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与评价数学课外作业浅探

2019-12-02余启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余启宏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改变学习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使用互联网技术的频率越来越大,这为教师创造了更好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数学课外作业,并针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文章从方式出发,直接探讨互联网技术如何设计和评价数学课外作业,增强互联网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创新可行性。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设计与评价;数学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40-02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然后及时评价,同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接下来,笔者从以下四个途径介绍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与评价数学课外作业的一些尝试。

一、利用智学网上的作业功能,设计与评价数学课外作业

智学网,是我国著名的语音高科技企业科大讯飞面向学校日常考试及发展性教与学评价需求推出的一款智能化教学辅导平台。它借助大数据分析,将学校考试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学”提供了信息化环境与服务。智学网学生端的功能是整个智学网的核心,其中的大数据分析在学生端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比如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应该说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在教师端和客户端中,有个师生互动板块,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智学网的平台,在线批阅学生的作业,然后及时公布得分和答案,学生只要利用智学网账号登录就可以看到作业的对错情况和成绩,点击题目下方的“查看解析”,可以查看每道题的难度、知识点、错误率和详细的解题过程。当然,这些反馈是单向的,学生的隐私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此过程中不用担心自己的作业解答情况被别人看到,学习的兴致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智学网的作业中心,教师可以向本班学生布置课前导学作业和课后练习作业。课前导学部分视频库里收集了很多讲解知识点的微视频,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要求学生点击相应的知识点微视频观看。笔者今年任教七年级数学,在教授第二章有理数这一部分时,就利用智学网要求学生每天提前学习收看这一部分的视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有理数计算学得不是太理想,但今年学习效果明显好转,因为大多数学生在课后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收看讲解知识点的视频。而且,针对个别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笔者要求其上网反复收看视频,直到弄懂为止,这样也避免了产生两极分化。理解课堂内容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视频巩固所学知识,未理解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视频重新学习所学知识,在课后保持统一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师推进教学工作,教学计划也不易被打乱。同时,笔者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录制了微视频,然后发布在微课里,要求学生点击收看。另外,通过智学网还可以为每一名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数学作业,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个别学生计算中总是出现符号错误的现象,笔者專门每天为这些学生编写两道符号易错的计算题,然后单独发送给他们,要求他们限时完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也注意到了自身犯错的原因,这样,分层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能更好地避免作业中出现新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作业的错误明显减少。

二、利用QQ或者微信等聊天软件,设计和评价数学课外作业

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进行远距离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便捷,也为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面,给教师带来创新的可能性。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创新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沟通,而下课后、放学后或者放假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就不太方便。尤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解决疑惑,作业的反馈也不及时。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理解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当然,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他们掉队。

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在班级专门建立一个数学学习交流的QQ 群或者微信群,为教师、家长、学生课下网上交流提供方便。当学生数学课后作业出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QQ或微信群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群消息来总结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统一在群里为学生进行疑点讲解。对于周末或假期布置的课外作业,教师也可以将答案发在群内,然后要求学生自评或请家长督查批阅。这样,学生就能及时了解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错误的可以及时更正。或者让学生把解题过程发布在群里,要求其他学生来进行评价,这就打破了以往作业单一由教师批阅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常常会出现许多错误,如去分母漏乘、去括号时符号出错、移项不变号等,当出现这些错误的频率较高时,教师需引起重视。一旦发现问题后,笔者就将这些错题拍成图片上传到群里,要求大家评判正确与否,学生通过评价错题,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再犯类似的错误。

另外,教师可以收集平时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整理成典型例题,让优等生分析讲解这些错题并制作成微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设置“复习指导”栏,将微课上传,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另外,笔者要求学生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把自己在本章中易错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并整理成数学小文章,择优录用发布在“复习指导”栏中,供学生复习时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搜集了一些数学名人、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一些数学发展史等材料,利用微信、QQ平台发布在公众平台“预习导读”栏中,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从而激发自身的正能量。

三、利用“和教育”电子作业平台和“乐教乐学”云平台,设计和评价数学课外作业

“和教育” 和“乐教乐学”均是集在线教育学习及家校互动沟通为一体的手机软件,是整合学科优质资源的教育平台。它们的电子作业平台和云平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基础训练、单元检测、知识点的答疑精讲等,也有的将枯燥的练习变成在线对战的游戏形式等。例如,乐教乐学中设置的趣味学堂,能够依据知识重点,以游戏化、趣味化作业形式呈现出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每一节学完后,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平台组卷系统发布一些巩固练习,这些练习形式多样,可以是选一选、填一填、做一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比较轻松,改变了手写作业的枯燥无味。学生作业做完后系统直接评判对错,对于出现错误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看错题的详解来了解正确答案。比如,学习了同类项这一概念后,笔者就布置了“找朋友”这个游戏作业,给出一些单项式,要求学生通过连线找朋友,也就是找出它的同类项,学生非常开心,积极参与,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朋友。将作业的形式改成游戏,学生的接纳程度更高,对待作业的态度更加积极,而且游戏形式较多,教师有充足的游戏选择空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转变学生对传统作业所持的消极心态,使其抱有更轻松的状态接受作业。这样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外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完成作业,何乐而不为?这样学生不觉得做作业是负担,从而喜欢写作业,改变了学习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利用网络搜索题目,提高评价数学课外作业的时效性

初中生做数学作业时经常会遇到难题,尤其是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和同学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后面的作业,作业效率也会降低。笔者认为可以将“小猿搜题”或“作业帮”程序软件介绍给学生以及家长,让学生在经过思考后仍然不能得出答案时用手机拍照搜题,手机上会搜出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方案,并且还有视频讲解。这样,学生通过查看答案和讲解就能及时掌握难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了作业反馈的时效性,从而使他们能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

事实上,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思考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到了初中以后,优秀学生要想成绩迅速提升,需要自主选择做一些难题,然后解决问题。当然,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防止有些孩子不经过思考就搜答案,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且自觉性较差的孩子一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惰性,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不利的。

总之,教育正在信息化,作业也在数字化,我们要做教育的先行者,所以必須有所行动,加强学习互联网的有关知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便捷、反馈及时等优势,在网络技术背景下建立全新的课后作业布置和评价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创新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书强.信息化技术下的标准作业布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1):132-134.

[2]  高兵.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作业优化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28):25.

[3]  邝艳婷.利用“互联网+”,创新“作业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6):12.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在建设海外周刊远程传输系统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下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研究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蜜罐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