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探析

2019-12-02邹松李田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邹松 李田田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实际需求”和“获取服务渠道”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从“产品服务”升级为“体系服务”的应对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从“工作机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条件保障”、“工作实效”八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湖北民族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178-002

一、背景

众多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国家高度重视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教育部对其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关注,对此先后下发了系列重要文件,并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着特殊作用。近年调查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甚至有学者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论断。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切实减少和避免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失衡、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等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二、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

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湖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达6477人(2018年春统计),占学生总数的40.3%,有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仫佬族、布依族、畲族、侗族等40个少数民族(2018年),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偏远地区、步入大学生活,一方面较大差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适应挑战,另一方面当地文化的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内心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学生在职业选择、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言语沟通、文化认同与适应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容易因适应不良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一)通过湖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分析。通过访谈及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相对了解。 绝大部分同学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位置以及从事的服务,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误解。主要表现为少部分同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心理有病”的同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主要从事的是心理治疗工作,甚至是精神障碍类相关工作。这种片面化、甚至“污名化”的认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心理服务的渠道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通过“心理自助手册”、“心理海报进寝室”、“心理讲座”、“班级团建”、“新生心理测评”、“心理主题班会”、“校园心理广播”、“心理健康文化节”、“心理健康常识图文展览”等途径,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极大的增进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常识,提升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时也发现学生获取心理支持主要来自好朋友、家人或亲戚,而非“班级心理委员”、“心理专干”或“心理老师”,一方面这同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形式、內容、范围、深度上出现了与学生不完全匹配的现象。学生在获取心理服务的渠道方面仍具有较大的片面、局限性和盲目性。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从“产品服务”升级为“体系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忙于应对“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等工作。学校心理服务机构聚焦于努力打造让“消费者”更加满意的“产品”。此类服务强调面向个体层面,暗含的是一种病理学的视角。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绝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某类专业技术人员来实现的。作为一种理念,心理健康需要融入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顶层设计,从学校整体进行分析与把握,落实到工作中,核心体现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而言更是如此。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湖北民族大学经过十五年的尝试与摸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工作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条件保障为后盾、以工作实效为目标、形成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大服务体系。

1.工作机制

湖北民族大学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湖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并有健全的相关文件及方案。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相对独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服务对象涵盖全体本科、研究生。建立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

2.师资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以湖北民族大學为例,以1:4000的师生比配备具有心理学、精神医学等专业学历或同等受训资质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公费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督导与交流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学生工作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每年对新进教师、宿舍管理员、校医院、保卫处及其他后勤服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3.条件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以“条件保障”作为强大后盾,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学校一级经费预算,每年生均不少于10元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面积达490平方,具有完整的预约接待室、放松训练室、办公室、沙盘室、情绪宣泄室、朋辈工作室、心理测评室、团体活动室等,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

4.教育教学体系。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湖北民族大学针对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程,同时开通了“网络直播”“尔雅课程”等线上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提升课堂实效。

5.实践活动体系。湖北民族大学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重点推出四月心理健康文化节、九月新生适应“6个1”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线下实体、网络、新媒体等载体搭建立体式教育资源分享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自主作用,开展朋辈互助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四级网络中心理委员的作用,推出以心理委员为领导者的班级团建活动。充分渗透“每位学生是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6.咨询服务体系。心理咨询服务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完善的预约、值班、咨询、反馈、督导、档案管理等制度,并需有明确的《心理咨询工作条例》《心理咨询保密工作的若干规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能》《心理咨询工作者职责》等相关文件。针对不同心理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类别的咨询服务:如个体咨询、团体咨询;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网络咨询、线下面对面咨询;朋辈咨询等。

7.危机干预体系。湖北民族大学构建了由上至下五个层级管理网络格局,分别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专干、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员。层级网络上下相通,在层级管理网络中强化“班级心理委员—二级辅导站”的层级沟通体系,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平台。对于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鉴于突发事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预测的特性,应建立一套符合少数民族特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动态心理变化过程的关注,具体做好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心理危机事件月报制度;学生干部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培训;与校医院、保卫处等部分协同合作;建立通畅的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重点对象的访谈和跟踪记录;对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疑似病给予重点关注,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愈后鉴定、跟踪干预机制;与校外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建立高效、顺畅的转介、联动机制等工作。

8.评价体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以“实效”作为工作目标,对于心理健康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需综合各方因素进行考虑,具体包含: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估、体系评估、数据评估等要素,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和寻求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时代特点,搭建好信息化心理服务平台以及大数据运用平台。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正念团体训练对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2018XGJPX3025)。

参考文献:

[1]文海江.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高云鹏,艾克热木·艾尔肯,王雪.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张妍.试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绪健康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4]殷传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5]穆秀英,欧阳海鹏.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心理教育链接[J]民族教育研究,200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