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琐记

2019-12-02张洪波

文学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洪波陈超诗集

王洪涛的书

1984年是我从吉林调到华北油田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华北油田地处河北省,下一年是油田开发10周年,10年间,许多文人曾来油田采风,其中诗人居多,光未然、张志民、李瑛、邵燕祥等人都曾来过,并写过有关油田的诗。河北的作家更是多次来油田,不但写作品,还要辅导油田业余作者的文学创作。

油田开发10年,要出一套文学丛书纪念。其中《华北石油诗选》的编选工作落在了我的头上。我给来过油田的河北诗人王洪涛老师写信,希望他有作品支持这本书。那时他好像还在大型文学期刊《长城》工作。1984年5月初发的信,中旬收到了洪涛老师的回信并寄来他的诗集《山情水韵》,洪涛老师的信是这样的:

洪波同志:

你好!

信收到。可惜,我写石油的诗,全都乏味,根本不能叫诗,最好别选我了。为了表示支持,寄上诗集一册,其中写华北油田的,仅作点参考吧。

忙的要命,再见!

握手!

洪涛

5.15

尽管洪涛老师那样谦虚,还是选了他的7首写油田的诗。记得除在他寄来的诗集中选了诗外,我还在1985年创刊号《山野文学》上选了他的一首《油歌》。

1985年上半年,洪涛老师还在大型文学刊物《长城》,在青年专号上编发过我的《幼林抒情诗》,我们也经常有信件来往。后来我到省作协帮忙,同时协助出版社戴砚田老师创办《诗神》,和洪涛老师就能经常见面了。此时他已经在《小荷》(即《河北文学》)主持工作了。

1988年底,洪涛老师寄来了他新出版的诗集《回太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这部诗集由“回太行”“解冻的路上”“油龙放歌”3辑诗组成,诗集小32开本,3印张的厚度,很适合携带阅读,而今天的诗集大都厚、开本大,不太适合携带。1989年12月,洪涛老师又寄来与《回太行》同样大小、薄厚的诗集《海魂》(花山文艺出版社),他编务繁忙,却始终挤时间创作。

我们经常会有书信,我也会经常去石家庄看他。那时河北省作协在石家庄市的市庄路2号,斜对面有地区第二招待所,就近吃住都很方便,有时洪涛老师也会抽出时间来招待所与我聊天。

洪涛老师是山东冠县王田村人,1937年7月(“七七事变”前4天)出生,这个鲁西北的农家孩子,他经受过饥饿和战乱,听他讲,他的小学是断断续续读的,读中师的时候曾一度退学当煤矿工人挣学费再去师范学院读书。洪涛老师在山东聊城上初二的时候就发表诗了,那是1956年3月,想想,那时我还没出生呢。

1993年10月,洪涛老师寄来了《王洪涛诗选》这可能是他页码最多的诗集了,450多页。诗作跨越1956年至1991年的30多个年头,其中包括《莉莉》这样的早期作品,也有大量记载自己旅迹的诗作,特别感到亲切的是那些写我家乡的诗,如《松花江》《长白山》《牛皮杜鹃》《图门江大桥》等等。

我从河北省调回吉林省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安顿好,也疏于和河北的朋友们联系。2001年的一天,突然在2月号《诗刊》上看到一条消息:“原河北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当代人》杂志主编、文艺理论研究室编审、诗人王洪涛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12月3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63岁……”

洪涛老师63岁就走了,他的人品,他对年轻人的爱护,他的诗,他追求真理的性格,是我们永远怀念着的。

邹静之的书

我和邹静之相识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大概是1991年或者是1992年。我那时在华北油田工作,组织了一部分油田诗歌作者,请静之和《诗刊》老编辑寇宗鄂来做辅导,还召集了一个座谈会。会后,我们仨还冒雪去白洋淀转了转,在淀边的枣林庄吃了一顿午饭。

