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9-12-02吴义春
吴义春
慢阻肺成国人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它虽然姓“慢”,患病人数却增长得很“快”,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慢阻肺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在我国,慢阻肺是我国城市居民第四位、农村首位的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患者数量已经达到约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慢阻肺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慢阻肺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在疾病早期,很多患者仅仅表现为晨起后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他们通常认为吸烟有点咳嗽、咯痰很“正常”,殊不知这可能已经是慢阻肺早期了。再等到出现活动后气喘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慢阻肺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咳嗽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干咳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表现为复发性喘息。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任何形式的慢性咳痰可提示为慢阻肺。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呈进行性加重,持续存在。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随着肺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慢阻肺患者常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引起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表现为口唇紫绀、间断下肢水肿等。重度慢阻肺患者也容易合并气胸、肺栓塞,并常伴有身体疲劳、体重下降等,全身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这三条中的任意一條,就应该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
慢阻肺等阳气虚更需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主张清热化痰,对于迁延期和缓解期需要增强免疫力,保护肺功能。这个阶段,很多患者朋友比较容易忽视,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及时扶助正气,尤其在夏天外阳充足时进行冬病夏治,可以减轻疾病的冬季复发,减少冬季发作次数,预防病情发展和加重,延缓病程,达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俗话说:阳气不足,百病丛生。“阳气”,是我们身体里一切生命迹象的推动力,好比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现在很多疾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阳虚体质的常见症状包括:
畏寒怕冷,抵抗力差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就会畏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凉,对季节转换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就着凉感冒。
气色较差,精神欠佳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女性阳虚,面色往往发白,失去红润之色,看起来就觉得缺乏血色,且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月经不调:男性表现为腰部酸痛、精稀早泄等。
食欲不畅,容易腹泻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就开始拉肚子,尤其以晨起腹泻多见。甚至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此外,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如果有阳气不足,同时伴有呼吸系统反复咳痰喘、消化系统胃痛、腹泻、妇科宫寒痛经、风湿系统关节变形怕冷关节痛、小儿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其中一项症状皆可以选择冬病夏治内服外治法,俗话说:春夏要养阳就是这个道理。
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但死亡率较高。这是因为慢阻肺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隐蔽,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当患者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使治疗陷入被动。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慢阻肺强调全程管理。短期目标为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态:长期目标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减少病死率。及时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苦于经常反复,所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可以很好减轻“咳痰喘”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