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 面对灾害将更有抵抗力
2019-12-02付娆
付娆
城市对于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存在,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有55%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在未来几十年里,城市化进程只会进一步加剧,预计到2050年,全球约2/3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为了保证有质量的生活,智慧城市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荷兰除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上领跑外,他们又引领了一个新的潮流——建设韧性城市。
相比较智慧城市,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其实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2002年就对韧性城市给出了定义——韧性城市是“对于危害能够及时抵御、吸收、快速适应并做出有效反应的城市。”因此,韧性城市不论是否能提前预料到灾难,城市的公民、企业和基础设施都有能力迅速抵御、适应和恢复。对比之前大热的“海绵城市”概念,韧性城市则有更强的抗灾能力与灾后重建能力。
韧性城市,既抗“打”又耐“压”?
一向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荷兰人也早就将韧性城市列入了他们的计划清单。在荷兰人看来,与其只想着未来城市由什么构成,不如将“韧性”纳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进程中。譬如,鹿特丹在2008年就批准了鹿特丹气候保护(RCP)计划,致力于建立防御系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
韧性城市之“韧”,体现在其要像弹簧一样要有张有弛,在应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除了前文提及的气候之外,城市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突如其来的地震、疾病、恐怖袭击等。所以建设韧性城市需要从整体出发,了解城市系统本身以及城市系统可能面对的种种风险,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方式,让城市具备可以面对潜在冲击的能力,以达到调整城市发展的轨迹、为公民福祉做更多贡献的目的。
而古往今来,城市的发展不只有面前棘手的困境,还有一些长期潜伏的城市压力,比如食物和水资源的短缺、效率低下的公共交通系统、高失业率这些问题。如果用建设韧性城市的方式来化解困境,提前设计好应对的计划和策略,提高风险意识,不仅可以化解单项危机,还有望同时突破多重挑战,在改善城市服务的同时也可节省城市资源,一举多得。
水乃万物之源,亦是韧性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虽然城市面临着气候变化等问题,但是如果计划良好、管理得当,城市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于是,教科文组织推出了“建设城市韧性”活动,侧重于研究城市如何提供与水相关的服务及应对有关自然灾害,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对供水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如何让普罗大众获取安全实惠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如何维护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管理、如何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成为了重要议题。由此可见,水管理在城市韧性中十分关键。
但是据统计,缺水影响到超过40%的世界人口,全世界还有30%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水资源缺乏、水质差和卫生设施不足也会在粮食安全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第六项目标是确保所有人获得洁净的水和卫生设施。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供水 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如果要让每个人有干净和安全的水,那么科学的水管理就显得刻不容缓。而荷兰在这方面也称得上是开拓者了,荷兰在线就曾在文章中介绍过:荷兰人善于利用扩大下水道、降低街道地面和利用公共空间储存雨水等方法来解决城市内涝。
干旱问题也是重要一环。根据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KNMI)发布的数据,今年是荷兰三个世纪以来经历的最炎热的夏天,气温最高时已过了40摄氏度大关。而高温除了让人体感不适外,还带来了干旱问题。由于荷兰政府在处理干旱问题时,会根据用水优先级别来考虑水资源分配,所以政府最先考虑放弃用水的产业及活动是农业、航运、水上娱乐、钓鱼等。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格罗宁根一位农民称,自己今年的土豆收成减少了约30%。但好在荷兰人在污水处理上是一把好手,他们正在尝试使用那些经过处理和净化的污水来灌溉土地。目前,那些参与试验的农民所收获的产量较在该地区其他农民高出10%左右。如果该项试验进展顺利,他们将会进一步研究如何让经过净化的污水直接供农民使用。
100个韧性城市战略铺开,水管理要先行
为了帮助世界各地的城市更加适应21世纪不断增长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了“全球100个韧性城市”这一城市发展计划。可喜的是,荷兰的鹿特丹和海牙就名列“100个韧性城市”中。
鹿特丹在2008 年就批准了鹿特丹气候保护计划
鹿特丹在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创新性气候变化方面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2016年鹿特丹还发布了“韧性城市战略”,认为目前战略的重点在于关注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于是,鹿特丹设计了创新性的、世界领先的解决方案,比如水广场、多功能屋顶和地下蓄水设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广场是由几个大小、高低不同的水池相连组成,晴天时广场提供给大家休闲娱乐,但在暴雨来临时就能够防止街道积水用于防涝,除了排水还可以储存一部分作为淡水资源,这一方案将水与经济、休闲和城市美化联系起来,通过关注、协调多方利益来促进共同完成韧性目标。
屋顶温室花园
2019年5月,海牙也启动了韧性战略,海牙的战略汇集了来自该市1000多位居民的超过40项建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应对挑战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今年年初在海牙召开了企业家峰会(GES2019),峰会上提出了许多应对水困境的措施,包括Groasis公司创造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容器。
这是一种由再生纸支撑的智能桶,桶里可以种植树木、灌木或者蔬菜,即使是在炎热、缺水和有虫害的地区,容器中生长的植物存活率都能超过90%、还能节省90%的水、降低90%的成本。Groasis的这项生态节水技术是荷兰最具创新性的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在全球42个国家成功实施,种植了超过20万棵树木。
水资源管理,中荷在行动!
今年6月,荷兰首相吕特来到中国,出席了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中国办公室揭牌仪式,吕特在会上提到,荷兰66年前经历的毁灭性洪灾造成了超过1800人死亡,荷兰从此学会了如果要保证长期安全,就要提前预防可能来临的灾难。
而这一经验也同样适用于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中国也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风险,且因为韧性城市战略不只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发展、资源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和进步,更是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鉴,作为海洋强国的荷兰和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中国,正在抓住机遇携手共同面對城市、水资源等问题。
比如,荷兰阿尔梅勒世界园艺博览会组织的“海绵城市研讨会”今年在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举行,研讨会上,大家都在为水资源敏感城市寻求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方法献言献策,其中荷兰农业、自然与食品质量部秘书长霍特分享了园艺能够给建设韧性城市提供的帮助。
除此之外,今年6月,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水展在上海举行,这一展会为全球水业人士相互交流和获取信息搭建了平台。今年的国际水展上设有荷兰馆,馆内的凯谛思和依斯倍环保两家公司向来到展会的业界人士和观众分享了水管理的妙招。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荷两国一直都在携手努力、共迎气候变化的挑战,相信未来中荷两国将来可以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方向,共同为保护生态做出努力。(摘自“荷兰在线”公众号)(编辑/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