也是那次,静之送我一本他的诗集《幡》,是《诗刊》主编的“驼队诗丛”之一,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诗集很薄,3个印张(96页),比起现在一大厚本一大厚本的诗集,有些简陋。这样的小书,封面设计者却是大名鼎鼎的装帧设计名家张守义。诗集由“呈示”“展开”“再现”三辑组成,其中,寫北京的那一组《黄瓦红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写得机智而深刻,耐琢磨。还有一首很短的诗《伤湿止痛膏》:

阴天独处一隅想你的时候必须贴一贴

想你的时候阴天独处一隅必须

贴一贴在最疼最疼的地方

最疼的疼的地方

手往往够不着

这首诗有意思,要想读明白得费点劲,虽然词语平缓。读了,知道哪儿是最疼的地方了吗?

1996年,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工作的朋友李镇约我给他们组织一套“青橄榄文丛”,我约了邹静之、李琦、张爱华、伍立杨、庞壮国、赵健雄、冯敬兰几位老朋友,大家每人一本散文随笔集,由邵燕祥先生作一个总序,每个人再单独请一个人作序。邵先生在总序里说得好:“这几位作者中,多半是写诗的朋友,有的至今写诗不辍。在他们的散文随笔字里行间,依稀有当年诗笔的影子,然以诗笔写散文,那散文已是诗的延伸,自又是一番境界。”事实上,静之何尝不是这样?他的散文写得真好!睿智、有趣。

1990年代末期,我被借调到《诗刊》工作,静之在一编室编作品,我被安排在二编室编刊中刊《中国新诗选刊》我们俩隔着一个玻璃墙。他给我讲,有一位作者寄来一大包裹诗,还反复催问寄的几斤诗稿收到没有,问处理结果。静之回复,几斤诗稿已收到,留下一两,其余退回。我们那时候经常在一起吃午饭,有时静之会约上几个好朋友去三元开泰酒店撮一顿,他挺愿意去那个地方的,我认识车前子好像就是在那里的一次聚会上。

199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静之的散文集《风中沙粒》,来了样书,他送我一本。那书的勒口上印着一段好玩又俏皮的作者简介。他说,人家出书都放个作者简介,简介里都要有任职什么的,咱这回也弄一个:

邹静之

属龙。

身长五尺二寸余(市尺)

男高音。

有农事经验及瓦匠手艺。

好发呆。

食性颇杂。

有梦。

下乡八年,做工五年。

曾任有色金属设计院子弟小学三·一班第六小组副组长一年。

哈哈,这就是静之。这本书,韩作荣给写的序,序言的题目是《另一种散文》。书中收入了当时对教育界很有影响的文章《女儿的作业》以及大家都喜欢的《美人与匾》《驱赶》《小儿无赖》等。

我调回故乡工作后,他又寄赠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知青咸淡录》,可一睹他当年的北大荒知青生活。这个时期,他已经在电视圈很火,是京城的大编剧。他写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现在还在播呢。我最喜欢他的《五月槐花香》。《五月槐花香》后来还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小说版,他也送了我一本。

朋友们都以为静之离诗渐远了的时候,长征出版社出版了《邹静之诗选》,2008年1月,他寄来了这本书。有的出版社也在琢磨他的散文,2010年,法律出版社就出版过他的散文集《九栋》,书后还附录了10首詩。

几年未见静之了,偶尔会相互通个电话,我喜欢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和慢条斯理的谈话。

《春天的竖琴》和《高原的诱惑》

晏明先生是我在《十月》杂志发表诗的第一位编辑,那时我刚调到华北油田工作不久,写了一首《油田,青春的交响诗》寄给了《十月》,很快就接到了晏明先生的留用通知函,并鼓励我多写一些这样的工业题材的诗,不久,诗就发表在1984年第1期《十月》上。我和晏明先生的交往从此开始。晏明先生寄来了他的诗集《春天的竖琴》,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出版的,印数一万多册,32开本,四个半印张(正文130多页),定价只有0.42元。

