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患者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9-12-02靳云龙张泽邱诗洋陈锋
靳云龙 张泽 邱诗洋 陈锋
【摘要】 目的 对比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肩袖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 参考组采用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V)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CLV、ASES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患者的UCLV评分、ASE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3.00±0.67)、(2.17±0.39)、(1.01±0.16)分, 参考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4.40±0.68)、(2.92±0.40)、(1.75±0.20)分。觀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参考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8、9.006、19.381, P=0.000、0.000、0.00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 观察组未发生肩袖再撕裂, 参考组发生2例(4.44%)肩袖再撕裂;两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5, P=0.153>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均有显著效果, 且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均比较低,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患者疼痛相对较轻,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肩袖损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29
肩袖包含肩胛下肌、小圆肌及冈上下肌及其相近肌肉群, 能够维持肱关节稳定, 作用于关节软骨润滑、营养供给。肩袖损伤在肩关节疾病中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电子、光学等技术不断改进, 关节镜下辅助手术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方式, 其中以镜下肩袖修补术及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最为常见, 为进一步明确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 作者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肩袖损伤患者, 纳入标准 :①肩关节疼痛、上肢外展上举无力;②经B超及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存在肩袖全层撕裂, 关节镜下撕裂最大前后径1~3 cm;③病程>6个月且保守治疗无效;④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32~70岁, 平均年龄(56.68±8.33)岁;其中, 左侧21例, 右侧24例。参考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31~70岁, 平均年龄(56.30±8.49)岁;其中, 左侧22例, 右侧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沙滩”位手术体位, 术中控制低血压, 调节收缩压9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麻醉起效后, 对肩关节完成骨性标志并选定关节镜手术入口, 助手牵引患侧肢体。
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具体如下:取肩峰后外角下20 cm、内侧1 cm部位作为手术入路, 探查盂肱关节、肩峰下间隙。肾上腺素液(1∶1000)1 mg冲洗液持续冲洗肩峰外部边缘外侧。刨刀清除肩峰下损伤的滑囊骨赘、组织, 游离松懈间韧带, 给予肩峰下间隙减压处理, 并磨削肩峰前外侧骨质, 完成肩峰成形术, 塑造2、3型肩峰直至其变为1型肩峰, 充分游离松懈粘连肩袖组织, 并根据其性状、撕裂程度等植入带线锚钉, 以Spectrum缝合钩过线, 缝合撕裂的肩袖。充分活动肩关节, 修补效果满意后全层缝合伤口。
参考组采用小切口肩袖修补术, 具体如下:肩峰前缘作为中心, 沿肩峰外缘延长线超前延伸纵行做一切口, 长度3~4 cm, 电刀剥离三角肌肩峰前房骨膜止点, 向外延长将三角肌纤维纵行劈开, 将三角肌牵开, 使肩峰下组织充分暴露, 旋转肱骨头, 观察肩袖撕裂的情况。以2号带针丝线牵拉肩袖残端, 分离肩袖粘连, 牵拉肩袖至肱骨大结节足印, 将肱骨大结节打磨至骨面出血, 植入5.0 mm的Fastin RC带线锚钉, 以褥式缝合方式牵拉肩袖断端至肱骨大结节部位缝合。间隔0.5 cm部位放置1枚锚钉。对于骨质疏松症者给予双排锚钉技术, 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CLV、ASES评分。UCLV评分:量表包含疼痛(1~10分)、功能(1~10分)、向前侧屈曲活动(1~5分)、前屈曲力量(1~5分)以及患者满意度(1~5分), 满分35分, 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1]。ASES评分:量表包含疼痛(0~5分)、功能(0~4分)、稳定(0~5分), 满分14分, 分数越高表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采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 满分10分, 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④术后随访2年, 比较两组患者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UCLV、ASE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CLV、ASES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患者的UCLV评分、ASE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3.00±0.67)、(2.17±0.39)、(1.01±0.16)分, 參考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4.40±0.68)、(2.92±0.40)、(1.75±0.20)分。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参考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8、9.006、19.381, P=0.000、0.000、0.000<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2. 4 两组患者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2年, 观察组未发生肩袖再撕裂, 参考组发生2例(4.44%)肩袖再撕裂;两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5, P=0.153>0.05)。
3 讨论
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为肩袖损伤修补术提供了新途径, 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 具有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肩袖损伤主要术式[4, 5]。目前临床关于关节镜下手术的关注度较高, 其中以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二者争议最大。两种手术切口均<5 cm, 因此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有学者研究报道,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有助于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因此运动功能恢复更快,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6]。
综上所述,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在肩袖损伤治疗中均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但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患者疼痛相对较小, 更加符合患者的心理要求, 因此可优先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江涛, 徐丛, 王建松, 等.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7):572-577.
[2] 郭锐, 王华军, 董云, 等.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与延迟被动运动的疗效比较.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10):87-91.
[3] 费文勇, 王静成, 熊传芝, 等. 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在全层大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8, 20(12):1026.
[4] 傅红平.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5):23-24.
[5] 唐炬, 朱伟.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疗效比较.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3(1):17-20.
[6] 马立学, 陈曦, 赵巍, 等.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效果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5):75-76.
[收稿日期: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