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拳女舞”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019-12-02郝宪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体育教学

郝宪斌

[摘   要]“男拳女舞”是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中华武术及健美操运动的简称,它突破了传统概念的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男拳女舞”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课题以研究体育学、心理学和社会体育学为指导,利用体质测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体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了 “男拳女舞”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以规范的报告形式详尽呈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男拳女舞;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17-04

学校体育教学一般被视为让学生进行跑跑步、做做操、踢踢球、跳跳绳等乏味单调的肢体活动,更有甚者将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出来的有竞争力的运动员污名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教师要为学校体育教育正名,体现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实施“男拳女舞”的教学,探讨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的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选题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指出,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以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作为推动,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学习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识,还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升学压力的增加,中学生的锻炼时间越来越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的体质健康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处于下降的趋势,多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中学生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增加。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妙,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意志力不够坚定、讨厌学习、社会交往中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自信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性格孤僻等问题频繁出现。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和我们培养阳光健康的新一代中学生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打破这种局面已经迫在眉睫。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出台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改革措施,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阳光体育运动”等。实施“男拳女舞”教学能够解决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使中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目的

在当代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的男生缺少阳刚之气,而女生缺少阴柔之美,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健美操的学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锻炼身体方法。“男拳女舞”运动的开展使男生的阳刚之气和女生的阴柔之美得到充分展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奠基。

三、研究意义

对“男拳女舞”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和健美操的意义及健身、健心的功能,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让学生爱上体育,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男拳女舞”教学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呈现出体教结合的意义所在;将运动意识和健康意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并使其养成习惯,以促进我国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男拳女舞”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校教學理念。通过中国知网可查,国内有关中学生“男拳女舞”的武术和健美操论文共5284篇,且呈现增多的趋势。2015年,女生选健美操的比例占90%以上,而男生选择武术的明显多于女生,为学习 “男拳女舞”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保障。其中也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由于场地、经费、教师配置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广武术和健美操运动。赵海涛教授认为,武术进校园的推广并不顺利,原因有诸多方面,如武术的局限性、学校推广限制等,但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如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武术人不断努力,武术走进校园,更多武术爱好者参与其中,给师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刘忠博士认为对于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是由体育教师主导的,中学生如何保证体质健康,可从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阐明。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使很多运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学生功课压力越来越大,留给体育的时间越来越少,家长把大量时间用在学生补课上面,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由上述资料中的观点我们可得出,虽然“男拳女舞”推行至今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持续性不高,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少,套路陈旧、一成不变等。所以本课题研究指出,我们不仅仅要考虑现阶段“男拳女舞”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还需要长远考虑,做好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阅读有关体育学、体育统计学和体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通过互联网、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有关“男拳女舞”、中学生身心健康等研究成果,得出理论依据。

2.案例研究法

上海市J中学的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该校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男拳女舞”教学符合学校理念。通过“男拳女舞”教学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练中学,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其心灵真正受到震撼,获得感情上的认同。

3.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需要,为了确保实验相关的测量指标、调查问卷和“男拳女舞”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我们访问和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及教师,从而确定了实验测量的指标、实验的问卷及实验的教学内容。

4.问卷调查法

问卷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发放一次,每次都是授课教师亲自发放并指导学生完成,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后再回收,回收率基本为100%。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在距离上一次调查的7天后,抽取280名学生进行重测,然后将这些学生两次的问卷结果输入SPSS19.0进行可信度检验,相关系数和P值的结果说明两次调查所测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如表1所示。

5.实验法

(1)以上海市J中学七年级28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从学校的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从未参加过“男拳女舞”教学活动的280名学生,将280名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三个班级),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除了体育课和大课间等常规活动之外,实验组140名学生参加“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照组140名学生则不参加“男拳女舞”活动,只参与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经过18周的实验,比较学生身心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

(2)通过学校体育教师及专家的审定后,制定一套武术拳和一套健美操进行实验。每周体育课实验组的准备活动都是武术拳和健美操,大课间进行二十分钟武术拳和健美操的训练(如表2)。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3)实验步骤

第1步:在实验开始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4项体质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得到原始数据;然后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发放问卷。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问卷的填写,家长签字,保证问卷的回收量和有效性,将测试所得的结果利用Excel 和SPSS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第2步:实验开始,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并且提前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保持一致意见,确保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他各方面状况都是一样的,本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校参加的体育课及大课间活动等也保持一致。教师根据实验与研究的要求,带领实验组学生进行“男拳女舞”训练和活动,对照组学生则本学期不参加,进行正常课间活动。时间跨度为一学期(共18周)。

第3步:一个学期结束后,用同样的方法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再次测量4个项目,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当堂回收所有的量表和问卷,保证量表和问卷的回收量及有效性,数据处理同方法实验步骤1。

6.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9.0等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进而得到研究所需的数据,为研究结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结果与分析

1.开展“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每一项指标都进行比较:为保证实验前后的准确性,挑选280名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实验前进行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符合实验的要求。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没有进行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各项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具备实验的价值,可以开展进一步实验。

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对比

在学校基本体育活动相同的情况下,让实验组学生参加一学期的“男拳女舞”学习,而对照组不参加“男拳女舞”学习。教师进行常规教学,在经过18周之后,再次收集整理两个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表4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经过18周的实验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前后体重有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肺活量”上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3),单看“坐位体前屈”项目就有了很明显的差异(P=0.002);再看“50米跑”和“一分钟跳绳”两个项目指标值小于0.01是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50米跑项目表现的是学生的运动爆发力,一分钟跳绳是考查中学生运动中的耐力,而坐位体前屈反映学生柔韧性,以上数据说明“男拳女舞”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男拳女舞”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综合素质都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中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影响显著,而对其他身体素质的作用也不少。

3.开展“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并无明显差距(P>0.05)。

4.运动处方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素质各项指标的对比如下。

在学校体育活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实验组学生实施一学期的“男拳女舞”教学,而对照组学生不参与,经过18周的实验后,再次收集整理两个组学生心理素质指标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表7。由表7可以看出,经过18周的实验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 “孤獨焦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和“总分”对比指标(P<0.01)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的差异。综合上述分析,说明经过了18周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各指标上表现出来显著的差异,“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心理素质指标变化有显著性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本实验采用的“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兼顾体育教学的大纲设计,因此学生在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方面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男拳女舞”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变化。

(2)实验表明,开展“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上看,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说明开展“男拳女舞”运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和阳光。同时,更加坚定了我校实施“男拳女舞”教学活动的信念。

2.建议

(1)“男拳女舞”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中学生身心素质方面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学校各级领导引起重视,在学校深入开展此项目。

(2)建议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实验对象和时间,使得出的实验结果的显著性更加明显。

(3)建议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健身习惯和练习体验。以兴趣为导向,以良好的锻炼环境为基础,将“男拳女舞”教学活动变成中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伴侣,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强,孟涛,汤铁军.“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路径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6(1):58-63.

[2]  刘玉甜,邓增.关于加强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11):47.

[3]  沙飞,魏姣.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32):91+93.

[4]  王爱琪.略谈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路径[J].学周刊,2017(33):42-43.

[5]  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杨再淮.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81-84.

[6]  赵海涛.武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8(7):7-10.

[7]  刘忠坤.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3(5):304-305.

[8]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  崔允漷.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体育教学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