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为内容的生活教育体系构建

2019-12-02刘琴茅剑英

中国德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生活

刘琴 茅剑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下,能够实施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足半数,而喜欢劳动、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仅占两成。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孩子劳动呢?一段时间内对于中小学生教育唯分数论的片面认识,使得更多的成人剥夺了学生劳动的机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几乎都忽视了教育的初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如何改变现状?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明确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儿童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获得生活体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从而培养儿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以上认知,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主张“好好生活就是教育”,办有生活味的学校,学校以“劳动”为内容构建生活教育的实施体系。

一、构建校本生活课程,劳动教育进课堂

课程建设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更是学校迅速发展的关键。学校坚持课程兴校,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地方课程特色化。在开齐开足劳技课程的同时,开发了“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依托校内民间艺术博物馆,开设了民间艺术课程;依托生活馆和校外资源,开设了财商课程、玩转地图课程和创客课程等。多样化课程的开发,为劳动教育的探索开辟了实施途径,让学生的劳动体验真实落地。

1.二十四节气课程,节气劳动体验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农耕生活中每年循环往复的节点,每个儿童都可以从二十四节气中去感知生活的变化、时节的变换,把它们内化为生活的智慧。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通过阅读节气古诗、了解节气民俗、分享节气故事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而节气劳动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如立春做春卷,雨水制作雨量器,惊蛰制作水果电池,春分挖野菜,清明采茶叶,谷雨种瓜点豆,立夏编网袋,芒种插秧,处暑制作荷花灯,小寒制作腊八蒜,等。学生们在劳动中了解农事、物候现象和风土人情,走进生活,做节气美食,开展民俗活动……“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课程打通了学科与生活、与自然的通道。

例如:在节气劳动“小小蝌蚪,乐享农耕”中,学生们来到苏州龙韵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试验田,看农民伯伯示范插秧,参观现代化的机器插秧,实地体验插秧这件农事。学生们学着老农们的样子,分开腿,弓着腰,左手捧秧苗,右手分秧苗,再用两根手指夹着秧苗,按一定的间距往水田里用力插。看到自己插成功的第一株秧苗,学生们很有成就感,插得更卖力了。他们不仅从插秧中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还深刻地认识到要根据物候变化科学种地,才能换来盘中餐。此外,他们更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

2.民间艺术课程,传统文化美化生活

蘇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城又濒临东渚、镇湖、光福等孕育优秀文化的小镇,这里卧虎藏龙、人文荟萃。民间传统工艺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在这里,学校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掘地方民间文化,邀请了一批民间工艺大师共建民间艺术博物馆,实现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双向互动及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校民间艺术博物馆陈列了缂丝、刺绣、核雕、玉雕、砖雕等17种独具苏州艺术特色的手工艺作品,小小的博物馆就是学生接触家乡民间工艺的一扇窗户,学校依托民间艺术博物馆开启了刺绣、扎染、编织、核雕等劳动选修课程,提升学生们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徜徉绣品街,品味苏绣韵”课程中,国绣社的课堂就设置在了刺绣大师的工作坊。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欣赏了大师美轮美奂的绣品,更得到了绣娘手把手的指导,一边静心分线、穿针引线,一边还和老师们交流刺绣的针法,大家对刺绣充满了好奇与期待。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习,学生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文化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校本财商课程,岗位劳动乐享生活

学校开发的财商课程旨在提升儿童的公民素养和财经素养。本课程主要从自我探索、权利责任、储蓄消费、计划预算、儿童创业这五大板块实施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理财本领的同时对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主动承担团队的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随着财商课程的实施,校园虚拟货币—蝌蚪币诞生了。学生们通过自身的进步获取蝌蚪币,用蝌蚪币在校园中学习理财、获得奖励、获取机会、自主创业。此时,校园就成为了一个小社会,这里有银行、超市、邮局、拍卖行、电影院等,而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就是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提供服务、锻炼能力、收获喜悦。

例如:影院和小讲坛的承包权是要靠竞聘获得的,而想要获得承包权就要对后续需要付出的劳动有较为全面的规划。竞标会前,学生们调查研究、精心策划、合理分工,制订周详的方案。竞标会上,他们用精妙的阐述打动大众评委,最值得点赞的是学生们的行动力,在获得承包权后,他们紧锣密鼓地做好设计票面、卖票、宣传、安排活动现场等各项准备工作。这不仅是一种服务性的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充满了创意和智慧的脑力劳动。

教育是什么?怀特海说:“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凡是经历过科小创业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定会铭记小学生涯“商海之战”带给他们的泪水和欢笑。

二、设立专属生活日,劳动教育有趣味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陶行知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经历内心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进等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1.校园生活日,将生活浓缩在一天中体验

在科小每学期总有这么一天,学生不用背书包,不用坐在教室,他们可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生活日指向儿童生活认知、生活技能、生活交往,完成从情感到行为技能的全方位体验。