晏明先生本名郭灿之,1920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上世纪40年代初,晏明先生在重庆曾参与郭沫若领导的进步人士抗敌活动,主编《诗丛》,后来到鄂中抗日前线编辑《胜利报》,又到恩施主编《武汉日报》文艺副刊。新中国成立后,晏明先生在北京《新民报》《大众诗歌》《北京日报》都工作过。北京出版社的《十月》杂志应该是他最后的落脚点。在他的编辑生涯里,不知道扶植了多少的作家、诗人。同时,他自己也是集编辑、诗人于一身,他著有诗集《三月的夜》《收割的日子》《北京抒情诗》《故乡的栀子花》等十多部。

上世纪90年代初,晏明先生曾为湖北家乡的事情到华北油田来找过我,到我家里做过客,在我简单的书房里谈了两日诗,老先生认真诚恳,对诗歌一往情深。谈起他去青海时非常兴奋,还说起他也写过石油题材的诗作,谈高原、谈玉门油田、谈他对石油人的感受。他还特别叮嘱,有一本新的诗集已经出版,回去就寄过来,希望能重点看一看写玉门的那部分诗。1992年6月,晏明先生寄来了诗集《高原的诱惑》(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打开诗集,一股西中国的风扑面而来。诗集由“青海湖恋情”“草原红梅”“撒拉尔之春”“土族风情”“玉门采油树”“九寨沟幽谷”等6辑诗组成。我先是重点拜读了写玉门的那部分,一共25首,每首都不长,大多是两行一节的十来行一首的短诗。晏明先生这样形式的短诗写了多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地质锤、钻井、铝盔、石油河、钻机、钻塔、采油树等一些油田词语随处可见。他写石油地质先驱人物孙健初、写牵骆驼偶读人、写玉门的夜晚、写老君庙、写鸭儿峡和石油沟、写白杨河、写采油姑娘和轰鸣的钻机……看得出,他对石油工业已充满激情。读着这些诗我有些惭愧,我在油田生活多年,竟然没有去过玉门,那可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啊,现在想起来都感到遗憾。诗人李季曾在玉门任过宣传部长,后来写出许多油味十足的“石油诗”,他说过:“凡有油田处,就有玉门人。”玉门是一个源头。

2006年9月15日晚8时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我忘不了他那些深情婉约的诗,忘不了他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那慈祥的目光。

陈超的三本书

我认识陈超那年,应该是1985年,我在石家庄协助花山文艺出版社戴砚田创办《诗神》,住在省文联办公楼刘小放和张骏的办公室里,大多晚上工作,早晨,主编戴砚田锻炼身体的时候把稿件顺路交给我,我再按照他的要求处理并设计版式。记得是一个晚上,陈超背着一个吉他来了,沙哑的声音,聊了一会儿就匆匆走了。那算是第一次见面。之后就是经常见面无所不谈了。

我这里有陈超生前送我的三本书,它们分别是《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生命诗学论稿》《热爱,是的》。

《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是1989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年送给我的。陈超在扉页上写了几行字:“洪波我兄存念,陈超  1990年春”。这是一本工具书,收入129位现当代诗人的探索性诗作和陈超写的四百多篇赏析文章。第一辑是象征派诗群、第二辑是现代派诗群、第三辑是九叶派诗群、第四辑是朦胧诗诗群、第五辑是西部诗诗群、第六辑是新生代诗群。我估计这本书陈超是准备了很长时间的,那一年是中国新诗70年。他在自序中特别强调,我们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还引了帕斯的一句话:“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这本鉴赏辞典,今天仍然有意义。

《生命诗学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这是陈超下了很大功夫的一本著作。他的学生霍俊明所著的《陈超评传》一书里专门写到了《生命诗学论稿》的生成史。这么重要的书,他却在扉页上写着:“洪波闲读”。这时已是1995年,他赠我书的具体日子是5月17日。这本书里有一个标题我现在还记得,叫做《深入当代》。想想,陈超的一生不就是深入当代的一生吗!

