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纪实(连载)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1992年)
2019-12-03龚天卓
龚 强 龚天卓
黑龙江省第三届天鹅艺术节暨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 1992年6月16日在哈尔滨冰上基地隆重开幕,6月24日在松花江畔的铁路江上俱乐部落下帷幕,历时9 天。这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共演出107 台剧(节)目,179 场,节目总数 1312 个,参加演出的群众 6000 余人,观众达 60 余万人次。
6月16日傍晚,在冰上基地举行了开幕式及大型文艺演出。开幕式演出同时又是中国哈尔滨第三届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招待中外来宾的文艺晚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及国家经贸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副省长、组委会主任戴漠安致开幕词。“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哈洽会”同时举办,这还是第一次,目的在于使文化工作与经济贸易、旅游观光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开幕式上的整场节目以炽热火爆的场面,绚丽斑斓的色彩,激越热情的气氛,表演内涵的丰富烘托出这一届艺术节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主题:展示龙江改革开放成就,文艺为经贸繁荣服务。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黑土风采》,在主题歌声中拉开序幕。恢宏的钟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伴随着悠长明亮的钟鸣,蓝色的天幕上出现了一只英姿硕大的白天鹅展翅欲飞,温柔和美的舞台灯光下,60 名少年儿童饰演的小天鹅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由大庆歌舞团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的80 名演员表演的《击鼓迎宾》,把欢乐鼓、花鼓、腰鼓、单鼓等荟萃于一台,彪悍豪迈的北疆大汉,以刚健雄浑的舞蹈,激越热烈的鼓声,坚毅豪迈的性格,热情洋溢的展示,喜迎中外宾朋;风采艳丽,婀娜多姿的少女以身姿委婉,整齐划一的腰鼓舞,融合欢快深情的腰鼓声,倾诉着对黑土地的眷恋与痴情,对家乡的期许与挚爱。
悠远湛蓝的江面上微风徐徐,白帆点点,《飞舞乡音》伴着那首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由远而近;著名朝鲜族舞蹈演员康月华在16名朝鲜族儿童的伴舞中,形若天仙,翩翩起舞;12 只马头琴以浩远苍凉的吟唱,叙述着大草原上那流传久远的美丽传说;40 名身穿传统满族服饰的青年男女,跳起了古老的宁古塔民俗舞蹈“鞑子秧歌”;12 名锡伯族少男少女,以传统的互抹黑脸习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祝愿;茫茫雪原渲染着无尽的《冰雪之恋》,32 名红衣少女在雪中尽情嬉戏,32 双银白色的手帕在舞台上空飞旋,如漫天飞雪织成的奇妙图案。
长影乐团在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出
这届音乐会可谓名人荟萃,异彩纷呈。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我国女指挥家吴灵芬和留美钢琴家方明的默契配合、鼎力合作下,以一台精彩的交响音乐会为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镌刻下了第一行乐谱,镶嵌上了第一串优美的音符。吴灵芬是继郑小瑛之后,活跃在乐坛上的又一位优秀女指挥家。省歌舞剧院的“民族管弦乐协奏曲音乐会”以其黑土风格鲜明,民族韵味浓郁,乡音乡情真挚,旋律优美清新与“哈歌”交响音乐会比翼齐飞,交相辉映。特邀全国梅花奖得主参演京剧、评剧等专场,更是为本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锦上添花。沈阳歌舞团的《月牙五更》系列剧,如一缕春风,似一股春潮,扑面而来的关东风情让人心醉。歌剧《安重根》、龙江剧《关东乐》等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精彩连连,让人目不暇接,黑龙江省各地、市选派了上千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把集京剧、评剧、龙江剧、歌剧、话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地方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十几个门类的艺术品种精华,共 30 台优秀剧(节)目,奉献给了国内外宾朋。本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还举行了企业厂歌大赛、秧歌大赛、交谊舞大赛和“新人杯”声乐大赛。各代表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哈尔滨市代表队和选手在上述4 项大赛设立的19 项大奖中,获得11 项大奖,占总数的57.89%。
此届“哈尔滨之夏”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展销、展映活动,把黑龙江省及哈尔滨等各地、市的丰硕艺术成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改革的精神风貌展示给中外宾客和广大观众。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坚持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群众性和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时代精神这一主旋律。从5月初开始,各区、县(市)分别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群众文化活动。本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举办的第三届农民文艺汇演,演出百场,演职人员达2 万余人,观众10 万余人次。
闭幕式在松花江上举行,当晚举办的全市性消夏文艺晚会,演出点达100 多个。首次推出“松花江之夜”音乐彩船沿江巡礼活动,全市有百万人参与,观看了消夏文艺演出。在闭幕式上,黑龙江省副省长马淑洁的讲话为这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作了最恰当的结论: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影响之深,在我省历史上前所未有,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给龙江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