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本心,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2019-12-02吴贤友

中国德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荣誉澳门学校

教育倡导人本的回归,倡导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更不会和谐。即便是犯错的学生,一样需要受到尊重。

为促进澳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效能,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委托教育部,从内地各省市选派优秀教师赴澳开展教学工作。2015年,笔者有幸通过教育部遴选,获准参与第八批赴澳交流计划,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交流研讨工作。2017年9月,返回内地,因为有了澳门两年教育经历的参照,便有了以下的思考和自省。

一、每个学生都值得骄傲

基础教育是一个润物无声、静待花开的过程,着眼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培养出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一代公民。

粤华中学是一所男校,也是一所教会学校。在澳门的学校中,其规模不算大,名气也不是最响的,但肯定是最有特色的学校之一。笔者在校史室看到一份文献,是2005年时任校长孔智刚神父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录如下:

多年前,在我教过的众多学生中,有的学识渊博才智过人,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但也有不少平庸之辈,他们职位低微,但仍然怡然自得,默默耕耘,同样也在造福人群。

很多次在来往港澳的船上,我都会遇见一位在船上服务的校友非常友善地向我打招呼,为我安排座位后,又必见他毕恭毕敬地招待其他的乘客。我看到他那种敬业乐业及不卑不亢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另一位校友因为学业欠佳,当了清洁工人,他在校园周围打扫时,不时向路过的老师们问好,他并不以他的职业低微为耻,还积极地参与各种校友会的活动。他育有一子一女,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也同样为他感到光荣。

学校把这个讲话稿摆在显要位置,可见对这种理念的倡导与践行。看到这样的讲话稿,我很感动,因为参加过很多次毕业、校庆典礼,我们熟悉的套路是,学校培养了多少“985”“211”本科生,多少博士院士,多少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再不济的话,也是高考一本二本突破多少人,达线率提高多少,等等。

孔校长竟然在毕业典礼这样隆重的场合褒扬做乘务员、清洁工的校友,看似“寒碜”,但在孔校长的眼里,只要能有健康的体魄、平和的心态、善良的本性,即便工作平凡又普通,一样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相比之下,在我们的话语中,除掉内容空泛之外,观念是不是偏颇与落伍?那些只能进普通院校或不能升学的大多数学生,从中得到的只有挫败感。学生以这样的心态走进社会,要做到敬业乐业、不卑不亢,真的很难。即使在竞争中看似胜出的年轻人,如果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不能认识到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他们就可能高居云端,自视甚高,不能放下身子走进现实中,这对他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重新“归队”,成为近期“五育”中被讨论得最多的一个。

我想起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的退休职工袁苏妹。香港大学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袁苏妹1957年随夫加入港大,担任服务员及厨师,一直工作到73岁退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

居澳期间,我对从事服务行业的员工的认识有了彻底的改变,可以说,每天的好心情就是从他们的言语行为中获得的。我去各学校上班,迎接我的门卫都会主动为我拉开大门,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用英语、粤语或者普通话轻声问候。每天早晨,在我到学校之前,办公室早就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空调开启,热水已经放到桌子上。厕所虽然很少使用,但早晚两次的清洁绝不马虎,让我感觉学校就像家。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幼稚园的孩子不小心把饭给撒了,食堂的阿姨拿着纸巾帮孩子一点一点地擦净,并又给孩子盛了一碗热汤,一勺一勺地喂,这是妈妈般的温暖呵护啊!有人说,在这些私立学校,干不好就得走人,我看到的却是,学校每一个员工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当然,我同样在孩子们的眼里看到、言语里听到他们对服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尊敬。工作没有贵贱,身份没有高低,敬业就是崇高,每一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尊严。

可在内地的教育情境中呢?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不好好读书,就要穿草鞋,种一辈子田。一位做瓦匠的家长批评儿子不读书:难道你想和你爸一样做一辈子瓦匠?一位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你这水平只能考师范。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了自己的职业尊严,又怎样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教育本质上就是示范

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某种特质的人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最初阶段是模仿。与言传相比,身教的影响更加根深蒂固。

在澳门,大家用餐结束之后,都自觉地收拾眼前的残渣。在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地方,看到父母和孩子清理餐桌的场面,我为之动容,因为这样的小细节,比任何的说教都有力百倍。在学校,每次午餐结束,教师们都会把自己的杯盘收拾干净,非常整齐地摆放在筐子里,桌子保持得干干净净,不留半点残渣和油渍。这些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看那些幼稚园的孩子,身高比垃圾桶还低些,也一样双手高举自己的碗勺,尽力将残渣倒入桶中。

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教养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

有些学校,还有专门饮水和进食的隔间,那里有饮水机、电磁炉和微波炉。我经常看到教师出入其中,但每次进去,里面都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在洁净的环境里大家不会随手抛掷,在寂静的空间里大家也不会大声喧哗。

在澳门,我绝少看到家长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乱扔垃圾等“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澳门经常受台风影响,大雨滂沱是常有的事,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在风雨中排长队等车的景象,很是感动。在公交车上,家长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发信息,有的听音乐,也有的彼此交流,但都是压低声音,轻声细语,绝不会打扰别人。

这就是教养。在这樣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然会有公民起码的规范,坏不到哪里去。

四、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倡导人本的回归,倡导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更不会和谐。即便是犯错的学生,一样需要受到尊重。

澳门学校里有很多被隔离出来的狭小空间,最小的仅容两椅一几,最大的差不多能容下五六人,里面布置得都很简洁雅致。这里是师生私下聊天的场所。学生被训导、聊心事、问作业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既不干扰别人,也不被别人干扰。最重要的是,这种安排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即便是犯错了,批评也是私下的。

回来之后,看到很多教师在办公室发飙的情形,有教师甚至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摔孩子的手机,体罚犯错的孩子。我看到一位男教师让三个孩子半蹲在办公室,孩子们被折磨得大汗淋漓。我告诉他:这样的冷漠是会传染的。

澳门每所学校在门厅或学校里最显眼的位置都建有特制的橱窗,里面摆满了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奖杯与奖牌。能够看出,参与活动的人数很多,活动举办非常频繁,获奖的种类极为丰富。这些奖牌的背后都是学生努力的汗水,每一枚奖牌背后的付出都应得到尊重。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最近几年的奖杯底座都贴有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个奖杯的来源、学生在比赛中的视频及颁奖的过程。我想,这不就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吗?可以作为未来升学的重要凭证。

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教师们的精心培育和历届学子的努力分不开,学生的种种能力和情趣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逐渐养成。重要的是,获奖者本人也在这样的褒奖中获得自信。学生在校时,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自豪,因为他们为学校争取了荣誉。他们走出学校,对学校充满感恩,因为在争取荣誉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种种能力。

内地很多学校也喜欢在学校门厅里悬挂各种荣誉,诸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先进集体”“示范学校”等,这些荣誉固然重要,但荣誉本身是集体的、笼统的、抽象的,绝不像那些奖牌、奖杯指向小众,甚至个人。

任何方式的教育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本心,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寻找自己的教育方式。

【吴贤友,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荣誉澳门学校
荣誉时刻
澳门回归日
荣誉背后
学校推介
荣誉
她们与荣誉如此接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