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研究

2019-12-02柳秋英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协调发展

柳秋英

【摘要】乡村景观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城乡的规划和建设,而且还能够拉近城乡距离,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因此,本文对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具体意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城乡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乡规划设计;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特征,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知识,也与人们的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在目前城乡规划中,乡村景观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美化社会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注重乡村景观建设的融入,以期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1、乡村景观特点

1.1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及特征不尽相同,这使得乡村景观建设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为了更好的凸显区域特征,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加强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2生产性

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及资源优势,进行乡村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与调整,以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1.3自发性

乡村景观的建设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产物,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营造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景观。

1.4生态性

同城市环境相比,乡村环境与自然的连接更加紧密,而乡村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不仅为城乡建设提供了保障,也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城乡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助力。

2、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2.1 乡村景观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要求贯彻《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应做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优化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

2.2有助于提升城乡规划的合理性

现阶段,城乡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只有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有效增强城乡规划合理性,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治理中,由于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改善。而城乡景观建设将生态性原则贯入其中,通过加强乡村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联结,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同进步。此外,将乡村景观建设与城乡规划融合起来,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城乡景观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一体化构建目标。

2.3有助于提高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城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有着重要意义。而乡村景观规划加强了与生态环境的衔接性,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了更多依据。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仍沿用传统设计模式,不仅无法做到与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还会降低园林景观的观赏性,阻碍城市建设。为此,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加强与自然的衔接,做到乡村与城镇的结合,进而打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2.4有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渐增大,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我国逐渐将发展重点放到城乡统筹发展中,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推动城乡环境的共同进步。乡村景观建设因其自身具有的地域性及生态性特征,为城乡规划带来了更多支持,也为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3、实际案例

3.1项目简介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约5.82公顷,整个区域是由住宅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场地、道路用地及公用设施占地这几部分构成的,其占地面积分别为4.73公顷、0.33公顷、0.39公顷、0.36公顷及0.01公顷。另外,在区域内水域及农业用地面积约为1.57公顷和13.6公顷。虽然设施较为齐全,但是绿地、环卫及服务设施等缺失严重。

3.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3.2.1生态景观体系的规划设计

(1)绿地系统

为了保护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建筑,增大街道空间利用率,该项目沿着周边水域范围进行了绿化用地的规划,并在人流较为密集区域内设置了休闲广场,道路两侧结合实际情况栽种相应绿色植物,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构建完善的绿化系统。

(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应遵循环境保护、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合理规划绿色植物范围及规模,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有效结合。在行道树设计上,应采用较为自然的布置方式来提升道路两侧的景观效果,根据树木的形状及密集情况实行树间距的控制。在居住区规划上,需控制树木种类和尺度,避免过于高大或密集树木栽种在居住区内,加强采光效果。

3.2.2生活景观体系规划设计

本项目主要采用了四轴、多节点的空间景观规划模式。其中四轴规划是由一条主要轴线及三条次要景观轴线构成的。主景轴线涵盖了文化广场、传统风貌建筑群、耕读文化园;次景轴线则以村内所有道路的交叉、串联为主要节点。主次景结构的有效融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景观网络体系。

多节点空间规划主要是以居住空间为主要线路,进行景观节点布置和规划,同样也是以主次景点的方式带动整个空间的布局。主景点主要以耕读文化园、文化广场及传统风貌建筑群为主,此景点则以民族商业街等建筑为主。另外,在景观照明设计中,根据不同区域功能要求的不同,景观照明设计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景观照明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道路景观照明设计,主要针对乡村内部所有主次道路实行照明规划设计,其中还包括一些民宿商业街的照明;二是园林广场景观照明设计,针对的是文化广场、文化园等区域;建筑景观照明设计,主要是对传统风貌群内建筑的照明,用来烘托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规划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缓解城乡发展矛盾,实现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一定要保证乡村景观建设的合理性,进而为城乡经济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充足的推动力。

參考文献:

[1]农红萍.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9(05).

[2]任凯.城乡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8(18).

[3]谢鹤良.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与实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协调发展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