《热爱,是的》,这是陈超创作的一部诗集,是从他已经发表的300多首诗作中最后选定的76首作品。由远方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这一年他45岁。

陈超在寄我的书中夹带着一封信:

洪波兄:

您好。大著收读,写得甚为整齐,比之我所熟悉的你的诗,这里许多作品更有引我入胜的细节,个人化的感悟。而且,比起其他许多诗人,我感觉你的视野更宽,题材范围更大。不知为何你认为我没好好看过你的诗?其实都好好看过。我关注朋友的写作。只不过,近十来年我很少或根本不再写诗评,一门心思写诗(有许多人认为我的诗比评论更有趣,不如就写诗了)。所以,写到今天还在写。前不久我为《清明》写文章还谈你的诗,是我对你多年关注后才能准确概括出的一段话。

现将拙著诗集寄兄笑看。请随时回河北玩!

握手

陈超

2004.11.18

这封信之后,有一年在江苏太仓的一次会议上还见过一面,他当时气色不是太好,消瘦了许多,也不大愿意说话,我问他是不是身体有问题,他只是支支吾吾。2014年10月30日,他纵身一跃就飞离了我们。陈超去世后,他的学生霍俊明写出了一本厚厚的陈超评传《转世的桃花》(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版),读这本书,可以更多地了解陈超。

有必要简介陈超:1958年出生,祖籍河北鹿泉,诗人、理论家,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理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2000年《作家》杂志年度诗歌奖。辞世时年仅56岁。

我十分怀念陈超,好朋友、好兄弟!

《一股清泉》

几年前去浙江文成,进安福寺见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年轻,1972年出生,2001年6月在中国佛学院获佛教文献学硕士学位,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温州市妙果寺住持、文成安福寺修建委员会主任。我去文成的时候,安福寺已经修建完工,在禅房,一杯茶,听达照法师讲,讲得好,甚至把量子力学都讲了。据说他20多年讲经说法不辍。之后,法师赠书,一本是《一股清泉》(同济大学出版社),一本是《楞严大义》(上海古籍出版社),还有诗集《雪莲华》。看介绍,他出版的专著已经很多,比如《永嘉禅讲座》《<金刚经赞>研究》《<天台四教仪集注>译释》《禅心密印2010》等等。法师用毛笔在书上做了题签。

《楞严经》,为什么叫“开悟”的《楞严》?因为这部教法直接让你去追究新的本来面目,看心的状态,看到了然后起修,然后证道。我们现在去观察自己的心,专心致志、如实地观察自己这颗心。平常我们总觉得开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实际上在佛经教法中可以看到,佛陀告诉我们:开悟和修行时间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跟功夫做得深、做得浅没有关系,它在于一种契机,就是你能够契入,你就能开悟,就能见道,就能见到真心、本来面目。

《楞严大义》一书的封底这样提示着。

从文成回来,我开始阅读达照法师的书,《一股清泉》是他的散文集,江河山川、人生际遇,是什么使他心性澄澈,使他在内省中走向通往生命实相的大道?一个独坐禅室、痴迷书卷的法师,他正一步步认识自己和世界、认识生命的意义。

《雪莲华》是一部诗集,都是旧体的。一首一首地读,心就随着诗句渐渐宁静下来,有的诗反复阅读,感觉有青灯照心。感谢达照法师。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陆续用草书抄录了《雪莲华》诗集中的一部分诗作,大约有几十幅,然后装纸箱快递给文成的诗人慕白,请他转交给达照法师,留作纪念。我知道,达照法师的书法了得,也许他会从另一角度对我的字给予指缪。

达照法师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人,我19岁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他才刚刚3岁,想想自己幾十年的执迷不悟,惭愧,惭愧。

《戴砚田诗文选》

2003年3月,戴砚田先生从石家庄寄来一部精装本《戴砚田诗文选》,厚厚的,760多页。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河北,诗歌界的朋友都称戴砚田为老戴,老戴是《诗神》杂志的创办人、首任主编。当年我在石家庄曾与他一起做《诗神》的创办工作。花山文艺出版社是老戴的单位,当年他在那里任编辑室主任。

