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文字设计中的音乐节奏性

2019-12-02王梦婕

读天下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字体设计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探索“文字设计”意象美中体现出的音乐韵律作为切入点,将视觉的平面设计与听觉音乐感受联系起来,通过分析视觉与视觉艺术、听觉与听觉艺术之间的关联,结合设计心理学中的联觉现象,进一步的找出文字设计与音乐创作上的共通性,结合音乐节奏性分析出文字设计中如何体现音乐性。

关键词:字体设计;音乐节律;视听联觉

现代平面设计从二维平面发展到现在的追求三维立体、“毛刺”效应、双层曝光等效果,时代改变的同时人们的视觉审美追求也在改变,文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一部分,将“文字设计”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含义,对于丰富平面设计的设计的表现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当设计师构思每张海报初期,除了考虑到画面整体的设计排版、选择合适的图片与考虑色彩搭配等问题之外,搭配与其图片调性相符合的文字样式也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可能成为整张海报的点睛之处。

一、 关于音乐节奏与旋律

节奏和韵律作为一首音乐歌曲最基本的结构,是每一首完整的音乐歌曲所必备的结构框架。每一首音乐歌曲中都包括:音色、節奏、旋律等基本要素。

(一) 音色

音色就是指声音的感觉特质,指每种声音特有的声音特性,也是我们识别声音之间不同的判断标准,人们通过对比不同的音色区分出鼓声和锣声,区分不同动物的叫声。不同的发声体特性就会决定了不同声音的特色,因此就算是在相同的声音强度,相同的高音的条件下,正是因为音色的不同,我们才能清楚地区别出二者。

(二) 旋律

乐曲的旋律也称作曲调,是指: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相比于其他音乐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占据最主要地位,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

(三) 节奏

节奏是音符组成,音符进行有规律长短变换,就组成了节奏。节奏是音乐乐曲的本质。音符持续时间长,则为强拍;音符持续时间短,则为“弱拍”,在中国传统乐理中,通常将“板”和“眼”分别指代“强拍”与“弱拍”。

二、 字体设计与文字设计的区分

许多关于设计的书籍中,通常将关于文字上的设计归类为——“字体设计”,其实“字体设计”并不能完全地概括文字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字体设计”是指设计师按照视觉审美规律,对文字整体加以精心排版,在文字保留可读性的原则下,使其更具美感,但是“字体设计”指代的范围更为狭窄,“字体设计”常常是针对字库的设计,将其称为“文字设计”则更为准确。“文字设计”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局限于字体的设计,还涵盖阅读文字时文本的设计之间的排版、文字之间的大小、文字笔触和字形的结构上的变化等方面的设计。

三、 听觉与视觉的“共通”

(一) 听觉与视觉的多感官体验过程

人的眼睛有着接收信息的能力,通过眼睛接收到文字图像,在视网膜形成影像,图像经过视觉神经的传递,到达大脑并经过视觉中枢进行信息的处理。这便是视觉感知的完整接收过程。

而来自外界的声音经过耳朵这个听觉感知器,通过听觉神经的传递,传递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的神经中枢处理,这才完成一个完整的听觉过程。感知系统则是对知觉系统和感觉系统的统称。感觉系统是最简单的认知系统,感知系统则是建立在感觉系统的基础上,是属于高一级的记忆、知觉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二) 视觉与听觉的联觉过程

视觉与听觉都是人的最基本生理感觉,当因为视觉感知引起听觉感知上的心理活动,我们会将这种生理活动机制称为联觉,在生理学上将共生感觉和伴生感觉统称为“联觉”,也有些心理学家将联觉称之为“通感”,即不同感觉器官上的共通。

四、 文字设计如何表达音乐节奏

如果说每首歌曲都是具有一定框架的,乐曲中的每个音符的长短变化构成整首乐曲的完整节奏,那音乐节奏就是整首乐曲的框架。而文字也是一样的,文字图形也能通过文字的笔画粗细对比、文字大小之间的对比、改变文字重心等方式从视觉上体现出节奏感与韵律。

(一) 笔画粗细

笔画作为做成文字的最基本单体,文字笔画的粗细变化也是能体现出节奏感,运用文字字体的笔画粗细来体现,文字笔画粗细对比度较大,在视觉上产生落差大,则节奏感更强;反之,粗细对比小,在视觉感受上落差小,节奏感就愈弱。

(二) 文字大小对比

关于文字字体大小,也是文字设计时应考虑的要素之一,文字字体的节奏感同样也能通过文字字体之间的大小对比体现出来。文字字符越大,在视觉上造成的冲击力越大,其所代表的节奏更为强烈;文字字符越小,在视觉上造成的冲击力较小,小字符则代表的节奏越弱,文字大小通过有规律地进行变化排列,文字图形整体则会呈现出有规律的视觉变化,这就是视觉上的节奏感。

(三) 文字重心

除了通过笔画粗细体现节奏感,节奏感还可以通过文字重心来体现,因为文字字形的结构不同,文字的视觉重心不一定位于文字结构的中心位置,而这种视觉重心在设计心理学中则被定义为视知觉力,通过设计调整文字的视觉重心,换而言之就是调整视知觉的受力方向,使其在视觉上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当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文字的视知觉力方向相同时,文字图形整体呈现出的节奏感就弱;当这些相同文字的视知觉力方向相反,结果则相反。

许多文章将那些能引起人类美感共鸣的节奏,统称为艺术节奏。艺术节奏也不仅出现在音乐领域,同样可以被应用于视觉艺术的表现中。

五、 结语

设计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学科跨度之大,例如与“设计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的结合,丰富设计语言,为设计注入更新的活力,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音乐乐曲的节奏感带来的是听觉享受,而文字设计上的节奏感则满足视觉审美的享受,设计学不断发展,理论框架的搭建,旧概念不断被再定义,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研究设计理论时,更不能局限于同一领域。将文字设计与心理学、音乐学联系起来结合,加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互动,探索设计的音乐性,调动人的多感官体验,使得文字设计更具趣味性。

作者简介:

王梦婕,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

猜你喜欢

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浅谈新媒体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浅谈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数字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互动性创新表现
浅谈LOGO中的文字
论字体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新思路
篆刻艺术思维对字体设计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