊至入院时间为(3.1±0.5)小时;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20(即男28例及女20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5.1±1.2)岁,平均接诊至入院时间为(3.1±0.6)小时。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纳入对比研究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行急救处理予以体位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即:(1)由于大部分患者对于肋骨骨折认识不足加剧恐惧感,且深受骨折疼痛折磨带来极大心理压力,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优势,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房环境、医疗团队、手术方案、手术时间及注意事项,重视术后康复保健环节,增强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消除其心理负担及负性情绪;(2)受肋骨骨折自身特殊性的影响患者预后无法脱离家庭层面照顾及情感支持,护理人员提前做好患者家属基础护理培训及思想开导工作,以保证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环境为前提条件,与患者家属达成共识取得其信任及支持,促使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进一步加快患者机体康复速度,客观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为了预防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加大对于病房巡视环节的重视程度,做到情感层面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疑虑,以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针对存在出现负性情绪苗头的患者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及心理调节,赋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3 判定标准:以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为参照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程度,分数越低则负性情绪改善效果越好,并且纳入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等指标计算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好[3-4]。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对比: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5.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经统计,对照组躯体疼痛(55.1±1.5)分、健康状况(54.3±1.7)分、生理职能(53.2±1.6)分、生理机能(54.8±1.2)分;观察组躯体疼痛(89.7±1.2)分、健康状况(91.1±1.3)分、生理职能(92.6±1.7)分、生理机能(93.2±1.2)分。从生活质量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肋骨骨折完全破坏骨结构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而实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无法脱离长期卧床治疗,客观上加剧患者心理负担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出现悲观心理造成病情深入恶化无法保证其治疗效果[5]。由此可见,肋骨骨折患者实行可行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保证其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果,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贯彻基础护理流程,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疑虑消除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减轻患者恢复期间疼痛感,向患者提供舒适妥帖的护理服务。同时,相较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有序的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预后质量及疾病认知程度,进一步降低护患间纠纷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机体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