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老男孩

2019-12-02扶祥发

师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

扶祥发

25年前,年仅20岁的我,意气风发地跨出大学校门,怀着金色的梦想,坐上南下的列车,来到广东省揭西县,投身粤东山区的教育。时光如梭,25年过去了,我就像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老男孩,信仰坚定地行走在教育道路上,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师爱播洒真情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我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与专注,努力把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当成一份美丽的事业来“经营”。但是仅仅凭借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记得初为人师的时候,我性子急,容易冲动,说话快人快语、工作雷厉风行,相信“简单粗暴,即时生效”,以为只要管住学生,不出乱子,提高成绩,我就是在做最正确的教育。因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所以我对学生非常严苛。虽然我所带的班级中考一定出色,每一次活动一定能获得第一,但是学生内心并没有完全信服,甚至心生不满和怨气。

面对困境,我没有气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认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经典,并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于是我明白了: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为了实现“我说什么你都得听”到“我用你喜欢的方式说给你听”的转变,我不再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而是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潜移默化中用爱心与责任感染每一个学生,静待每一朵花美丽绽放。最终,学生真正亲近我、信任我了。

情感是心灵交流的润滑剂。我提倡“育人先育心,育心先共情”的教育理念。十几年来,我有一个习惯——给学生写信。面对中考,初三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心理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我采用书信的方式跟学生交流,疏导学生心理。学生退步了,他会收到我的深情激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小辉想放弃学业,我细心观察到他的变化,利用晚上时间去他家家访。了解到他的父亲由于车祸失去了双腿,瘫卧在床,家庭重担压在他的母亲身上,家庭只能依靠母亲在电子琴厂里打工的微薄收入。懂事的小辉想早点赚钱,帮助家庭。我利用班会等一切机会为他搭建展示的舞台,深夜为他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为他讲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次次鼓励、一封封书信帮他树立信心、重燃希望。小辉升入大学后,时常发来微信,分享他的成长进步,还经常把我写给他的一封封信拿出来回味,从中汲取力量……多年以来,我和学生在书信往来中传递情感,爱在纸上流淌着、积累着,润泽着学生心田。

近10年来,我设计了50多个主题鲜明的德育小活动,学生当主角,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团结、感恩、奋进。去年八一星海班的“美食文化节”,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美食,一个个造型可爱的“客家小鸟粄”,一碗碗香喷喷可口的“客家擂茶”……孩子们新奇的灵感和花样百出的杰作,带给家长们出人意料的惊喜。今年春季开学第一天,班里每一个孩子都收到了我亲手发的“新年红包”。红包里面有我的新年寄语,也有很多特殊的“奖券”:班主任请吃午餐1次、班主任赠书1册、同班主任一起看喜爱的电影1次、免惩戒1次、作业免做1次……孩子们为我的创意而兴奋,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

为了孩子们,我几乎搭上了所有的周末,带他们去河婆街道做志愿服务活动、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在书店购书、一起看电影、一起骑游……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在这样的陪伴中,老男孩和学生一起成长,收获了许多美好记忆。

此外,我所带的班级,都创建了鲜明的班级文化。有“班服”,款式、图案是全班同学共同出谋献策才定下来的;有“班徽”,各种元素是同学们亲手设计的,闪耀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上、班刊上、班服上;有“班刊”,由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情感。

奋斗诠释初心

记得我初登讲台时,上课激越昂扬,浑身洋溢着青春和活力,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并不理想。当同事和家长对我这个支援山区教育的大学生老师投来质疑的目光时,我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认真反思后才发现,原来是我对山区农村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把握不准,出现了贪多求快、超出认知、重点不突出等教学问题。

为了开拓视野,我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有学习价值的刊物,认真学习全国各地语文名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我边自觉地学习吸收,边教学实践,并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以“激发兴趣、引导思维、开发训练”为核心,我的课堂上渐渐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我会用爱和智慧温暖学生的心,及时捕捉不可预设的精彩,将教育演绎得润物无声。我的学生在作文随笔中写道:“课堂上,发哥爽朗的笑容、抑扬顿挫的语调、诙谐幽默的话语,一次次撞击我的心灵,抓住了我的所有感官。下课后,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你说帅不帅?”教学的成长让我体验了随之而来的幸福。

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我广泛阅读文学著作,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外出学习,汲取别人的长处,领悟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自己个性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感受和疑问展开教学,由文及人,关注学生的生成与生长;采用随笔化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每日完成一则不限字数的随时、随地、随想的随笔,在每日的语文课堂前5分钟进行轮流展示、点赞……以上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了一大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2005年6月的一天,我正在教室上课,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我远在湖南老家的父亲因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母亲希望我请假回去照顾父亲。但我怕耽误学生的复习和中考,毅然选择坚守岗位。父亲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一躺就是整整一个月,只有母亲一人照顾。之后,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愧疚。中考放榜后,孩子们纷纷向我报喜时,内心才有了些许欣慰。同事们戏称我是“拼命三郎”。2009年9月,我得了重感冒,39℃高烧不退,但我仍像往常一样坚持早上7∶10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辅导学生,坚守岗位。中午去诊所打完点滴,拔掉针头,马上又骑上摩托车,顶着烈日回校上课。我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学生,激励他们更加发奋读书。

专业担起使命

教而不研则浅,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支撑。大到课题,小到论文写作,我从方方面面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我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客家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班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揭阳市教育规划课题《创建特色班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