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调适:价值、困境及对策
2019-12-02伦明莉
伦明莉
对于婚姻关系,过往的研究多偏向于婚姻满意度变量,即认为婚姻关系是一个主观、单一维度的关系。但婚姻关系不仅有主观感知,还包括客观维度的描述,即关注婚姻的调适。婚姻调适包括婚姻资源调适与婚姻特质调适。婚姻资源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不对等,婚姻特质在生理、心理、价值取向的不契合将导致婚姻稳定性差和婚姻质量下降。因此,想要改善夫妻间的婚姻关系,有必要在主观感知之外也注重客观描述,从婚姻调适入手,按照社会标准对夫妻双方的互动模式、思想情感交流、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评价与调适。
本研究选择湛江市赤坎区某学校的A教师为研究对象。A教师出生于湖南省,因父母工作原因在湛江长大。1995年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历,毕业后来到现在的工作单位执教,教龄24年。A教师除执教语文学科外,还长期担任班主任、兼任学校行政职务。A教师有再婚经历,第一段婚姻维持10年,2010年开展第二段婚姻至今已9年,两段婚姻让A教师明白婚姻调适的重要性:“两段婚姻经历让我明白想要拥有美满婚姻,就得保持婚姻的稳定性。保持婚姻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婚姻质量,造成婚姻质量低的最大问题是夫妻双方互动不良,而问题的根源主要是调适不当。”
正因如此,在第二段婚姻中当A教师与其配偶面对矛盾冲突时,双方都会积极调适、彼此满足,以免重蹈覆辙。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即对A教师的婚姻调适进行测定,同时对A教师进行访谈,主要是以点带面,通过A教师的个案了解中小学女教师婚姻调适的价值与困境。在正式访谈前使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调查了A教师目前的婚姻调适情况,该问卷总分为条目得分总和,评分范围为2~158 分,分数越高,婚姻调适度越好[1],A教师的得分为127分。
一、婚姻调适不佳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维持家庭关系稳定的根源在于婚姻,而在婚姻中,两个人出现矛盾在所难免,这个时候良好的婚姻调适不仅有助于保证夫妻关系的和谐,也能维持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如果婚姻调适不良,婚姻质量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从A教师第一段婚姻经历可知,缺少良好的婚姻调适,很容易导致婚姻质量下降、亲子关系淡漠、夫妻的情感联系纽带断裂乃至婚姻彻底破裂。
对于第一段婚姻,A教师表示,婚姻调适不良给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上一段婚姻调适失败加剧了我的焦虑,自己单方面直面问题,配偶却不管不顾不主动,这给我带来了精神压力,导致我一定程度上的压抑、失眠,特别是打算结束这段婚姻的时候陷入非常困惑焦虑的状态。
在这样高强度的应激性事件之下A教师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被打破,出现态度消极、情绪适应不良、认知偏差以及无法自觉调控自己等负面影响。在不良的婚姻中,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症状,更容易受婚姻变化等应激性事件的影响而产生身体问题与心理问题。以这样的状态开展教学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而第二段婚姻则让A教师更加确信夫妻间良好的互动对于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推动作用:
在现在这段婚姻中我的配偶是一位善于倾听、懂得疏导他人的人,他对我的变化总会有所觉察并主动关心,我认为这对于生活有非常积极的暗示。“我的不开心他来疏导”这样一种调适方法不但没有带来额外的压力,反而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和其他方面带来的压力,所以我非常乐意把烦心事及时地向他倾诉。
从A教师两段婚姻经历可以发现“主动关注”与“有意回避”的调适方式对夫妻关系以及夫妻双方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天壤之别的影响。在访谈中发现,A教师在评价婚姻调适和个人心理健康的关系时,特别强调“责任感”与“主动性”,必须要有一个人主动打开负面情绪的缺口,负面情绪得以宣泄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处于一种理想状态。
显然,对于已婚的女教师来说,婚姻调适虽然是教师职业之外的事情,但往往会对其职业发展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良好的婚姻调适有助于确保婚姻美满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进而以积极、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乃至个人专业成长中。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其工作的投入程度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工作投入是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征的积极的、完满的、与工作相关的一种情绪状态。[2]在访谈过程中就“您如何看待婚姻调适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这一问题与A教师进行了交谈,A教师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懵懂且富有活力。同时,我们不像高校老师那样具有灵活的时间掌握权,我们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去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各级检查、参加各种评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与教学有关或无关的一系列工作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而我自身除了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外,还承担行政工作,我自己也会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因此时常感到疲惫不堪。现在这段婚姻中我的配偶对我的谅解和容忍度较高,当我负面情绪外露时,他懂得何时给予我独立空间,何时向我提供支援,这种调适方式让我觉得自己被尊重,使我身心愉悦,进而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保持积极的状态,较好地解决教学工作、特别是行政工作的困难。