老戴是1932年出生的,1948年入伍,参加过平津战役,后来到中国医大四分校学医,1951年毕业后回到地方,分配在热河省卫生厅编《卫生战线》报纸。他的编辑生涯从此开始。

老戴编过《茅盾诗词》《老舍新诗选》《郭小川诗选续集》《雁翎队的故事》等一些有分量的图书,是为出版事业做过贡献的人。他们出版社能给本社的老编辑出版一本选集,很有纪念意义。

老戴在寄书的同时写来一封信:

洪波友:

你好!寄上我的诗文选,请百忙中一阅,这算是我50年业余创作的一个小结。

其中有些是华北油田的生活。

也有我们共同创办《诗神》的生活。

因为成本太高,短篇小说、杂文、叙事诗等均未收入。

我由此返回文苑,近日写了不少。你那里如有想寄我的新作,寄到我这信封上的地址就可以收到。

我的小孙女戴龙吟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暑期该上初二了,挺爱写的,已在石家庄《燕赵晚报》作文版上发了三篇了。你那里有什么机会想着点儿,好吗?

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戴砚田

2003.6.14

创办《诗神》之初,1985年春天的时候,老戴曾送我一本他的诗集《春的儿女》(花山文艺出版,1982年11月版),还在扉页上写了:“我的好友张洪波同志存念并指正”。后来在1990年10月间又寄我一本他的诗集《渴慕》,是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春的儿女》是诗人张志民作的序,张志民先生说:“他从生活出发,但也并不轻视诗的特点……”对老戴的诗是肯定的。《渴慕》诗集是批评家陈超作的序。陈超说:“戴砚田体态孔武有力,坚卓卓一个北国男儿,却写下了许多舒朗淡雅的寄情小札。”

许多年没有见到老戴了,有的时候想起河北,想起石家庄,就一定会想起老戴,想起戴老师、戴主编,想起操着冀东话的老戴,想起魁梧而细心的老戴。

《美刺集》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讽刺诗了,也很难说出哪一位诗人是专门写讽刺诗的。这让我想起一个人,贵州的罗绍书先生。

我在《诗刊》帮忙的时候,有一年宗鄂张罗一个会,在山东聊城,研讨了讽刺诗的写作。在这个会上结识了罗绍书先生。

罗绍书,1933年出生于黔西农村,祖籍是江西。工作在《花山》杂志社,他是以写讽刺诗为主的诗人,也写旧体诗和抒情新诗,还写小说、散文、杂文等。

《美刺集》是罗绍书先生创作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讽刺诗集。1999年1月寄我的,还有一封短信:“此书出版命运真苦,不仅压了近五年才出,在拼版时,还被‘删去刘征、吴奔星二先生的序,华君武的插图,以及本人的讽刺诗文论14篇。现特寄上两序和杨四平的代跋,供一阅一笑……”刘征先生的序言和吴奔星先生的文章都是复印件,前者文章题目是《灵醒俏皮,富于情趣》,发表在《人民政协报》和《贵州日报》上;后者文章的题目是《现实呼唤讽刺诗》,发表在《诗刊》上。

《美刺集》收讽刺诗266首,刘征先生评价这些诗“将讽刺与幽默融为一体,寓辛辣于微笑,给人以无尽的余味。”吴奔星先生评论:“罗绍书写作并研究中外讽刺诗,可谓历有年所了。他对讽刺诗,有较长期的创作经验和较为深厚的理论素养。”第二年8月,罗先生又寄来一本《美刺诗论》(台海出版社),他在前环衬上写着:“有缘人也有知音,洪波学弟惠存”。吴奔星先生的文章作为代序放在这本书的前面了。书的后面还有臧克家、张志民、方敬、刘征、石河等人写给罗先生的书信,臧克家的来信颇多。罗先生寄来的书里还夹着一幅墨宝,是罗先生的一幅行书联,四尺竖幅:

对棋可让一子趣

琢字不容半笔荒

与洪波贤弟共勉

这幅书法作品,我一直收藏着。

去年,在宁波的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山花》现任主编李寂荡,我向他打听多年没有联系的罗绍书。没想到,李寂荡说,罗先生于2009年就已经去世了。也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末,我与罗先生在山东聊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一棵想家的槐树》

我想不起来认识河南诗人王斯平是哪一年了,就微信问现在北京的河南诗人丛小桦,小桦说查一下,没有几分钟,小桦就回复我:

“洪波兄,我查了一下,是2004年5月中旬。”

“我记得是你陪他来的。”

“是的,还有个印刷厂的。”

“对对对,你的记忆真好!”

