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游泳运动员运动性伤病情况调查分析
2019-12-03檀志宗楼俊华
檀志宗,楼俊华,李 男
游泳运动是仅次于跑步和自行车的广受大众喜欢的运动项目。游泳运动的水环境和长期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会诱发运动性伤病。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运动性伤病有肩关节损伤、腰背损伤,以及鼻炎、哮喘等[1-3]。随着当今游泳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性伤病已成为阻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有必要进行竞技游泳运动员运动性伤病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主要原因与机制,协助教练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浙沪两省市竞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计194名。按照竞技运动水平分为优秀组和一般组,优秀组为健将级游泳运动员93名(男性49名,女性44名),一般组为国家(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共101名(男性63名,女性38名)。两组运动员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游泳运动员基本情况Table I Basic Information of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游泳项目特点,自行编制《游泳运动员运动性伤病调查表》,进行“一对一”访谈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94份,收回194份,有效收回率100%。
运动性伤病调查周期为游泳运动员专项年限期间。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专项训练年限;(2)运动损伤的部位,如肩关节、腰背、膝关节、踝关节等;(3)运动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如针灸、理疗、冰敷等;(4)常见运动性疾病,如鼻炎、哮喘、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1.2.2 运动性伤病认定条件
运动性伤病满足条件包括:(1)需要医疗干预;(2)出现1天以上无法参与运动;(3)需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报告。其中对于省市一线运动员通过队医查阅病史记录、医院检查报告和体检报告,结合问卷确定运动性伤病信息;对于省、市、区(县)运动员查阅从事游泳专项期间的医院检查报告和体检报告,获得运动性伤病信息。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在Excel工作表中录入、整理与统计。
2 结果
2.1 运动性伤病的总体情况
由表2所示,在优秀组,有运动性损伤史者共53人,占整个调查对象的56.99%,其中男运动员损伤者30人,占32.26%,女运动员23人,占比24.73%;有运动性疾病史者共77人,占整个调查对象的82.80%,其中男运动员41人,占比44.09%,女运动员36人,占比38.71%。在一般组,有运动性损伤史者共39人,占整个研究对象的38.61%,其中男运动员23人,占比 22.77%,女运动员 16人,占比15.84%;有运动性疾病史者共75人,占整个调查对象的74.26%,其中男运动员 45人,占比44.56%,女运动员30人,占比29.70%。
表2 两组游泳运动员运动性伤病发生比例Table II Proportion of Sports Injuries of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2.2 运动性损伤
2.2.1 运动性损伤部位
由表3所示,优秀组运动员运动性损伤部位前三位为肩关节、腰背部和膝关节,分别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1.51%、19.36%和17.20%。一般组运动员运动性损伤部位主要为膝关节、肩关节和腰背部,分别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0.89%、8.91%和5.94%。在优秀组,有12名运动员发生了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运动性损伤,占受伤运动员比例为22.64%,其中1人在专项训练期间分别发生了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腰背损伤。在一般组,有4名运动员在专项训练期间发生了两个部位的运动性损伤,占受伤运动员比例为10.26%。
表3 两组游泳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分布情况Table III Distribution of Common Injuries of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2.2.2 运动性损伤性质及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的游泳运动员运动性损伤以慢性劳损为主。在优秀组,慢性劳损为64例次,占比94.12%,急性损伤为4例次,占比5.82%,其中仅1例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停训时间超过6个月,其余均在3周以内。在一般组,慢性劳损为30例次,占比69.77%,急性损伤为13例次,占比30.23%,其中严重损伤为手指骨骨折2例次,脚趾骨折1例次,肩关节脱位1例次,停训时间为3~6个月。
2.3 运动性疾病
2.3.1 呼吸道疾病
由表4所示,在优秀组,最常见的是普通性鼻炎,发生率为45.16%,其次为过敏性鼻炎发生率为18.28%,而哮喘发生率为10.75%。在一般组,普通性鼻炎发生率为29.70%,其次为过敏性鼻炎占比为24.75%,而哮喘发生率仅为3.96%。
表4 两组游泳运动员呼吸道疾病情况Table IV Respiratory Diseases of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2.3.2 耳道疾病
由表5所示,两组游泳运动员最常见的耳道疾病均为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其中优秀组运动员中耳炎发生率为26.88%,外耳道炎发生率为5.38%;一般组运动员中耳炎发生率为26.73%,外耳道炎发生率为11.88%。
表5 两组游泳运动员耳道疾病情况Table V Otopathy of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2.3.3 自感心肺功能调查
由表6所示,在游泳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部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异常现象,经过适当休息,通常症状会自动消失。优秀组运动员发生比例为30.11%,一般组运动员发生比例为12.87%。
表6 两组运动员自感心肺功能异常情况Table VI Self-induced Cardiopulmonary Dysfunction of the Swimmers i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3.1 常见运动性损伤
3.1.1 两组游泳运动员运动性损伤比例分析
以往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的报道不一致,主要与研究的样本量、不同竞技水平或性别有关。早在1974年Kennedy对2 496名加拿大游泳运动员损伤的调查显示,游泳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9%[4]。我国学者对国家队或地方队游泳运动员损伤调查显示,游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约为26%~27%[5-6]。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56.99%,一般游泳运动员为38.61%。优秀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一般青少年运动员,也高于以前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游泳比赛竞争更加激烈,运动员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大运动量或高强度训练是运动性损伤高发的主要原因,有调查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为20~30 h,每天训练距离达到10~20 km[7]。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于一般组的原因可能是:(1)专项训练年限不同。优秀组运动员从事游泳专项训练年限约为一般组运动员两倍,通常6~11年,而一般组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常为2~5年。以往研究已证实优秀运动员训练年限越长,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越高[3];(2)竞技水平不同。优秀组运动员多为健将级及以上水平,日常训练和比赛强度大,竞技水平高,而一般组运动员多为国家一、二级运动员,日常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相对较低,比赛时竞技水平较低;(3)训练量不同,优秀组运动员每周训练超过5 d,每周专项训练时间长,而一般组运动员每周训练仅 6~8 h。