一年级开展了整理书包、穿鞋带、叠衣服、系红领巾等比赛,培养学生们的自理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二年级“厨房小帮手”的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三年级开展了生活小实验的活动,培养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奥秘的兴趣。四年级的“美味寿司宴”,家长和孩子齐上阵,介绍寿司文化,品味多味寿司。五年级开展了“健康生活课堂”活动,邀请医生给学生们做“第一时间救援”“擦亮心灵之窗”等微讲座,丰富学生们的健康知识。六年级开展了“我来钉纽扣”活动,反映了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勞动技能,增强了劳动意识,提升了劳动能力,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2.研学生活日,最美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是最宽广的课堂。每学期学生都有一天,走出校园参加研学活动,学校从前期活动线路的考察、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活动后的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努力形成科小研学活动日的特色,丰富研学活动日资源库。每一次的研学活动不但给学生们提供了极好的亲近生活的机会,更给学生们劳动实践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最真实的自然课堂。一年级职业体验、种植多肉;二年级学习木刻年画;三年级制作蜜蜡;四年级制作墨攻抛石机;五年级烧菜饭、挖红薯;六年级制作金砖。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最美的生活教育。

3.亲子生活日,亲情在共同劳动中升华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学校大力支持并指导节假日中各班级的亲子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同伴快乐成长、主题研究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公益志愿服务和健康生活方式等。

由家委会牵头的亲子活动,更多地融合了劳动教育。植树节,种下一株株小树苗,希望它们快快长大,为地球妈妈再添一份绿意。端午节,包了粽子送给消防英雄,感谢他们的出生入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和无数家庭的幸福。夏至时节,亲子手绘折扇,送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去一份清凉……亲子活动日,为孩子和家长搭建爱的桥梁,孩子们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里,身心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宽,生活技能与日俱增,爱人爱己的能力由此生长。

三、建设特色生活馆,劳动教育有阵地

劳动教育需要有特定的情境,学校是公共教育的主要机构,蕴涵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建校以来,科小不但建设了宽敞的“衣食住行财”生活馆和智能暖棚,还建有科小邮局、小蝌蚪电视台、行知农场、涂鸦墙等体验阵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场馆里进行交流、思考、实践、体验,在真实生动的环境濡染下获得认知、丰富情感,提升综合素养。

1.校园生活馆—劳动教育体验馆

践行生活教育,从玩转“衣食住行财”走起,学校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场所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真实地还原出一个微社会。

衣馆,是一间艺术的殿堂。服装剪裁、扎染、编织都在这里开展。这儿能让学生们成为乐于动手的巧手设计师,能激发学生们创造美好的潜能。食馆,是科小的美食圣地。学生们在这里上劳技课和社团课,师生一起动手做汤圆、包饺子、包粽子,享受美好生活。住馆,是劳技培训阵地。木工、手工、3D打印和创客等课程在这里开展。学生们做好的家居饰品在住馆展示。行馆,是供学生们上玩转地图课程的场所。这里陈列着许多地图,从地图入手,了解家乡、认知中国、走向亚洲,从而引发学生们探索世界的愿望。财馆,就是科小银行。这里开通储蓄、兑换、贷款、领奖业务,学生们在这里服务,也在这里收获。

学生们在生活馆的体验中感知劳动的美、创造劳动的美、品味劳动的美。这些体验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劳动教育可谓益美。

2.智能暖棚—劳动教育科学宫

苏州市“菜篮子”工程进校园启动仪式上,科小智能暖棚成为首批入选的校园实践基地。最重要的是在这方土地上,学生们不仅了解到水培、土培的种植技术,还根据季节的不同,利用先进的科技为植物测量湿度、温度,调节光照的时长,为植物的生长保驾护航。

在智能暖棚里,学生们研究中草药,上二十四节气课,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习种植技艺。此外,他们还可以用自己挣来的蝌蚪币,买几颗“孝心菜”,带回家炒一盘绿色美食,与家人分享。用身体去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既能让学生们爱上劳动,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明白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的道理,此可谓益德。

3.行知农场—劳动教育种植场

在科小三楼平台上,有一处神秘花园,那是学生们最爱去的行知农场。晨间“小农夫”第一件事就是来给自己的半分地浇水;午间又来这里捉捉虫,看看番茄、蚕豆长了几片叶、开了几朵花;放学了,来和静谧的园子说声再见。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因为行知农场,“小农夫”的校园生活变得格外有意义。学生们在行知农场中不但强健体魄,还可以愉悦身心,增强意志,涵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可谓益体益智。

好好生活,就是教育。孩子们是天生的实践者、劳动者和学习者。在科小的生活课程中,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以劳育人”的种子。有了这样的文化土壤,孩子们就有机会在生活中亲近自然,走进艺术,强身健体,内修品行,感受劳动的价值,享受生命的跃动!

【刘琴,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校长助理,高级教师;茅剑英,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副校长,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生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漫生活?阅快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