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分析

2019-12-02朱蓉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朱蓉蓉

摘  要:快乐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沉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快乐教学法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本文就深入探究了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乐教乐学”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小学  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快乐的源泉,同时,快乐也是學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无法感受到快乐,则更无法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快乐教学法就是立足学生兴趣点,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营造一种快乐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最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及应用意义。

一、创设快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快乐轻松的学习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快乐情境的创设对培养学趣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但需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应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比如:苏教版一年级《动物说话》这一课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转呗各种动物的图片,并尝试根据动物图片时创造相关的音乐剧。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和自主创设,让音乐课堂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动物园”,学习音乐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出来。通过快乐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逐渐对动物背后的音乐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中充满了快乐。

二、巧用体态律动,培养良好乐感

良好乐感是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乐感的培养即需要心里建设,也需要外界刺激。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官思维进而刺激探索和创作,进而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合理设计体态律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会自主感受和创造,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培养良好乐感。例如;在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课上,举例“××|×××”的两小节节奏。首先让学生们通过读、唱和听等感官思维去节奏感,学生们可以交流互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别上台表演。通过这个自主参与活动,学生即享受了学习音乐的乐趣,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拓展,每个小组学生的动作都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和学生们作为评委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我们发现每个小组都各有千秋,有的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有的则加上了旋转配合活灵活现的面部表情。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即兴表演和自由创作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情感体验

小学生通常喜欢色彩艳丽、画面生动的事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生动的音乐课堂。如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从而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比如;《卖报歌》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特殊的生活情境,深入音乐创造的背后感悟音乐的意义。再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卖报纸的情境,现在的学生有可能知道三毛的名字,但很少接触有关三毛的视频资料。所以,多媒体情境播放动画片的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通过观看三毛在流浪生活中通过卖报纸维持生计的片段,与三毛年龄相仿的学生们很容易感同身受。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能够将音乐内涵和背景详细阐述,从而更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乐趣,同时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生活态度的思维能力。

四、灵活学习评价,提升审美能力

学生个体不可避免地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体现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知程度和学习质量等方面。对此,倡导快乐教学的前提下,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发掘学生闪光点。所以,多元化和鼓励性的学习评价必不可少。积极的评价方式能够带给学生荣誉感,增强其学习信心。比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有的学生舞姿优美但歌声欠佳,在评价时就可以重点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乐感。对于缺乏音乐天赋的学生,也应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鼓励和表扬引导这部分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当中。当学生接受了教师和同学鼓励性的评价后,会极大地增强学习信心,获得学习音乐的动力。再如:对歌曲进行赏析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从不同的观点中评价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灵活评价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归属感,进而促进审美能力和音乐潜质的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创造能力

创造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的有效手段,更是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情感非常重要,而这些情感一部分源自后天的激发培养,另一部分则源于自身丰富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美,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比如: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或者节奏。学生回答:“海浪有节奏的声音,风雨雷电的声音,鸟儿好听的叫声……”这些声音能够让学生感受美的音乐元素。接下来,创设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生活元素自制乐器。如“发现生活中的乐器”这一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学生拿来易拉罐用细绳串成一串挂起来,然后用小细棍打击易拉罐发生有规律的声音;有的学生看到了老师讲台上的橡皮筋,于是借过来套在铅笔盒上,手指轻轻弹动发出好像木琴的美妙声音。可见,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更易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受音乐乐趣。

结语

总之,让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感受快乐,是挖掘学生音乐潜能的契机,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音乐素养的关键。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点,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创设快乐、和谐、健康、启迪及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纪冬梅.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构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34-235.

[2]刘媛媛.分析小学中年级音乐课堂如何有效进行二声部合唱[J].艺术评鉴,2019(06):112-113.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