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研究
2019-12-02李婷
李 婷
(辽宁省锦州石化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血氧不足引发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属后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病情危急,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2]。近年来,临床上对于治疗该疾病逐渐应用胺碘酮,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因此,为了能进一步对该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分析对其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择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34,所有患者经过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且符合其诊断标准。对照组由21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44~72岁,中位年龄(61.1±5.6)岁;实验组由22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45~74岁,中位年龄(62.3±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心肌梗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应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44923,生产厂家:山东方明药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取150 mg胺碘酮融于2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 min,然后以1 mg/min的速度维持静点,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用量,口服胺碘酮片,20毫克/次,3次/天。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3466,生产厂家: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50 mg,静脉滴注,起始滴注维持在1~4 mg/min,慢慢可将其调节为1~2 mg/min,并将1 h内的剂量控制在300 mg以下,24 h内的剂量不可超过1200 mg,滴注时间为58~72 h。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3个评价标准,显效: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性早搏减少85%以上;有效: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性早搏减少50%~85%;无效:室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变化或增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均以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表示,经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4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轻度静脉炎,2例转氨酶升高,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而实验组患者中仅出现了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减少药量后痊愈,组间比较,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后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能够对已缺血的心肌造成严重损伤,从而扩大心肌梗死的面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极易造成病情的恶化,甚至死亡[3]。利多卡因是可卡因的一种衍生物,性状为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药,但极易产生不良反应。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减缓心室肌细胞的传导,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对缓解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从而达到消除室速的目的,能有效控制后室性心律失常,降低不良反应与病死率[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一周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十分理想,临床症状均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极少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