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山水与语文之间

2019-12-02李卓彬

师道 2019年11期
关键词:潮州市名师山水

2019年9月,我有幸忝列全国模范教师。不过,这并非标志着我是教师群体中特别优秀的佼佼者。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说自己评上特级教师“有相当的偶然性,相当程度是机遇”,我之所以获得这个荣誉,除了那一点点勉强拿得出手的业绩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幸运之神眷顾了我一点点。而这两个“一点点”,跟我一直行走在山水与语文之间不无关系。

一、青春,在山水间挥洒

1995年,我还在读初中,一直保持着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那时只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读书,读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然后到一个广阔的世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年少而单薄的我,梦想却如此的宏大,宏大到让我那位一直跟贫穷苦战的父亲充满了深深的迷茫感和无力感。中考前夕,父亲私底下找到了学校负责人,悄悄把我的报考志愿改为师范,将我的人生轨道硬生生地拗向教师这一行业。

1998年,我师范毕业上岗,时逢清退代课教师的热潮,越是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人手荒现象就越严重。我一迈出师范学校的大门,就来到了潮安一个极为偏远的深山小镇——归湖镇。在这个不为人注目的小镇,小村庄三三两两分布在延绵的山脚下,如同农夫播种时不小心撒出畦外的零星余粒。整个归湖镇的人口还不到三万,大多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垦耕生活,对不少孩子而言,读书反而成了副业。

我踩着自行车,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来到了归湖镇最为偏远的石陂村上班。从一名学生转化为教育新丁,我如同跌进一堆棉花团般,浑身的劲不知往何处使。对于一个对未来充满着各种幻想的还不足20岁的小伙子来说,过早地定下人生轨迹,总是觉得有些不甘心,总还想着应该经历一番热血贲张的追求来实现梦想的价值,应该跟人生来一场激猛的较量以彰显青春的不羁。而眼前的简陋环境,把心底好不容易蓄积起来的对远方的憧憬,猛地一下子就击打得支离破碎。心存“异念”的我,囿于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困顿里面。当时还不晓得柏拉图,也未曾深诣哲学思想。但在朦胧茫然中,在雾里看花中,在隐隐约约中,我的所有困惑,我的一切迷惘,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围绕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哲学终极问题反复纠缠着。

这种低迷状态,一直持续到一位师长的点拨:“如果自身不能站上巅峰,那就成为一座托举未来的巅峰,方不辜负生命的丰厚!”我才豁然开朗。

从此,在穷乡僻壤奏起一曲“传道授业解惑”的青春咏叹调。蓝天下回旋着我与学生谈古论今、吟诗诵词的抑扬顿挫;草地畔洋溢着我为学生加油喝彩、高呼低叹的澎湃激情;山路上留下我们时而磕磕碰碰,时而大步流星的家访脚印;小溪里映照着我们或缅怀先烈,或野炊春郊的活动身影……即使山路难如蜀道,初心不改欲上青天。

梦想越是美好,现实越需要打磨。深山里的学生,思维水平极为参差不齐,同一知识点,有的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更多的却依然“白水绕东城”。在以班级授课为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上,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顽疾。对此,我也大为头疼,始终探索着突破良策。

学校旁边有一条小河擦肩而过,对岸是一片错落有致的稻田。午饭后,我沿河边散步,行至一处较为复杂多变的浅水滩。此时,河水如同树干开枝散叶般,从一道河流分化为多股水流各行其道,有的在石缝间穿梭滑过,有的薄覆石面披肩泻下,有的随弯道平缓流行……我在刹那间灵光一闪:为什么不把课堂的一股清流,因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来分层教学呢?

