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

2019-12-02王欣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展示空间视觉设计空间设计

王欣欣

摘 要: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涉及建筑学、工程学、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体系,是一门极具魅力而又复杂的学科。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内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最后就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视觉设计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博物馆不仅仅体现其在当代的现实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人类的记忆、思维等延续到了遥远的过去时空。陈列是博物馆展示工作成果最为重要和直接的环节,我们在对博物馆的物品进行保护、研究的同时,应将这些成果通过陈列设计的方式展示出来。

1 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概述

对于博物馆来说,陈列是其最为原始的职能,在博物馆学理念尚处在萌芽阶段时,所有的收藏品都采取了不同的展示方式[1]。在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虽然收藏家们的藏品在大多数时候“秘不示人”,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观摩研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陈列工作的萌芽[2]。随着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各种藏品从私人走向社会,这一方面标志着博物馆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也标志着陈列方式的重大变革。在这一时期,展室和库房还没有严格的区分,陈列也只是藏品的罗列。例如,一些博物馆在罗列展品时,采取的是从大到小、不分种类的排列方式,这时候的陈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缺少设计,观者的观赏体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开始,到2005年日本爱知县第41届世博会,可以清晰地看到欧美日等国家对博物馆陈列做出的重要贡献[3]。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几代设计大师的不懈努力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展示设计正式作为一门学科登堂入室。在《展览与博物馆设计的面貌》一书中,现代平面设计的先驱赫伯特·拜耶提道:“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4]在西方社会走出神学、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民族学、考古学探险活动广泛收集文物,开拓了民众眼界,积极推动了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的进步。从近代博物馆发展至今,研究、收藏与陈列这三个方面就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也构成了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博物馆陈列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以实物为基础进行形象化教育传播。有的学者主张将博物馆陈列称作“形象化的教科书”,其以形象、真实、生动的实物为基础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教育[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陈列实物为主的教育具有照片、电视等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直观性优势,赢得了高度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博物馆陈列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社会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6]。

迄今为止,我国人民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很多年,几经波折之后,我国博物馆事业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从1997年开始,公民个人兴建博物馆,不同地区、社会组织、行业团体等兴建博物馆的积极性高涨,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各类博物馆建設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博物馆积极推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博物馆事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到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各类民办博物馆为补充,不同地方、行业、各种所有制的博物馆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事业体系[8]。在博物馆界的倡导和努力之下,博物馆的特色化和多样性越来越浓厚,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展示越来越多,馆际之间的交流稳步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博物馆迫切需要提升陈列展览的艺术水平。

2 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

2.1 展品

在展示场所陈列出来,被观众参观的物品均被称为展品,展品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博物馆展品可分为立体展品和平面展品两大种类,雕塑、实物、多媒体屏幕等立体展品既可以单独放置展出,也可以悬挂在空中和墙上,还可以陈列在展柜和展台上,而平面展品多陈列在展板上或悬挂在墙上[9]。博物馆中的展品均属于历史的见证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比较珍贵,因此在陈列过程中必须保证展品的安全性。陈列室中展品的布置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独立式陈列。这种陈列方式是将展品直接陈列到陈列室中,或者独立放置展品,其特点是灵活性比较强,很适合随机观赏。②周边式陈列。这种陈列方式是将展品沿着墙面或与墙体连接的展板放置或悬挂安置,具体可分为双线陈列和单线陈列两种形式,这种陈列方式的优点明显,室内部内容连贯,参观路线明确。③混合式陈列。这类陈列方式既有独立式陈列也有周边式陈列,兼具两种陈列方式的优点,灵活陈列和三线陈列均属于混合式陈列类型。

2.2 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是一种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空间设计形态,一切利用实物陈列、色彩、道具、灯光等多媒体方式引导人们身心的诉求方式,均属于空间设计范畴。按照空间的功能不同,可将博物馆空间划分成四大类:①核心空间。通常情况下,核心空间直接与门厅相连,位于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面部分,属于博物馆空间的高潮环节。核心空间属于博物馆的交通枢纽,能同时在垂直和水平层面组织人流,对观众起到导向作用。对于有足够大面积的博物馆来说,可以将核心空间作为举行各种社会活动、集体活动的礼仪空间。对于一般性的博物馆来说,可将核心空间作为一个展现博物馆文化、主题、艺术感染力的展现空间。例如,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的核心空间是一个三层高的见证厅,设计人员詹姆斯将其称为“反省的舞台,记忆的共鸣器”。在这一核心空间中焚尸炉式的门洞、扭曲的屋架、探照灯具均强烈彰显着法西斯大屠杀的历史主题。②交通空间。交通空间起着引导观众参观、组织参观人流的作用,坡道专用空间、自动扶梯、楼梯、走道等均属于独立的交通空间。以走道等为主的一般性交通空间,大部分以曲线、直线或折线等空间形式展现出来[10]。大部分走道直接将观众引入展厅,也有部分走道通过收窄、放宽等变化改变线性空间的单调性。③陈列空间。陈列空间属于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功能性空间,这类空间的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一般来说,博物馆空间设计主要指的是陈列区域的设计,这一空间肩负着观众活动与陈列的双重重任[11]。陈列空间起着烘托展品的重要作用,若空间形象过于强烈,则会破坏陈列主题的展出效果,喧宾夺主。因此,博物馆陈列空间均为功能空间和中性空间,其设计必须与展品特性、光线等要素紧密结合。④服务空间。服务空间是指博物馆中的各类辅助空间,餐饮处、纪念品销售处、小件寄存处等均属于服务型空间。在博物馆的整个空间序列中,服务空间起着配角功效,在发挥自身服务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观众娱乐、休憩的心理需求,所以服务空间的设计要避免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应将休息空间设计在合理的参观位置,方便观众休息。若博物馆的休息空间是独立的,则需要充分考虑空气、水面、绿化和阳光的配合,从而为观众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支持。

