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之管见

2019-12-02杨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金城

杨鹏

摘 要:文章通过对无名氏楼阁山水图做一个粗浅的分析,通过对印章的对比,包括技法的对比,以此一窥中国传世绘画的各方面关联。其中大胆提出的理论观点,将带给喜爱中国美术史人们的新视角。

关键词:金城;明代楼阁;界画山水;袁江

1 关于《无名氏楼阁山水图》的调查和几点疑问

《无名氏楼阁山水图》尺寸纵185.5厘米,横51厘米,主体为绢本画(图1)。整幅图分上、下两段,上半部分为民国书画家金城题字,下半部分为绢本山水画。画面有破损修补痕迹,有重新装裱痕迹。在山水画的左下角分别印有三方藏家私印。根据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大致推断出历经年代的远近。

现存在几点疑问:第一,此画出自什么年代?第二,此画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第三,此画曾经的收藏家是哪几位?以下将逐步分析。

2 关于《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中金城的题诗考证

在画的最上方有金城的题诗。金城(1878—1926),中国近现代画家,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吴兴。生于北京,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根据年号丙午年,该落款为1906年。整个题字神气十足,转折提顿有序,特别是连笔做到笔断意连,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这幅题字为金城晚年书法的精品作。

金城的题诗内容:“仙客从来好阁居,窗开八面眼眉舒。上方台殿隆隆起,下界云雷隐隐虚,隐几便能窥日本,凭栏真可见扶余。摁然世事多反复。中有高人只晏如。千山掩画拥飞楼,山水苍苍水漫流。”

根据诗文调查资料,此诗词为文徵明的《楼居图》的旧题诗词。只是在结尾处文徵明的题词为“摁然世事多反复。中有高人只晏如。南坦刘先生谢政归而欲为楼居之念其高尚可知也。楼虽未成,余赋一诗并写其意以先之。它日张之座右亦楼居之一助也”(图2)。由此可知,金城将文徵明的题词略有增减,使得题词变成一首完整的诗词。

文徵明的《楼居图》属于明代文人画的技法范畴,其山水和房屋的线条比较简练,为浅绛山水画的体系,和此《无名氏楼阁山水图》的绘画风格相去甚远,可以说金城办中引用了文徵明《楼居图》的诗词而已,两幅画之间没有笔墨、技法的关联。

3 关于《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中的构图以及技法分析

经过笔者仔细研究分析,《无名氏楼阁山水图》的风格属于青绿浅绛山水画。其楼阁技法十分工整,布局整密,属于界画范畴。界画兴盛于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此《无名氏楼阁山水图》的风格和清初两袁的绘画作品,尤其是袁江的《汉宫春晓图》(图3)极近似。两幅楼阁造型都以主体高楼、附楼两立为表现形式。两幅画中的界画技法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如阁楼地基处的建构有明显不同,近处的树木画法也有不同处。袁江的树木画法属于工笔技法,带有明显明暗光线关系,亦属于清早中期宫廷画法。《无名氏楼阁山水图》的技法为兼工带写,具有明显的宋元写意风格。不仅如此,在建筑方面也比袁江的《汉宫春晓图》略显粗犷。《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中,有的地方没有完全描绘清楚,如建筑物顶部、楼阁中人物衣纹特征等。

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雍正时期召入宫廷为祗候。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而早年袁江学习仇英,后得无名氏所绘古人画稿,当是宋元人的工笔山水楼阁画稿[1]。

此畫和袁江的绘画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待进一步论证。早年袁江学习绘画多临摹古人无名氏画稿,而此画早于清代袁江的《汉宫春晓图》,两者又极其相似。就此,笔者可以大胆推论此画或为《汉宫春晓图》引用的画稿,即是早年袁江临摹的古人无名氏画稿之一。

4 关于《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中收藏的印章考证

下面是对三枚印章的考证。第一枚是左上角的印章,印字为“赖古堂”。查阅资料[2],此印为周工亮的鉴定章。周工亮(1612—1672),字元亮、伯安、减斋等,河南开封人,著名的书法家,曾经著述《读书录》《赖古堂书画跋》等。其中“赖古堂”印多用于鉴定书画时。

