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 “知行看”并举

2019-12-02汪琼

师道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做研学旅行

汪琼

近年来,研学旅行持续升温,已成为不少有条件家庭孩子过寒暑假的主要方式。尽管耗费不菲,但从教育意义来看,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通过参观、聆听,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在应试教育过度膨胀的当前,具有独特的价值。

201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项目,在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湖北省武汉市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由此掀开我国中小学研学工作序幕,很快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民休闲旅行纲要》提出: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此后,项目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入推进全国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同时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下发以后,国内研学旅行活动很快由局部试点探索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公布了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各省市也随之出台政策文件、创评研学基地,将研学旅行界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载体。同时,各地在落实政策时,又十分具体地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时数:小学1~2年级为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须学完14个必修学分;并鼓励学校将课时集中与分散实行有机结合使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此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达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125亿元,人均消费3117元/次。同年,我国研学旅行机构达12000家,且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由企业主导。

不过,在各地开展的游学活动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以所谓的兴趣小组、俱乐部活动或各项比赛滥竽充数;一些企业组织策划的研学旅行,存在游而不學,或以虚假项目(比如文案宣传非常惊艳,实际的课程却大打折扣)诱导家长等问题;部分未明就里的家长则完全割裂“旅行”与“研学”,以致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成效。凡此种种,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不良企业出于对庞大市场利润的追求,以次充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或家长对游学旅行及其教育意义缺乏明晰的定位与认识。

如何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在笔者看来,当前国家提出的“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地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相通一致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精神实质,有三层意思:一是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要结合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结合做的方法。二是教学做三者,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看似是三个方面,实为一件事。三是“做”是“新价值之产生”。“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最高境界是创造。也就是说,唯有通过“做”,才会产生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价值。新思想和新价值,反作用于“做”,进而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价值。吃透国家对研学的要求,融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内涵,使二者融会贯通,渗透于当前研学活动中,或许能更好地推进研学旅行项目,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研学效果的目的。

第一,融入时代特点,备好研学功课。研学旅行是一项复杂周到全面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包括行事前的准备、行事中的实践、行事后的总结。无论研学目的地选择何处,其过程均是一种课程,都是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涉及到与旅游、企业、教育等多部门合作,不同理念需要沟通,多方关系需要协调。尤其涉及体验的实践活动,更需事先做好细致的踩点考察、程序安排等工作。为此,学校和研学所在地双方均应先做计划,形成逻辑严谨、流程缜密、执行可控、结果可测的“教案”。

第二,行事前要准备精细方案。研学任务一旦确定,学校就应当认真筛选研学目的地,尽可能选择那些文化积淀丰厚、观赏性强、体验性好的地方作为研学地。目标确定后,研学地应先提供背景知识资料、授课教师资质以及体验项目课程等相关内容。尤其对列为动手操作体验的课程,要严格筛选安全性好、互动性强、社会广泛使用、具有时代特点、便于学生参与的项目。同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出预案。在此基础上,形成研学初步指南,交学生讨论学习,修改完善,对研学地先做功课,预习行程,储备知识,扩展认知,并提前完成布置的作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研学导师先入课堂,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集体授课;或录制课程视频、微课,以网络教学的方式,提前使学生接触到相应知识,确保学生们有准备地去研学,最大限度地避免研学旅行变为“春秋游”,学不到相应知识。总之,出发前必须做到周密组织,系统安排,确保行程中万无一失。

第三,行事中要抓住要害。研学旅行是体验式学习、研究性操作、综合性实践。现在人们常说:“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但阅读世界这部大书何其艰难,没有高质量的研学过程根本不可能实现。尤其关于体验性实践性的动手项目,实为将陶行知先生“做”的理念,融入渗透在研学中的具体实践。为此,研学场地要尽量规范整洁,传授当正规严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信息采集的条件。其中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研学地应提前准备好材料、工具、操作平台,以及与指导师资事前沟通和准备。学校则要结合实践内容,强调重点,明确主题,提出看、听、动手的具体要领,使得每个环节有章可依,寓教于乐,以做到获取知识全面,提升能力均衡,感悟过程深刻。譬如到老徽州研学,学生亲手采一次茶叶、打一次徽墨、做一次糕点,完全可以胜过自己背千次书本、综合实践课堂上教师的无数次讲解。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相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是当下课堂不容易实现的,却是研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第四,行事后要巩固和提升效果。在每一次研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和提升工作。此工作既可在研学过程中完成一部分,也可在研学结束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吸收、再组织、再表达的时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学生将所学所获进行归纳、总结、提升。这是避免研学走过场的必要程序,也是巩固研学成果的有效渠道。尤其对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操作性项目,尽可能进行量化打分,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制度,以增强记忆,感悟新知,启发兴趣。

第五,结合行业特点,融入身心体验。研学是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为核心内容,对课堂进行延伸,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实地考察、现场体验等方式,学生在专家学者的引导下,通过亲身沉浸式的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身临其境地了解并学习历史知识、传统文化,乃至一些技能。这方面,全国各地学校都有尝试和收效。特别是在具体操作過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创造性实践,学生不但身心得到锻炼,而且兴味盎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笔者在一篇公众号文章《研学体验》中了解到,青岛61中七年级四班于宙同学2019年暑期第二次参加青岛博物馆举办的小志愿者活动,领取的任务是在互动区教游客拓印生肖画,老师先手把手地教他作画步骤,使之掌握技巧,尔后由他为参观者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有位游客提出要亲自体验,该生由于事先有过操作实践,积累了经验,于是很快调好机器,像先前老师一样,一步一步教导游客操作。未料游客因动作过猛,撕破了纸张。面对突发危机,该生竟也从容应对,一边换纸,一边安慰,最终引导游客顺利完成体验任务。事后,该生所写感悟是:“面对意外事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而是通过自己努力来克服。虽属微不足道小事,但带给我很大启发: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多学习知识,还要多动手实践。”类似这样的生动事例,全国各地研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唯有实践,方得真知;唯有融入,才有感悟。

倡导“教学做合一、知看行并举”式的研学教育旅行,提倡学生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力亲为,使眼脑身心全部到位,目的是使青少年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真实的客观环境中自我动手、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成长。通过亲身践行的操作体验,既获得快乐,更能增长知识,训练技能,达到健康茁壮之成长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学做研学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小黑的旅行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Flash动画》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