那一年,王斯平一行人来长春,小桦把他介绍给我,说斯平主持的新乡作协要出版书,希望我们出版社能成全。从此,我们成了朋友。

王斯平1955年出生于河南卫辉乡村,河南大学毕业后在师范学校教书六年,后又当选新乡市作家协会主席,还办了一本文学刊物《牧野》。斯平大我一岁,是个中原大汉我的小哥。酒喝得好,嗓门高,声音醇厚,谁要是在他面前喝酒耍滑,肯定下场很惨。他回新乡后,很快就寄来了他的诗集《一棵想家的槐树》(重庆出版社),老诗人王绶青作序,说王斯平已经从一个青年诗人成长为一位实力派诗人了。看这首诗,《人与牲口》:

人与牲口有一样的地方

牲口与人有不一样的地方

人把人惹急了

就骂对方是牲口

牲口把牲口惹急了

骂不骂对方是人

我们怎么知道

人常常把自己是牲口的地方隐瞒起来

牲口从不隐瞒

牲口就是牲口

牲口离不开人

要不然

它怎么是牲口

人离不开牲口

要不然

谁承认你是人

王绶青先生说这是斯平的力作,的确,这首诗很耐人咀嚼。这是《人与牲口及其他》组诗中的一首,最初发表在《扬子江》诗刊2000年第5期上。评论家李建东说:“我们看到汩汩流淌出来的不是‘情的水,而是‘理的血”(《刀锋上的思维》)。

后来,斯平兄还请我去过新乡,我在那里领教了河南人的痛饮,还认识了新乡的一些诗人、作家、书法家……还在酒桌上被痛快地放翻。斯平兄,俨然一个诚恳、无纰漏的地主。

农历癸巳正月初四,斯平兄在南京莫愁湖荷轩写了一首舊体诗:

独坐只应天可对,

野行常有诗相随。

白发冷风英雄老,

一曲莫愁两行泪。

他用手机发给我,正月十二,我用草书把他这首诗抄写了一遍,我记不得是否寄给他了,他已经在2016年辞世,走得急了。想想我们最后一面还是在黄河诗会上,他的身影还在我面前,那么健壮,他的声音还在回荡,那么响亮。

朋友们怀念他:

牧野诗兄从兹去

中原铎声曾经来

——冯杰

北望太行哀斯平斯人已去

诗魂永驻山水间水流高远

——森子

我在读斯平留下的诗,一棵想家的槐树,在我面前高大着,挺拔着。

高洪波的书

关于高洪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同名人》,这里不再多说情谊,只谈他的赠书。

1998年4月,北京虎坊路甲15号,我的住处,高洪波赠书一册,扉页上写着:“张氏同名人,闲暇一笑之”。书名《我喜欢你,狐狸》(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这是一本儿童诗集,中国当代儿童诗丛之一,束沛德先生总序。束沛德先生说:“这套中国当代儿童诗丛可以说是当今儿童诗苑的缩影,大致反映了我国90年代以来儿童诗创作的面貌、业绩好水平。”

1998年5月,高洪波赠书,散文集《为21世纪祈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高洪波把他1995年10月18日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大会上的发言作为序放在了书的前面,他说;“首先祈祷和平与进步引领我们进入21世纪。”还说:“文明与富裕是我们为21世纪祈祷的第二个心愿。”最后说:

让世界所有的笔耕者真诚地向新的世纪致敬,然后在21世纪到来的第一个时辰,庄重地在自己的稿纸上写下一个大写的字——人。

人是世界的种籽。

这一天他还赠我一本《高洪波杂文随笔自选集》(群言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所收章都不太长,便于快读但得慢慢咀嚼、思考。