3.1.2 运动损伤部位及原因分析
在优秀组,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依次是肩关节、腰背部和膝关节,分别占比21.51%、19.36%和17.20%。优秀运动员肩关节和腰背损伤发生率低于刘明辉等报道的47.4%和28.2%[3],腰背损伤发生率低于王世俊等报道的27.47%[8]。在一般组,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肩关节和腰背部,分别占比10.89%、8.91%和5.94%。明显低于李中瑄报道的江苏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肩关节占比34.8%、腰背部为23.6%和膝关节为16.8%[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最常见,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10-11],优秀竞技游泳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肩痛发生率为45%~87%[12-13]。
优秀游泳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可能与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关节松弛、活动度受限,以及竞技水平有关[10]。一般组的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较低可能主要与专项训练年限较短和日常训练量较小有关,还可能受到研究的样本量和不同泳姿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对青少年蛙泳运动员采用MRI进行膝关节检查,发现有69.2%的运动员存在膝关节影像学异常,表现为髌下脂肪垫水肿、股骨骨髓水肿、膝眼脂肪垫水肿和关节积液[14],进一步说明了运动性损伤与泳姿有关。
3.1.3 运动损伤性质及机制分析
竞技游泳运动是以水平面上运动为主的体能类项目,主要依靠上肢重复划水动作和下肢屈伸运动来产生向前运动的推动力。游泳技术动作的重复性需要具备较好力量和耐力[15-16],一旦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积累、错误的技术动作和过多参与其他运动形式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以慢性劳损为主。本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调查发现优秀运动员慢性劳损占比94.12%,一般组青少年运动员慢性损伤占比69.77%。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主要是肩峰下摩擦综合征、肩袖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等[17];腰背损伤主要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8];膝关节损伤主要是鹅掌腱炎、滑囊炎或髌腱炎等[18]。这些慢性损伤均与技术动作、训练强度、时间和距离有关。另外,一般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出现一定比例的急性损伤,如手指指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踝关节急性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扭伤和脚趾骨折等。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发生较多急性损伤的原因与青少年运动员每周游泳训练量较小,经常参与其他运动形式,如跑步、篮球、足球等运动有关。
3.2 常见运动性疾病
3.2.1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分析
有研究显示,长期游泳训练容易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气道高敏反应,有25%~74%的游泳运动员曾抱怨呼吸道症状会影响到日常训练和比赛,最常见的症状有打喷嚏、鼻腔内瘙痒、气喘、鼻塞,甚至出现头疼、胸闷、流泪和咽喉痛等[1-2,19]。本次调查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均有较高的鼻炎发生率,其中优秀运动员普通性鼻炎发生率为45.16%,一般运动员为29.70%;优秀运动员过敏性鼻炎发生率为18.28%,一般运动员为24.75%。Helenius等报道有23%~31%的竞技游泳运动员罹患哮喘,而非游泳运动员的对照组仅为9%[20]。本次调查显示优秀运动员哮喘的发生率为10.75%,而一般运动员仅为3.96%,低于以往的调查结果。优秀运动员普通性鼻炎和哮喘要高于一般运动员,可能与专项训练年限或运动量有关。游泳运动员发生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水环境有关,一方面在相对封闭的室内游泳馆,水中较高的氯副产品浓度会对运动员呼吸道产生直接的不良刺激,甚至发生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水中抗阻运动会增加呼吸系统负荷,加快呼吸频率,甚至短暂的屏气,从而会导致呼吸道抗感染能力的下降,出现不良呼吸刺激症状。
3.2.2 耳道疾病原因分析
游泳运动员最常见的耳道疾病为中耳炎和外耳道炎,鼓膜穿孔较少见。优秀组游泳运动员中耳炎的发生率为26.88%,一般组运动员为26.73%;优秀组游泳运动员外耳道炎发生率为5.38%,一般组运动员为11.88%。两组运动员中耳炎的发生率基本一致,一般组运动员在外耳道炎上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还未定型,出现较高错误动作频率有关。造成游泳运动员有较高耳道疾病的原因可能是:(1)水进入耳道引起细菌感染;(2)水冲击耳道造成的损伤。
3.2.3 自感心肺功能异常
竞技游泳运动员长期在水环境中运动,一方面氯副产品会刺激和损害到呼吸道黏膜,甚至产生呼吸道高敏反应和呼吸道狭窄,增加运动时的心肺负荷压力,出现暂时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闷、心慌症状;另一方面游泳运动员长期大运动量训练与比赛,水中过度抗阻训练,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容易诱发呼吸肌、心肌疲劳,从而诱发暂时性心肺功能异常症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自感心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0.11%,一般性的青少年运动员为12.87%。运动员经过及时训练计划调整或休息后能及时缓解,对随后隔天训练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这表明运动员自感心肺功能异常症状是暂时现象,通常发生在大运动量或高强度训练过程中,以优秀运动员较为常见。
4 结论
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较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肩关节、腰背部和膝关节,以慢性劳损为主;运动中经常出现自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心肺功能异常现象。一般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因为经常参与其它陆上运动形式而易发生急性损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肩关节和腰背部。所有游泳运动员鼻炎和中耳炎均常见。因此,针对不同竞技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应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做好水环境卫生防护工作,从而达到预防游泳运动员运动性伤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