于是,我打破了教学“齐步走”的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课堂上尽量分层教学,立足整体,照顾个体。如此一来,既能把知识催生剂撒到每个学生身上,又能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做法效果显著,无论是测试成绩,还是各种竞赛,学生们均屡获佳绩。我将此做法撰写成教学论文《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参加潮安县中小学论文评比,竟然捧走了一等奖的奖项,随后又在潮州市教育系统教研、科研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论文编入《潮州市教育教学论文集》。我不禁欣喜若狂,乘胜追击,又在潮州唯一的教育期刊《潮州教育》上发表两篇论文。这些声响,无异于在僻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打破了乡村习惯性的沉寂,引起山峦间的一阵阵涟漪。工作满一年后,学校因规模太小被撤并了,我成了“抢手货”,全镇近十个学校争着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当我到另一个学校工作一年后,又被归湖怀慈中学软硬兼施“抢”过来了。24岁的我被评为潮安县优秀教师,后来又成为潮州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

青春是一团火,热情,激昂,不羁,猛烈,鲜活;山水是一首诗,含蓄,简单,质朴,内敛,淡然。曾有人为此困惑:“水火难相容,你是如何说服脱缰的青春甘愿栖息于孤寂的山水间?”我坦然一笑:“心中有梦,即可让激情与淡然齐飞,缔造青春共山水一色。”

二、火花,在山水间偶得

我曾经到一座名山旅游,带团的年青导游极为优秀,不停地活跃于山水之前,解说山如何青水如何绿,文化底蕴如何丰富。结束回来之后,我试图回味山水韵味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留下导游的解说词。仔细推敲,始解其故:隔着一个鲜活的人,与山水没有直接的对话,没有内在的神交,何来诗情画意的体验,何来情感的共鸣!这次经历使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发生裂变,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个体,而非发展教师个性。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关键点并非是教师显山露水展现了多少才情,而是想方设法促进了多少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体现我教学观点的论文《语文课堂,呼唤低调的教师》《先同化,再异化》均获得省级一等奖。

2013年,我的学校接受了一场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学生仰视着名师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喜出望外而略微受宠若惊的神色,以及那掩饰不了的满脸崇敬之情,却又敬而远之有意无意保持的距离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使我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深忧自身的浅薄不堪承载学生梦想之厚重。我蓦然发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萌發了一个强烈的念想:山外的山究竟青成什么样子?我想去看一看!此时,“名师”两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山的那边散发着诱人的光彩,归聚为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心底深处生根发芽:哪怕所扎根的土壤再贫瘠,哪怕踩着粗石陋土,我也要稳稳地、慢慢地、好好地成长!成长为山水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游“山”玩“水”。

三、语文,在山水间丰厚

2015年,我过关斩将,被广东省教育厅遴选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依托这个平台,我在山水间不断前行、成长,我的语文教学也不断丰厚起来:主持了4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获得省、市、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省、市、县(区)级奖项五十多个,大多数是教学类一等奖;在《语文教学通讯》《教学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教学论文;部分论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潮州市拔尖人才、潮州市高层次人才、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潮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我建立了市级工作室,带领出一批独当一面的教育主力军,培养了一批屡获省、市奖项的学科带头人。我逐渐形成“山水语文,润物无声”的教学风格,多次赴杭州、深圳、汕头等地开课讲学,教学风格案例入选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粤派丛书《找寻“初中名师成长群落”基因》。

2017—2019年,我连续三年受广东省教育厅征派,参加名师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到广东河源、韶关多个乡村示范带学。我还入选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名师访问团,先后赴香港、澳大利亚研讨交流。

2018年9月7日,《羊城晚报》以《归湖怀慈中学李卓彬:山水间走出来的特级教师》为题报道了我的先进事迹。2018年9月9日,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以《李卓彬:山水语文,润物无声》为题,对我进行了专访报道。此外,还先后获广东教育厅公众号、“南方+”客户端、“今日头条”网站、潮州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

2018年9月3日,广东省庆祝2018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我作为全省中小学唯一的教师代表进行个人事迹汇报;2019年9月29日,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全省142万名教师中邀请高校、中小学共20名教师代表出席,我荣幸应邀出席,同广东省各界人士共贺祖国七十华诞。

如今,我依旧行走于韩江东岸潮安北麓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青春易逝,但有山水相依,有语文相傍,则无愧青春,永葆青春。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归湖怀慈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潮州市名师山水
空蒙山水间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山水间》
山水朋友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少儿跆拳道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潮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气象服务对策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