2002年5月,应《婴儿画报》邀请赴北京参加笔会,严格说,是高洪波和葛冰拉我参加这个笔会的,因为都是男作家,大家戏称为“男婴笔会”。5月18日,高洪波赠诗集《心帆》(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版),刚刚出版的,就像刚刚出笼的馍,还热乎着呢。他在扉页是写道——

洪波张君:

二十余载仅此书

应知其中甘与苦

男婴笔会独赠君

皆因关东有丈夫

洪波高某戏题京西

2002年5月18日

2008年7月的一天,吉林省延吉市,我们准备一同去长白山。他赠书一本,《司马台的砖》(华龄出版社,1996年9月版),扉页题签:“洪波弟,两股水流到延吉,天池注定会接见我们的。洪波兄。”书后有我在石油系统工作时的老朋友古耜撰写的文章《诗意人生——高洪波散文品读札记》,古耜那时候好像在任大连《海燕》散文杂志主编,搞文学评论已有多年了。他认为高洪波的散文作品洋溢着人生的诗意,是值得文坛珍视与激赏的一种创作境界。这是高洪波编定的第22本书,他在此书的后记里说的。

我50岁那年就在单位办了内退,搞了一个名为“大家文化”的小公司,2008年6月邀请高洪波来长春参加《作家》杂志与我们组织的活动,在公司,高洪波赠我一部诗集《诗歌的荣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版),扉页上写下了鼓励的话:“洪波弟,大家介入文化,文化争取大家,此乃诗之荣光也。洪波兄2008年6月15日赠于吉林长春”。这本诗集,有新诗,也有旧体诗,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写的。

再请高洪波来长春,又有《高洪波散文》(作家出版社)一部赠送,题签:

诗酒文饭度流年

最喜人间四月天

一杯浊酒淡淡月

暂脱红尘去悟禅

高洪波书于2008年9月长春秋雨中

同时还有一本《青春在眼童心热》(接力出版社,2008年7月版)书名页上写着:“洪波弟,此书中有你身影,须耐心寻觅之。兄洪波”。这是一本文学评论集,记得我在东北朝鲜民主教育出版社工作时编过一套《百名作家子女作文精选》,请高洪波作序,他写了一篇《关于作家子女》的文章,收在了这本书里,我又一次读到了。

2010年3月,高洪波从北京寄来一大套书,是8卷本的《高洪波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版),有诗歌、散文、评论、儿童诗、杂文等等,这回可以集中阅读了。同年12月又寄来一本红皮书《中央党校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他是个勤奋的人,不断地有新作面世,他担任着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职务,工作非常繁忙,他是如何挤出时间写下这么多的文字呢?真是笔耕不辍!

《宗奇散文》

李宗奇,有趣的人,无架子的领导。

有一年在西安穆涛家一聚,宗奇兄亲自给我们做他家乡的面,配上他的幽默,好吃极了。他把你逗乐了,自己冷着,好像在说,没那么可乐吧。人有趣,可与交。

转年春,《宗奇散文》寄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平凹兄都给写了序,熊召政写了跋。余秋雨说:“李宗奇先生不在文学界内,而且职务繁忙,却以一种纯业余的方式痴迷着散文写作,点点滴滴,不绝如缕,让我产生很大的感动。”平凹说,我从内心里特别敬重他。这些不必多说,书后面有一篇穆涛的文章《宗奇先生》,读了,宗奇兄在你面前立马形象丰满、难忘,他们是极近的朋友,相互了如指掌。

宗奇兄有《另一个人》一文,说到他们单位有一个魏司机,长得与他酷似,以至于闹出许多故事:

