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3练子荣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微创脊柱

练子荣 杨 鉴

( 高州市人民医院 , 广东 广州 5252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是骨科比较多发的一类疾病,患者会有明显腰腿疼痛感,当前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肛周感觉障碍以及大小便异常,对患者行动能力、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1]。以往临床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多应用开放手术方法,但这一术式术中必须对椎旁肌肉软组织进行大量剥离,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会由于组织粘连导致神经压迫[2]。脊柱微创手术是随着医学技术进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方法,临床证实这一术式创伤轻微,术后恢复迅速[3]。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中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中收治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临床手术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包括26例男以及18例女,年龄在41-76岁,年龄平均(60.28±11.36)岁,病程在0.8-7年之间,平均病程(3.15±1.19)年;对照组43例,包括23例男以及20例女,年龄在41-75岁,年龄平均(60.59±11.14)岁,病程在0.5-7年之间,平均病程(3.09±1.12)年。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知情同意。2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保持俯卧位,将患者腰部抬高,使脊柱棘突充分展开,将腰椎间盘突出更为严重一侧的棘旁组织切开,使椎间隙充分暴露出来,从上方咬除腰椎板下缘1/4左右,从下方咬除下一腰椎的椎板上缘1/3左右,将黄韧带切开,做一个骨窗,大小在1.5cm左右,对腰神经根进行游离处理,将髓核完整取出后将椎间隙内部分髓核刮除,将隐侧窝扩大,将神经压迫解除后对纤维囊进行修复处理。观察组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实施局部麻醉,保持俯卧位,选择侧方入路做手术切口,C臂机定位经椎间孔穿刺,放置工作通道。经内窥镜观察,借助髓核钳将突出髓核取出,使用等离子刀头止血、皱缩纤维环,探查神经根,保证没有游离髓核遗漏,另外进行神经管扩张,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最后缝合伤口,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保持持续1周左右的绝对卧床,观察组术后第2天戴腰围起床活动,之后指导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利用脱水剂治疗,对照组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用药3天,微创组不使用抗生素治疗。

3 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天及7天疼痛VAS评分。(2)腰椎功能。利用JOA评分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后出院时评价患者腰椎功能,评价内容有日常生活受限度、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膀胱功能。量表总分29分,结果<10分为差,10-15分为中度,16-24分为良好,25-29分为优。(3)生活质量。在2组患者手术进行前、手术结束后1个月分别利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躯体活动、精力、疼痛、睡眠、社会生活以及情感反应几个方面,每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5 结果

5.1 2组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7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各项情况比较

5.2 2组腰椎功能对比:术前2组腰椎功能评分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出院时2组腰椎功能评分均有升高,观察组出院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变化比较分)

5.3 2组生活质量对比:术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个月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术后1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分)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是由于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引起的脊髓和神经受压或受刺激而最终形成的多种临床症状体征,这一疾病当前临床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存在非常明显影响[4]。因为髓核有膨出甚至脱出变化,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导致多种神经压迫症状,严重情况下会有腰腿麻木、坐骨神经疼、大小便障碍等表现[5]。手术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以往开放手术治疗涉及的范围较大,需要剥离比较多的邻近组织,手术形成的创伤比较明显,患者需要承担比较明显的痛苦,患者术后恢复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并且术后容易出现包括医源性腰椎不稳、术后粘连性蛛网膜炎、椎管狭窄、腰背肌无力萎缩多种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脊柱结构不稳,或者由于组织严重粘连再次压迫神经根[6-7]。

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技术进步,脊柱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微创组应用的后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这一术式能够减轻创伤,获得清晰手术视野,保证良好手术效果,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降低,另外能够使腰椎力学稳定性得到最大程度维持[8]。相较于开放手术,该术式借助内窥镜能够扩大视野,且不需要将椎旁组织大量剥离,术中仅仅需要将少量上椎板边缘、下椎板边缘咬除,因此不会影响术后脊柱结构的稳定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天及7天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能够更迅速下床活动,因而能够更迅速恢复腰椎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促进效果。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加快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微创脊柱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