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的思考

2019-12-02黄锦玲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一轮思考

黄锦玲

摘 要: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手语研究和应用者应当在观念、内容、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重点关注样本取样、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争论、手势语两种打法、手势语传承和创新等问题,尽快在全国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构建和谐、无障碍的沟通环境。

关键词: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新一轮;思考

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要求,要加快国家通用手语的研制。2015年完成“国家通用手语标准”重大课题,形成《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试行),到2017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基本形成手语规范化工作机制。到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相关规范标准;分级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些信息都意味着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早已拉开序幕。对高校手语教学一线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手语研究和实践应用者,应当在观念、内容、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需完成的三个转变

(一)观念的转变

作为手语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手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承认手语是不同于有声语言的视觉性语言,手语表达体系有异于汉语体系,要认真研究手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以往,很多高校手语教学老师包括聋校任课老师都认为,按照汉语有声语言语序表达手语,可以帮助聋生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写出文通字顺的语句,因此在教学中大多采用文法手语。而文法手语不如自然手语形象生动,采用线性表达,这对一些文化层次低,特别是文盲聋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因此,一个好的手语教学老师和手语翻译工作者,应该既懂文法手语、又懂自然手语,既懂国家规范化的通用手语,又懂一些地方性的方言手语,用于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聋人沟通交流的需要。

(二)内容的扩充

新一轮的通用手语研究不仅对通用手语词汇进行研究,而且对手语句法表达特点展开研究。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手语词汇的研究,简单地按照汉语体系构词成句,组句成篇。现在则提出手语是不同于汉语的独立语言体系,有自己的句法规律和特点。在与听障人士交流时,应充分考虑手语作为视觉性语言的特点,按手语特有的句法特点传译信息。

(三)方法的改进

以往的手语研究没有充分尊重聋人的主体地位,编制手语词汇大量采用了手指语(表音),不能形象生动地表形达意,导致沟通时看话困难、令人费解。而现有的研究充分尊重聋人的主体地位,注重田野调查,收录的通用手语词汇充分吸收了各地成年聋人的意见。因此,以聋人为主体,通过大量田野调查收集的通用手语词汇大多是聋人群体约定俗成、喜闻乐见的,这些新收录的词汇更易为聋人群体所接受。

二、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在观念、内容、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很重要的一项研究成果,新的通用手语词汇(试用本)已编订成书,正处于广泛调研,征求用书反馈意见阶段。通过读此书,笔者认为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样本取样问题

以新的通用手语词汇(试用本)为例,该书在手语研究专家引领下,已编制成书,此书中收录的词汇比原来修订版的《中国手语》(上下册)(业内人士简称黄皮手语书)中词汇量增加了2700多个,总词量达到8300多,其中未改动的只有40%,全改或部分改动的有60%,改动的部分大多是征询了各地聋人的意见。但个人认为,有些聋人意见并不具有代表性,比如“湖南”地名的手势动作,笔者调查过本地聋人,绝大部分聋人都喜欢使用黄皮手语书中“湖南”手势动作的表达,简洁明了,形象易懂。对于改动后的“湖南”手势动作,普遍觉得难以接受。另外,此次通用手语书的编订,征询意见的样本主要是年龄为30~60岁的成年聋人,新生代聋生(30岁以前)的样本量很少。而这些新生代聋生是伴随着中国手语书一起长大的(1990年后),这些聋生现在已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他们的意见也很重要。毕竟这些新生代聋生很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手语运用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在样本的选择上,不应主观有所偏向,而应遵循科学的取样原理。

(二)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争论问题

毋庸置疑,手语是不同于有声语言的视觉性语言,人类在没有产生有声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运用手势进行交流,有声语言依靠听觉器官接受信息,手语依靠视觉器官接受信息。生动的手语应该是通过手势比划以及肢体表情在接收者眼前形成画面感,画面越形象生动,接受信息者越容易理解。因此,生动的手语是不能按文法打的。特别是一些容易形成画面感的语句一定要按照自然手语的句法特点进行传译,比如车子停靠在路边;她登上了飞机;闪电将房子劈开了一条裂缝等。但是,在手语翻译中,有些句子是很难形成画面感的,比如翻译句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样的句子就很难形成画面感,因此在课堂教学和现场翻译中,文法手语传译又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如果交流的对象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聋人,书面语言表达很流畅,那么你和他用文法手语交流就不会有障碍。因此手语传译时,究竟用文法手语还是用自然手语,既要看翻译的对象,也要看翻译的具体内容,只要达到顺畅沟通目的,用哪种手语都是可以的。

(三)手势语两种打法的问题

以新的通用手语词汇(试用本)为例,该书中很多手势语都有两种打法,有的是考虑一词多义,所以列举了两种打法,比如安全带,踊跃等,根据词义设计两种打法这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是考虑存在地域差异,意见难以统一,就列举南北两种打法,个人觉得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既然是国家通用手语,就应该制定一个手势标准,不管南北,都按照唯一标准范式进行传译,这样也可以减少识记手语词汇的困难。就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全国人民都按统一范式发音和书写,推广就更加容易。

(四)手势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新的通用手语词汇(试用本)中,尽管有一些手势语是当地聋人的习惯打法,从前辈聋人那儿一代代传承下来,但个人认为,如果这些手势动作本身既不形象生动,聋人也说不出这样打的理据,这样的手势动作就应该被淘汰。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势语也应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如“窗戶”一词的手势语,以前是格子窗,现在是推拉窗,那么手势动作就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如果继续传承以前的打法,新生代的聋生就很难理解了,因为生活中他们普遍见到的都是推拉窗。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通用手语研究和规范工作,至今已开展近60年。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手语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中间也走过许多弯路,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新一轮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们期待,本轮改革能取得更加辉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作为手语教学与研究者,我们将一直走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汪飞雪,潘一.手语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 黄伟.国家通用盲文通用手语标准研制工作启动[J].残疾人研究,2011(12):80.

[3] 小雨.国家通用盲文、手语研制工作启动我国盲文、手语标准混乱局面有望得到解决[J].中国残疾人,2011(12):13.

猜你喜欢

新一轮思考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解读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新闻速递
新一轮机构改革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