有一次,他在男厕小便池中央作业,办公室杨主任欲进,以为是我,掀帘欲止,耐着性子在二堂等候。没想到小魏从里面走出,杨主任戏笑说:“今天还给你弄了个专场。”小魏憨笑不语。午休间隙我欲上街,刚走到楼梯拐弯处,冷不防被人在屁股上用力拍打了一下,吓得一愣,感到莫名其妙。回头一看,噢!是人事处王睿,小王也愣了,我虽未说什么,但我注意到小王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足足有两个星期未与我照面,实质是回避。且见人就说:“咳,我闯下了一个烂子,把局长误以为是小魏……”

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妻子,下班前有事找我,刚一进单位大院,错把擦车的小魏当我,笑嘻嘻走到跟前说:“想不到,你还够勤快哩!”小魏一回头,“嫂子,你找李局长?”妻子怔了一下,很尴尬地应声道:“嗯,嗯。”心里嘀咕着:想不到相濡以沫三十年,还认错了人。

我与宗奇兄有微信连着,近两年又发现他在晒自己的画,他又玩起了水墨,还不是一般水平。他是个给我们生活增添光彩、提升活力的人。

《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

《皈依之路》是小说家张炜的诗集,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7月出版,2004年12月赠我的。东方出版中心的前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和副牌知识出版社(沪),1996年更名为东方出版中心。这家出版社出版过许多好书,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东方出版中心以其高品位图书名扬国内外。

多年前,我在好友曲光辉的陪同下去过一次万松浦书院,这是张炜创建的书院,坐落在山东龙口市,龙口这个地方与东北关系不一般,要知道,当年大批人闯关东的出发地就是龙口。万松浦书院拥有万亩松林,面朝渤海,有同声译会议厅、藏书库、阅览室、座谈室等等。那天,在书院的小食堂还吃了一次农家午饭,张炜介绍,桌上的这些菜,都是书院自己种的,生态啊。

2005年,记忆中张炜要出国访问,想带本书出去时送朋友,但时间很紧张,出一本新书怕追不上时间,我和张炜商议后,决定由我供职的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一本诗集《家住万松浦》,这也是我策划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家的诗集,张炜来信希望我能为这本诗集写个序言什么的,也是个纪念。我寄校样时回过他一封信:

张炜兄:

你好。

诗集已进入二校,寄去的是一校的样子,疏漏之处颇多,你再细细审阅一遍,之后将样子特快专递回来。

我觉得其他文字没有必要放了,这是我读过整部诗集后的第一个感受。眼下诗集出版,序言、后记甚至配上若干评论文章,弄得一部诗集像一塊肥肉爬满了苍蝇,很不舒服。再说,在诗歌作品没有标准、诗歌批评缺失真实声音的今天,阅读怎样的作品和怎样阅读作品,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心灵深处的尺寸了(这可能是最后的“标准”)。《家住万松浦》也是一样,不应有其他文字进来,甚至误导阅读。它应该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生态的、自信的、纯诗人的。

你虽是小说家,但这本《家住万松浦》还不能完全当作小说家的诗来读,我认为应该当作诗人的诗来读。无论从诗的感觉还是写作技巧,都显露出了这是一部真正的诗人的作品。起码,我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想着你还是一个小说家。但是,有的读者或者说大多数读者还是要从“小说家的诗”这个角度进入的。从这部诗集中的确能看到一个小说家生命状态中鲜为人知的那部分,我想,对于你来说,这部分是你难以割舍的神圣空间。

《家住万松浦》不但是真正的汉语诗人手笔,这些诗作,也充分表现了一个汉语诗人的创造力。我之所以强调“汉语”,是因为你的这些诗既完成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又恰到好处地保护了语言;既遵守了汉语纪律,又使那些普通的词语有了新意,有了新鲜的光芒。当然,这也是因为你所表达的内容,也是因为你对生活的高度敏感,灵感因此而有意义。

你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写其他,你的生态是平衡的。

祝写作愉快!

洪波匆匆

2005.8.18.凌晨,读完《家住万松浦》

诗集校样之后

我和张炜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年年创作丰收,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作家,是一个谈得来的同龄朋友。

猜你喜欢

高洪波陈超诗集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和我一起去广西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截句选
高洪波:冷面救火者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我喜欢你,狐狸
诗人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