2.3 展示设备

展示设备是展品的重要载体,是用于吊挂、维护、承托展品,或说明展品和指示方向的设备。其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展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展示道具。展架、展柜、展台、展墙、展板等均属于展示设备。展柜种类繁多,是放置和展示展品的重要道具,需要按照展品的规格来设计,一般采用玻璃、木材、金属等材料。木质展示柜是博物馆最常用的展柜类型之一,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博物馆展柜大多是实木的,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会采用楠木作为展柜制作材料。当前,金属展柜是博物馆的主要展柜类型,展柜内具有光照调节、温度调节等功能,柜门有传动机构,玻璃均为高强度玻璃,具有防虫、防霉、防尘等功能。高档金属展柜往往自带温湿度调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等,这些集成在金属展柜里的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对藏品所处的小环境进行监测、调整,确保文物在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保存。展台是突出展品、承载展品的重要道具,展台的造型和色彩对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展墙由展架和展板构成,主要用来垂直分割陈列空间。其中,展架不仅可以用来承托展品,还可以用作隔断、顶棚等立体造型;展板主要起到说明文字和承载图片的作用,以平面为主,展板的造型设计需要配合整个空间序列氛围。博物馆展墙并不局限于对展板和展架的搭建,鉴于其自身永久性的特性,可选择胶合板、石膏板等装饰材料来搭建。

3 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

3.1 设计理念

3.1.1 以人为本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示均强调“以物为本”的概念,但随着国民文化水平及审美能力的提高,现阶段的博物馆在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上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从陈列设计、陈列内容到陈列形式等各个维度,都非常关注“人”的因素。我国很多博物馆在以往“以物为中心”的理念下,收藏了大量的珍奇物件,这为博物馆的馆藏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现今社会,博物馆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意义上的论证以及与之相吻合的思维方式。博物馆不仅要肩负起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还要肩负起塑造人类社会未来的重担。

3.1.2 “无设计”

真正意义上的陈列设计是对展览氛围的塑造、对陈列内容的升华,让观赏者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身心震撼,被浓郁的展览氛围吸引乃至震撼,不自觉地把思绪和注意力放到展览内容上来,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领略艺术之美、体验历史文明之美。在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上,刘建敏先生曾提出了“无设计”这一理念。“无”指的是陈列艺术无处不在,又不独立存在,无即是有,它已完全融入整体的陈列内容与主题中去[12]。越是朴素的东西就越能让人感到自然和亲切,越能打动观众,这也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至高境界。

3.2 设计方法

3.2.1 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如下要点:第一,清晰的空间格局。博物馆属于空间大舞台,空间就需要有开端、高潮等情结特征,需要具备节奏感和序列性。设计师必须综合动线、陈列脚本、时间轴等要素,将其组合成有序的展示空间。第二,合理的动线设计。动線指的是人们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研究显示,很多人只会注意一面墙的展品,并随之离去[13]。观众对方向的这种盲目性,还是导致其疲劳和心理不安的重要因素。而重点突出、方位明确的动线布置,能有效延长观众停留观看的时间。第三,合适的陈列氛围。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主题往往不同,艺术类博物馆倾向于艺术表达,历史类博物馆倾向于教育传播。优秀的博物馆设计,能让人们一走进博物馆,就感受到其特有的文化意境,并激发出强烈的参观欲望与好奇心。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博物馆主题,充分利用灯光、色彩、造型等组合,创设出合适的陈列氛围。

3.2.2 光环境设计

自然光柔和但是不具备稳定性,博物馆的光环境还需要人工照明的补充。不同展厅的展示内容不同、平面位置不同,对于灯光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应在区别对待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人工照明。另需注意,灯光应以突出陈列品为主,切忌产生眩光和紫外线,以免对展品造成损害。

3.2.3 视觉设计

从本质上来说,博物馆陈列解决的是人与展示信息之间的关系,故而,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视觉心理,以全面提升陈列质量,改善展品信息传达效果[14]。例如,尽可能采用明确的信息符号,加快人们的视觉认知速度;着眼于大的造型特征和整体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简化的认知需求。

3.2.4 新技术运用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工艺制作的水平,以及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展示效果和视觉效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善于发现新材料和新工艺,对全面改善展示效果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概述为切入点,探究了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的要素,并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乐.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5):201-205.

[2]乐圆.地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例[J].地球学报,2017(2):304-312.

[3]陈成军,郝寅祥.国家博物馆展柜设计和使用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3(1):97-103.

[4]黄曦.超越“展”与“藏”——博物馆展柜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J].艺海,2013(5):223-224.

[5]王越,刘志成.后现代语境下“无设计”场所的构建[J].城市建筑,2015(5):186-187.

[6]张晟熙.博物馆展览陈设细部设计要素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3):37-41.

[7]马萌.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5):123-125.

[8]化越.新理念下博物馆室内环境中的展柜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9(1):151-151.

[9]钟旭.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124-125.

[10]孙士博.几何符号对建筑设计的意义——解读西方现代建筑语汇中的几何符号学传统[J].城市建筑,2019,16(7):78-79.

[11]何文刚.文献阅读中如何寻找科学问题——以构造变形研究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1-103.

[12]刘向东,高建伟,王增祥,等.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实践探索:以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为例[J].中国矿业,2018(4):28-32.

猜你喜欢

展示空间视觉设计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情节策略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