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素质拓展途径的探索

2019-11-30陈杰侯同娣

科技资讯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素质拓展共青团

陈杰 侯同娣

摘  要:该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要求,结合在学生组织的文化艺术工作实践中对学生会、学生社团两类学生组织作用发挥,对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第三课堂实践的整合,对基于德智体美四种素质的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介绍,以期能够对当前高职院校工课学生服务文化艺术育人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素质拓展  高职院校  共青团  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174-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展比较好。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等一批建设项目推动之后,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规模方面的扩展,进入内涵发展时期。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智能机器人等新的科技概念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能够在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中,完成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值得职业教育人不断探讨的课题。从大多数当前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来看,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在当前我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大部分都是由工科背景的中专院校升格而来,对于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得到的关注不多。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而高校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职能,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文化艺术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岗位迁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文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没有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主要围绕学生的技能获得开展,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比赛,学校党政往往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能够从师资、设备已经相关的鼓励政策方面,积极引导师生围绕技能获得开展教学和比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人文艺术方面的教学、比赛,往往由学校团系统负责,通常也没有具体的任务和指标,更谈不上师资队伍和资金设备的保障。在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仅仅只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而缺乏了人文艺术素质的高素质,必然导致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竞争力不足。

1.2 生源复杂的影响

目前,江苏省的高职院校中,生源往往来自中职院校、普通高中,同时存在艺术类学生放弃艺考,转为普通类高考生源参加录取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来自城镇生源的学生,往往在中小学阶段,父母组织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人文艺术类课外兴趣班;另一部分来自农村生源的学生,往往父母在外地打工,基本上没有在人文艺术教育方面的家庭引导。学生入学前的知识体系,人文艺术素质基础方面的参差不齐,必然给学校第一课堂的教学带来诸多影响。这种复杂的生源情况,也是当前工科专业中文化艺术类活动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具有一定才艺基础的同学得到锻炼的平台,另一方面,缺乏相关艺术体验的同学也能够有了更广泛更贴近的艺术体验。

1.3 教学资源局限

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通过建设新校区完成了学校的基础建设。在这种集中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中,由于资金方面的压力,学校往往优先考虑的工科教学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对于学校的文化艺术类的配套设施往往不能及时到位,校园周边的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与设施不健全。在学科门类方面,很多工科类高职院校缺乏艺术类的专业结构。在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工科类高职院校基本没有相关专业,客观上给相关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引进,以及专业教师引进后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制约。

2  工科学生文化艺术教育“二三四”育人体系的构建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推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发展,引领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在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工作实践中,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构建“两类组织、三个阵地、四种素质”的文化艺术育人体系,使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了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

2.1 建好两类组织,夯实文化艺术育人基础

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中,学生会组织和社团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常被形象地称为共青团工作的同心双圆。团中央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转发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会之间的关系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高校的校园学生文化艺术实践中,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2.1.1 学生会组织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学生会的作用在很多高职院校得到了重视,拥有良好的人才汇聚效应和相对比较好的工作基础条件。在高职院校学生会设置的宣传、文艺、体育、社团等多个部门,都和文化艺术有关,在学生会组织卡拉OK比赛、文艺晚会等为广大同学提供的文化艺术服务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成员自身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校学生中最好的文化艺术作品的交流,影响了广大同学,达到了文化艺术育人中学生自我服务与熏陶的目的。学生会通过对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的组织,树立学校文化艺术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对青年学生文化艺术素质影响的重要因素。学生会还可以通过同城高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人文艺术类专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2.1.2 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中,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是比较多的,通常能够达到了50%左右,播音、礼仪、文学、街舞、演讲、摄影、话剧、轮滑、书画、瑜伽、音乐、象棋、动漫、十字绣等多种类型。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活动实践中,鼓励学生社团举办活动,利用社团活动巡礼月之类活动平台,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不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训练的平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开展“十佳学生社团”和“优秀学生社团”评比活动,评比不仅让学生在社团管理中学会了总结,同时也有效地推进了学生社团的工作。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学校文化艺术育人的重要一环。通过学生社团还可以调动行业协会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实现校内文化艺术育人的师资有效补充,达到校内外师资交流提高的目的。

