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2-02许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创新小学生

许龙

摘  要: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之后,收获的是积淀而成的数学思维和素养。数学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所在,也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数学思维  创新  小学生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初步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時,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时,我首先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接着我出示一块石头,问学生:“要计算这块石头的体积,咱们有公式可以计算吗?为什么?”学生说:“没办法运用公式计算,因为它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它的样子很奇怪。”“我想知道它的体积到底是多少,难道没有办法了吗?”我继续追问。于是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出其他可行的方案……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培养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所给的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难以直接解决,这时就要想到将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进行适当的转化,使之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教学中,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可帮助认识数,“数”又可以反映形的本质特征。如:“用8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这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通过计算,不仅计算出三条边的长度,而且发现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由此猜想是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之比为3∶4∶5就是三角形呢?使学生通过“数”来了解“形”的本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切实落实。小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深刻认识到提高小学色的思维能力的迫切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数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创新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