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19-12-02陈晓亮

读天下 2019年3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历史承载着民族文化,蕴藏着民族智慧与血泪,学好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加学生知识积累量和情感体验。由此可知,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历史为例,探究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历史认知

虽然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师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以期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价值。

一、 提高认知程度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闭卷考试改革为开卷考试极大地减轻了学习负担,出现了不重视历史课程学习;一遇到问题就翻书;为考试而考试,学习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和教师提高认知程度,重视历史课程的学习。

(一) 改变教学看法

笔者认为只有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知识,会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因此,师生都要改变对历史课程的看法,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二) 把握知识框架

在历史考试中,一个简单的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往往会涉及多个知識点,如果学生自身对书本整体知识框架不是很熟悉,就会出现概括不全或者判断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把握教材全局的基础上,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做到把控全局、条理清晰才能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三) 重视无形知识

学生们对于试卷上出现的年号、事件、影响等看得见的知识点往往对答如流,但是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一谈情绪、感受、体悟等问题时,学生们却一筹莫展。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学生不重视无形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连接,这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误区,也是历史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教授学生教材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以及国际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

当然,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材内容中添加非教材知识,拓展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进行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时,其视野才会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教材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进行题目的解答。这是素质教育下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正确使用史料

人类只有正确对待史料、合理利用史料,才能够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基本的了解,因此史料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确运用史料开展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初中生思维独立性和判断性尤为重要。

(一) 史料要真实可信,正确引导学生思维

历史可能是不真实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历史教材奉为金科玉律并将其悉数教与学生,而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引进史料,并鼓励学生认真大胆地研读史料,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勇于表达自己的质疑,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感知真实的历史,接近历史真相。

(二) 史料要合理使用,发挥史料应有作用

史料是研究或讨论历史最为重要的东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使用过多的史料就会占用正常教学时间,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使用过难的史料教学会让学生不理解其中含义,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几乎不应用史料,则不是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因此,教师在列举史料证明历史真实性时,应该合理的、有效地使用史料,选出的史料不可过难、不可过多或过少,要明确史料在教学实践中的辅助作用,顺利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三) 史料要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史料形态各异,内容丰富,可以被教师以各种形式加以利用。如,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入史料,也可以利用微课课件,把陈旧的、生硬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为学生直观、生动的展示史料;还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当地阅读史料文献,增加学生人生体验。运用合适的史料知识辅助教学可以给枯燥无趣的历史学习带来一丝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从各种史料中获得全面了解历史的机会,更接近历史真相;研究史料培养了学生的史学思维、质疑态度;学生从史料中习得古人智慧,熟知民族文化,在未来会走得更远更好。

三、 培养问题意识

学校开设历史学科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教材上的历史结论,而是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从历史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如,笔者带领学生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内容时,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当时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那么我们现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都没有说话。这个问题是教科书中没有的问题,但也能根据教材内容得出答案,十分具有新意。教室里一片沉寂,只听到大家翻书的声音。见此情景,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侥幸胜利了,而无所改变,那么在下一次战争中结局会怎样?学生们听到教师引导后,茅塞顿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一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认为,鸦片战争即便是获得了胜利也实属侥幸,因为腐朽落后的统治方式是导致清政府失败的最大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取得胜利,那么清朝的统治时间就会增加,我们现在的生活可能比较落后;还有的学生认为正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社会各阶层为了救亡图存开展各种形式的运动,促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单单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程度;学会正确使用史料;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武波.如何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成[J].教育革新,2016(4).

[2]孙海龙.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撷取与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作者简介:

陈晓亮,广东省河源市,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