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管手套在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夜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02徐建建陈赛云庄嘉元
徐建建 黄 丽 陈赛云 庄嘉元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区,福建 福州 350014)
留置胃管是将导管插入胃肠道,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是临床中提供或补充营养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食管癌术后需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管不通畅或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会导致胃液潴留使胃扩张膨胀,造成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引起肺不张,同时胃液重力牵拉可致吻合口张力加大,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1]。胃管是最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之一。国内胃管UEX发生率为20.51%[2],国外高达28.9%[3]。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需重新置管,但由于术中食管肿瘤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食管癌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若再次盲目插入又可能会导致吻合口破裂出血、吻合口漏等[4],延误病情,增加治疗费用。因此,降低食管癌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率对患者的预后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小组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的792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9例,拔管率为3.7%。792例患者使用《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筛查,均无导管滑脱风险,意识和精神无异常,未达到使用约束带要求。在29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中,置管后3~5 d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65.5%;夜班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时段,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1例,占72.4%,又以23:01~06:00发生比例最高,发生16例,占76.2%。23:00~06:00为患者入睡时间,患者睡梦中自觉鼻腔异物感,手指不自觉接触导管自行拔除,但患者意识情绪正常,无导管滑脱风险,因此如何避免这些患者在23:00~06:00入睡后无意识的手部动作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是是食管癌术后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意识状态、留置胃管种类、留置胃管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干预方法:采用自制防脱管手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约束。针对术后第3~5天的夜间23:00~06:00这一拔管高危时段,采取戴防脱管手套方式。
1.2.2 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常规管道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非计划性拔管率(%)=监测期间食管癌患者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人次/监测期间食管癌患者胃管累计总人次×100%。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非计划性拔管数,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自制防脱管手套示意图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
3 讨 论
潜艳指出,非计划性拔管夜间发生率高于白天[5],研究显示示,23:00~02:00、06:00~08:00,患者多处于睡眠状态,是拔管的高峰期。这是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CO2潴留,SpO2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5]。本研究在前期对食管术后留置胃管患者进行的回顾分析发现,大部分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都是在夜间睡眠时无意识将胃管拔除,醒后对自行拔管行为不自知。
胸外科病房非重症患者一方面因留置导管、心电监护及输液等缘故,易出现睡眠型态紊乱,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自制力弱,常表现为双手不自主活动,容易造成自主拔管。另一方面,夜间患者家属精力下降,不能如白天严密看护,而护理人员按级别进行护理工作,也做不到一刻不离。
在前期病例回顾分析中,82.8%的患者并无躁动迹象,导管滑脱风险评估也无脱管风险,不需要如出现躁动的患者般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在护理工作中提前预估和判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对无高危风险的患者有学者采用在夜间使用传统的球拍式约束带进行约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自制的防脱管手套使用方便,舒适性好,减少了对手部的约束但又能提供有效防护,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适用于普通外科病房术后留置胃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