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9-12-02
教师应具有日常生活启蒙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时代使命不仅是教师工作意义追寻和自我实现的精神动力,也是教师回应时代主题的主观动力。坚持启蒙和完善启蒙是教师的时代使命。为了完成这种使命,教师需要具有日常生活启蒙的教育能力。日常生活启蒙注重的不是观念层面的省思、批判和重构,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日常生活世界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而是建立新的有助于现代主体性精神培育、促使人自由解放发展的日常生活世界。为了建构这种日常生活世界,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在学校进行启蒙,第一种是进行有关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教育,第二种是改变学校的日常生活世界,使学校的日常生活世界具有现代主体精神,让学生在这种日常生活世界中学会现代日常生活方式。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体,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教师需具有体面对待学生的品性和正义守护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我主体;需有协商民主实施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交互主体;需有建构“我—我们—共同体”共在的共同体能力,让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体。
(严从根:《论教师日常生活启蒙的使命自觉与能力发展》,《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
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的三个维度
重构劳动教育价值可从期望空间、可能空间与现实空间三个维度入手。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彰显劳动教育价值的期望空间:作为自然存在指向学会生存,作为社会存在指向学会交往,作为未完成存在指向学会超越。作为教化方式的劳动的教育意蕴规约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可能空间,劳动教育能成为个体积累经验、陶铸公共理性、完成自我确证的方式和媒介。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客观条件与劳动教育的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劳动教育价值的现实空间。可从这一认知图式出发,省思劳动教育价值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性并进行未来展望:走向主体的内在需求,建立整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真、善、美的统一中,寻求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中,寻求劳动教育的价值传承与形式创新。
(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中國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