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03袁引弟叶巧玲梁容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舒适度手术室下肢

袁引弟 叶巧玲 梁容肇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手术室 , 广东 中山 528415 )

下肢骨折部位主要包括股骨、膝盖、胫骨以及踝骨等,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直接受到外力撞击均可产生,由于局部骨质疏松脆弱,易造成粉碎性骨折[1]。下肢骨折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开放伤及出血等症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影响着最终的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其中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X射线、CT等影像检查,符合手术治疗标准。选入标准:(1)患者精神状况和言语表达正常;(2)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3)无严重的心血管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4)患者知情并同意此次试验研究。排除标准:(1)病理性、陈旧性骨折患者;(2)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人,对照组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5.2±2.4)岁,男24例,女21例,观察组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0±2.3)岁,男25例,女2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方式:(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治疗方案、时间、注意事项以及麻醉方式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疼痛做好心理准备;②依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手术方式、牵引情况、肢体受伤程度,以及肢体末梢温度、颜色、活动度和血液循环程度等采取相应的功能体位;③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血压、心电图的变化,防止引流管发生脱落、折叠等,观察受压部位有无压红或破溃等异常情况;④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⑤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肢体疼痛感觉,依据患者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患者送回病房。(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以降低手术室疼痛为主,主要包括以下护理内容:①环境护理。术前开启空气净化系统,降低空气细菌含量,将温度控制在24℃-25℃,湿度控制在50%-60%,提高手术室环境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紧张感;②对患者手术室疼痛进行评估。根据年龄、心理状态以及疼痛原因和程度的不同,采用解除疼痛刺激源、药物止痛、物理止痛、心理护理等措施;③体位护理。根据手术要求,将患者处于功能体位,在患者身下垫上柔软的棉垫,避免造成神经肌肉损伤和压疮;④按照患者疼痛级别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类固醇抗炎剂,中度疼痛增加弱效鸦片类药物,重度疼痛则使用强效鸦片类药物;⑤实施麻醉后,协助患者翻身,使之放松,减少心理压力,减少疼痛感。多数患者在手术开始后易产生心理性疼痛,主要是由过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引起的,在术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用温和的言语鼓励和安抚,平稳患者情绪,降低心理疼痛感,同时,在麻醉和手术操作过程中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以免影响患者情绪;⑥手术开始后,可适当采用柔和的语气方式安抚患者紧张感,减弱因手术、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在不同手术环节对患者疼痛感和舒适度进行评估调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⑦静脉穿刺护理。留置穿刺针,防止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⑧搬运护理。在离开手术室前,为最大化减轻搬运患者疼痛的影响,采用牵引搬运+软枕+硬垫衬垫法搬运,将软枕放置在患者双腿间,身下放置衬垫硬板,避免患者椎管随着软床下陷弯曲导致疼痛,从而减轻因搬运产生的疼痛。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在纸上划一条长10cm的线,均分成10分,两端刻度分别为0和10,数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高,有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做出相应的标记,0-2代表无痛;3-4代表轻微疼痛;5-6代表中度疼痛;7-8代表中度疼痛;9-10代表极度疼痛。(2)2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满分5分,0-1分为不舒适、2-3分为一般舒适、4-5分为非常舒适。(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计算方式为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3项之和除以每组总例数。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对比:见表1。2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疼痛评分(VAS)对比

5.2 2组患者舒适度对比:见表2。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对比

5.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下肢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下肢骨折发病率高,易合并开放伤以及多发损伤,手术治疗要满足骨折满意复位,使下肢轴线恢复正常,防止发生骨关节炎,保证内固定器材的强度[3]。治疗要点如下:(1)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要行解剖复位手术,恢复关节面解剖位置,术后进行适当的功能恢复训练和模造关节;(2)患肢内固定器材会受到较强的张力、压力、弯曲和扭转力的综合作用,必须保证其强度,对于开放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需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保证手术时机的适宜性,比如儿童患者首选手法复位,用石膏固定;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要满足功能恢复以及有效内固定,缩短下床时间[4];青壮年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解剖复位,进行有效内固定。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行为会影响伤病的恢复进度,因此,为保证下肢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十分重要[5]。

下肢骨折患者产生手术室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病理特征因素。由于下肢骨折是很严重的身体损伤,疼痛感剧烈,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多数患者对骨折的治疗了解不多,进入手术室后,恐惧心理增加,疼痛敏感性随之增加[6];(2)搬运因素。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保护措施不当,使骨折断面发生移动,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3)麻醉因素。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有硬膜外、腰硬联合等,为保证麻醉效果,患者健肢需保持悬空,若体位不当,会增加患者疲惫感和疼痛感[7]。徐洁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手术室疼痛问题,50例患者护理后的舒适度达到98.0%,护理满意度达到94.0%,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水平[8]。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度护理,加强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以患者的舒适需求为护理重点,由2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可知,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模式更加合理准确,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护理期间更好的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护理更加全面细致,把患者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出护理的人性化,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手术室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