通过图4、图5的对比,可清楚地看到左上角“赖”字一角出头,右下角“堂”字的一竖到底,此外“负”字的两横其中一横略有弧度,“古”的“十”字比较横直。通过印章和原印细致对比,基本可以判定为周工亮原有印章,再通过印章颜色的深度,大致推断为明晚期的印章颜色。

第二枚是“赖古堂”印正下的印章,印面为“梅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图6)。查阅资料(图7),此章为朱彝尊私印[3]。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清初著名词人、学者、收藏家,也是明代大学士朱国祚的曾孙。经著述《经义考》《明诗综》等书。

通过对比,可清楚地看到左上角“梅”字两角碰顶,上面印边框中间断开两段,下方“会”字碰右边框,“会”字的一横上翘,“里”字下横略变粗但总体轮廓没变,印的底框线有明显的四条断续的线条等。通过印章原印对比,基本可以判定为原有印章。

第三枚印章为“曹溶鉴定书画印”。查阅资料可知,此章为曹溶的印章[4]。曹溶(1613—1685),字秋丘、钝汉等,著名的书法家,曾经著述《金石表》《静惕堂诗集》等书。对比这两款的印章(图8、图9),其中“曹溶鉴定”几个字大致能够清晰对应,“书画印”几字中“书”字的“日”字少了一边。“画”字右边一竖略粗,和资料印款形式相符合。“印”字的左上部抵住印边,且印的边线也有粗细变化,也和资料印款相符。由此可知,这是一幅传承有序的书画。

之所以“日”字少了一边,大致可以推断以下几点:其一,画字的绢本处有脱丝损坏的现象,并且画中也有修补状况,或许是后世修补过程中脱去了其中一边。其二,同款式相同印章有好几枚,类似现象笔者在其他绘画中也有遇见,如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子京”印,同样款式的印有好几枚,依葫芦轮廓字体大小而略有区别。其三,由于绢本比较类熟宣,吸油性弱,后盖印章未必能全部印上笔画。笔者曾经为此调查过类似案例,如南京博物院书画修复师所修复的晚明《芙蓉锦鸡图》(图10),图的最上方的一枚印是现代人所盖,其印章中的字体,有个别横竖字形没有完全印上,原因是绢本类熟宣,吸水性能比较低,印泥的油性在绢本上有时候未必能完全印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方收藏家的印,在各个传世画上呈现不同的形状,其笔画粗细多少有点出入。

笔画有出入不能完全作为判定印章真假的有力依据,更不能因为印的真假而全盘否定画的真假,类似如真画盖假印的情况笔者也有见过。这些只能作为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之一,不能作为鉴定书画最终的结论。因为书画鉴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绘画风格、技法、笔法、名人题字等,鉴定书画者需要所有要素,综合考证判断,最终才能鉴定绘画的真假。

5 关于《无名氏楼阁山水图》中绢本的考证

这幅画在传承有序的过程中被重新装裱修复,画上修复痕迹明显,如图11此处为原画缺失的地方,经过重新装裱的时候被修补,没有按缺失的地方修补笔。根据上方金城的题字推断,这幅画在民国时期被重新修复过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该画中所用的绢具有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绢较细,明代的绢总的来看比较粗糙。早期的明代绢比较薄,不容易落墨,早期画家往往在托上纸后进行绘画,此类书画揭裱后往往看不清楚原有书画状况。明中后期有一种比较厚、密度紧的绢,这样的绢即使揭裱也不至于损坏画面,该画大致在民国时期重新修复过,而画面的原色保存完好,可以就此判断为明中后期的绢本。

6 结论

综上,《无名氏楼阁山水图》在传承过程中有明、清两代鉴定收藏家的收藏私印,可以说这是一幅传承有序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加上金城的题字,让这幅画更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不仅如此,通过对绘画构图的具体分析,又和清初袁江的界画具有相似性,可以大胆推断曾经为袁江学习引用的无名氏画稿之一。这些均可说明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笔者希望通过对此画的逐步分析,能带给喜爱中国美术史人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72.

[2]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608.

[3]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292.

[4]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882.

猜你喜欢

金城
“追寻金城记忆,书写兰州芳华”
烟台,打造投资“金城”
金城小学学生教师节为老师献花
从金城到金日:风云60年 依旧大厂风范
等 待
青藏铁路总设计师李金城修成“天路”,此生无憾!
金城医药野蛮增长
金城公主
也说书口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