“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相互渗透”,婚姻家庭生活满意度不高,夫妻双方都会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女性所受到的困扰更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女教师因性别角色差异和工作特殊性,既要顾及琐碎繁杂的家务、子女教养、父母照料,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这些都导致女教师身心的疲惫,可以说婚姻家庭是影响女教师心理健康和工作投入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教育资源中,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不仅受外在培养培训条件的影响,更与教师的主观因素休戚相关。教师的工作专注、工作活力、工作奉献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访谈中A教师十分强调教师个体与教育事业整体的联系,认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专注、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事业的成败。同时在湛江教师队伍中女性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女教师也容易因角色超载、婚姻矛盾、工作-家庭冲突等问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挫败感,进而影响工作投入,从而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極影响。
二、婚姻調适的对策
目前,婚姻调适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因素的不对等和主观因素的不契合。但也正如A教师所言:“客观因素的调适是人为难以掌控的,而对心理特质与价值倾向进行判断与调适是最切实可行的。”本文从心理特质与价值取向这两方面出发,结合A教师的观点以及遵循普适性、实用性原则,就婚姻调适提出如下对策。
(一)心理特质:阳光正向,巧用资源
第一,阳光正向,乐于沟通。已有研究表明,外向性、协作性和谨慎性与婚姻质量的多个维度呈正相关,而神经质性和开放性与婚姻质量呈负相关。[3]可见,性格特点、心理特质与婚姻质量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正如A老师在访谈中给出的建议,一定要选择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因为阳光正向的性格和态度能帮助个人提升人际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康水平。开朗积极的人面对矛盾冲突时大多数都乐于且善于沟通,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也愿意做出让步,在婚姻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协调员就算出现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第二,巧用资源,助攻调适。首先,要主动向相关婚姻机构和经验丰富的人请教,通过婚姻咨询掌握分析判断婚姻对象心理特质深层次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次,针对双方的心理特质,掌握并恰当运用婚姻调适的方法和手段,如相互体谅的性格调适、角色置换的心理调适、树立责任的认知调适等,以实现双方心理的相容、互补及和谐。最后,当婚姻冲突发生时千万别让自尊心作祟而放弃向他人求助的机会,学校妇女委员会、社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婚姻登记调解室等都是很好的资源,通过第三方可以帮助双方解开心结、互敬互爱。
(二)价值倾向:知己知彼,相容互补
第一,了解自己的底线。对于女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比如说,要明确自己究竟是一个重视事业的人,还是一个更注重家庭的人,是一个愿意为了事业而减少对家庭付出的人,还是事业平平淡淡即可,又或是不愿意为事业和家庭付出很多,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好。这实乃“知己”问题,一个人连自己的价值底线都不了解,就像无头苍蝇,即使步入婚姻,也会出现问题。
第二,摸清对方的底线。基于自己的心理特质和价值取向去容忍接纳自己的另一半,同时也要摸清对方的底线,了解对方的价值取向,如兴趣爱好、态度观念、信念信仰等,千万不要被一些表面的善良温和所蒙蔽,这乃是“知彼”。
第三,亮出自己的底线。研究表明,夫妻双方即使价值观存在差异,但通过有效沟通往往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婚姻初期,一定要迅速且明确地告知对方自己的价值取向,同时保证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成熟的、稳定的;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等信息多次传递给对方的家人,譬如你对工作、家庭、孩子、老人以及未来的构想等。当对方及其家人得知你的底线后,双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否则在双方发生矛盾冲突后才去了解就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用底线思维调适。在底线范围内调适自己的价值取向,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向对方的价值观念趋同,实在无法趋同时也能够求同存异,各自保留空间并且给予对方鼓励,绝不强迫对方或因为个性倾向不一致而对对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贬低和抨击。
女教师婚姻调适本身应该得到关注,尤其是婚姻调适经验丰富的女教师的心声与经验更需要被倾听与借鉴。尽管本研究仅关注一位有再婚经历的湛江小学女教师,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粤西地区小学女教师群体,但是个案研究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代表性,而两段婚姻经历的切身感受让A教师更有发言权。未来女教师婚姻调适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不同学科或不同经济水平的粤西小学女教师,采用量化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等多元化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总结分析,以探究多维度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培毅,何慕陶. LOCK-WALLANCE婚姻调适测定[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 159-161.
[2]徐智华,石建忠. 教师工作资源与工作态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6(36):17-20.
[3]程静,洪倩,王德斌,管建粉,王飞,朱琳鸿,丁瑞,胡奎.安徽农村育龄妇女婚姻质量及其与个性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9):4173-4175.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