2.2 整合三个阵地,形成文化艺术育人合力

文化艺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积极配合宣传部、教务处、体育部、思政部、艺术设计系等系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学分互认,形成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学分、第二课堂文化素质学分、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学分的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合力。

2.2.1 第一课堂作用发挥

在第一课堂的作用发挥上,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限定性选修课程。每位同学在校学习期间,都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这就给所有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形成了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设置了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工科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相关专业的资源优势,在人文艺术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方面做到良好的平衡,普及教育的部分工作甚至可以成为发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

2.2.2 第二课堂作用发挥

在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上,高职院校团委可以充分利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与教学资源,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模特、手抄报等文化艺术类活动,利用纺织工程专业师资开展十字绣系列活动,利用体育部师资资源开展瑜伽、街舞、武术类学生活动,利用艺术类资源开展书画摄影活动等。团组织保障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专项经费与相应的活动场地,学生社团活动中,鼓励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相关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统一组织学生社团纳新与风采展示活动,成为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师资的积极参与,有效地补充校内师资短板。每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艺术节系列活动,是团组织文化艺术领域第二课堂才艺展示的重要平台。

2.2.3 第三课堂作用发挥

在第三课堂的作用发挥上,高职院校团组织结合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福利机构开展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文化艺术活动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也向社会传递了当代大学生的正能量。江苏团省委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点依托全国高校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招募组建100支实践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2.3 围绕四种素质,搭建文化艺术育人体系

德智体美四种素质,是十六大报告对学校系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德诲人,培育仁者;以智启人,塑造智者;以体立人,锻炼强者;以美感人,化育美者。

2.3.1 德育引导

德育引导对当前的高职学生主要体现在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以及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充分结合建团周年、建党周年、建国周年、五四青年节、毛泽东诞辰周年、法制宣传日等特殊节日,组织清明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丰富多彩教育活动;在朗诵、书法、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地方红色文化、生态文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五千年文化精粹和近代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丰富资源,是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方面丰富的素材。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是地方高校引导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途径;对于专业特色文化的宣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品质的良好途径。

2.3.2 智育塑造

智育塑造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新生入学后,适时针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引导学生正确规划大学三年生活;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创业计划比赛,让青年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思考,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在读书月系列活动中,充分利用省级相关知识竞赛平台,引导文科学生阅读自然科学和艺术知识书籍,理工科学生了解人文社会艺术科学知识。通过辩论赛、演讲、诗歌朗诵等形式的活动,让青年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思辨能力。配合图书馆开展“书库寻宝”、“优秀读者”评选之类的趣味活动,也是有效引导青年学生读书活动的良好载体。

2.3.3 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团中央开展的“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三走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得到了良好的相应。在新生入学后精心组织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是大部分高校的常规体育运动。高职院校团组织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组织开展跳绳、瑜伽、跆拳道、武术、踢毽子等系列趣味体育运动,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补充。定期组织趣味运动会暨团体心理游戏活动,不仅是三走活动的很好落实,也是学生心理压力疏导的良好载体。

2.3.4 美育感化

美育具有促进人格平衡发展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的新校区建设中,对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建设,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倾力打造“智慧型”、“园林式”、“生态型”校园。高职院校针对工科学生开展校园内环境摄影比赛、校园寻宝,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的环境美;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网络平台推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人物美;通过青年学生中进行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美。在学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充分挖掘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又准确的审美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的作用,形成美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高职院校的文化艺术育人功能,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考核、公共平台建设、教师职称晋升等方面需要给与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党政的高度重视下,团组织有着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两类学生组织指导的基础,协调各类社会力量;通过整合课堂、课外、校外三个阵地形成的合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构建包含德智体美四种素质的育人体系,形成服务党政育人中心工作的力量,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拓展必然会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成为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杰.高职院校艺术类新生素质调查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11):84-86.

[2] 陈杰,侯同娣.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菜单的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34-37.

[3] 陈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89-190.

[4] 陈杰,侯同娣.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7(4):83-84.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素质拓展共青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口译素质拓展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