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腿前部皮瓣在足部创伤治疗中的运用分析

2019-12-03王云才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腿皮瓣创面

王云才

(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骨伤科 , 云南 昭通 657000 )

足部受到的外伤在临床上常见,受到外伤后的皮肤坏死或缺损肌腱骨外露、感染、长时间不愈合等均会给治疗带来不小的难度。皮瓣是具有供应血液的皮肤和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的,又被称为带蒂移植皮肤。对肌腱、关节、大血管等组织裸露的陈旧性创伤或新鲜创面具有修复作用。本文通过对足部创伤患者实施的小腿前部皮瓣治疗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足部创伤患者选取5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样本,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每组各有2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拥有男女患者各10例和18例,年龄大致在17-61岁,平均年龄范围(39.5±0.5)岁;对照组患者拥有男女患者各5例和23例,年龄大致范围17-60岁,平均年龄范围(39.7±0.9)岁。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一般资料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小腿前部皮瓣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患者足部进行彻底的清创或扩创术,然后使用多普勒超声在腓骨小头平面下方2-3cm位置和胫骨前外侧2cm处对胫前动脉位置进行探测。轴线以胫前动脉走行为主,根据皮瓣切取的线条、面积、点对切取皮瓣的形状和范围进行设计,并使用龙胆紫进行标记。通常与受区创面相比较皮瓣要放大大约2cm,手术前必须对胫前后动脉是否存在进行证实才可以使用。常规使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测定可以将血管的分布状况清楚判断出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给皮瓣设计和术后监测。手术过程中将胫前动脉和皮支沿着趾长伸肌和胫骨前肌之间进行分离解剖,同时对腓深神经与伴行静脉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全部分离解剖完皮瓣后进行近端血管主干的阻血试验,将皮瓣使用温盐水浸湿的纱布湿敷后对其血液供应和运行情况是否良好进行观察,再转移近端血管离断结扎皮瓣,保证宽敞通畅的隧道,反转血管蒂部没有张力,不可以折叠或使之呈锐角,必要情况可以将隧道开放。

3 观察指标: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4 统计学处理: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皮瓣在形成和转移的过程中,供应皮瓣区域必须与一部分皮瓣相连接,相连接的部分被称为蒂部,保持血液供应,皮瓣本体和其他深面及在面均分离,转移至另一受皮瓣区后暂时仍然由蒂部血液运行供应营养。待皮瓣中长入受皮瓣区创面血管并将新的血运建立后,再切断蒂部,皮瓣转移的全部过程到此结束,因此又被称为带蒂皮瓣,但是岛状或局部皮瓣转移后不需要断蒂。皮瓣可以使局部的血运情况增强,将放射性溃疡等营养状态进行改善,当局部营养缺乏时伤口愈合难度大,通过皮瓣将血液输送可以使这种状态改善[1-5];对于洞穿性缺损如面颊部除了制作衬里也常需要血运情况丰富的皮瓣覆盖;手指、耳朵等器官再造均是以皮瓣为基础,再与骨等其他支持组织配合移植;对关节、骨等组织裸露等新鲜或陈旧性等创面或陈旧性创伤进行修复,如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缺损的创面,合并溃疡的瘢痕或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为了使局部软组织的厚度增加,或者是对关节、骨等组织进行后期修复都应当进行皮瓣修复。

足部是对人体重量进行负担的主要部位,同时还要承担穿鞋行走等,因此对足部创伤进行修复的足部皮瓣必须拥有良好的耐压力、耐磨性能,皮瓣本身要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可以有面团感,血液运行情况良好,不会怕冷和发绀,不能臃肿,对穿鞋不会影响,尽量将足部的正常形态恢复起来。小腿前部皮瓣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皮支,在小腿前区域的胫前动脉平均长度在29cm,小腿中上段的血管蒂长集中着大多数皮支且皮支相对恒定。术中首先对背阔肌、股前外侧、胸脐皮瓣移植虽然可以将修复创面的目的达成,但是皮瓣会存在耐磨性差、臃肿、不稳定等缺陷,无法将患者的需求满足。小腿前部的皮瓣比较耐磨,溃疡不容易发生,皮瓣需要适中的厚薄度,使足部修复后不臃肿,行走稳定,丰富的血液运行可以使之比其他皮瓣更加优异。如果骨缺损空洞是由骨髓炎造成,还会将部分胫骨前肌肉组织携带填塞,将感染有效控制。因此对足部外伤后缺少损伤的大面积组织首先选择小腿前部皮瓣作为皮瓣供应区。皮瓣形成时应当对其血液循环留意,对皮瓣进行设计是应当使蒂部略宽,为使血液循环得以保证循环主要主要血管的走行方向。逐步深入研究皮肤的血管结构,绘制皮肤动脉模式图可以在皮瓣形成时提供层次的参考依据。同时重视静脉回流,如果静脉回流情况不理想,皮瓣起水泡或肿胀变成暗紫色,最后会因为组织肿胀严重使动脉受到压迫而完全阻断血流,导致皮瓣坏死。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小腿前部皮瓣治疗后的满意度为89.29%,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小腿前部皮瓣只有一组伴行静脉,没有粗大的浅组织皮静脉,因此将胫前动脉解剖分离前应当将伴行的2条颈前静脉一同解剖分离,不能单独进行分离避免出现损伤。同时由于皮瓣没有皮神经主干,作为肌支的腓深神经与胫前血管伴行,尤其要注意进行解剖分离时对神经进行保护不受到损伤,避免使小腿前群肌肉发生瘫痪。此外如果合并比较严重的小腿及踝部损伤以及胫后血管受到损伤的患者则不适合采取皮瓣治疗。

猜你喜欢

小腿皮瓣创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小腿抽筋不简单
我的朋友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