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品内容在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2019-11-30丁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历史背景瑶族

摘 要: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有各自的魅力,想要演绎好一部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需要先理解作品本身内容。本文将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地域人文风俗,浅谈作品内容在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品。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历史背景;地域人文风俗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瑰宝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聚集了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欣赏作品,但由于课时和学生兴趣等,在课堂上的欣赏,只停留在学生听、老师讲的阶段。没有实践感知和深入聆听,学生无法产生共鸣。目前,民族器乐走进校园,成为了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选拔了一部分有乐器基础的学生,组建了一支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随着乐队的发展,老师也发现对作品的演绎不能只是反复练习,也要对作品内容有深入了解。下面本文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地域人文风俗的角度,对其进一步分析,浅谈作品内容在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一、作品内容在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学校组建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学生参与其中往往只关注最终呈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而忽视了演奏前所应该了解的作品内容。作曲者在创作时可能从最初的动机就埋下了伏笔,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给了他启发。只有通过前期的了解和内化吸收,才能将作品理解的更透彻,演奏起来才会充满灵魂和情感。

(一)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品内涵

中国音乐的发展已有千年历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会结合某一时间段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中国民族管弦乐曲。

《红旗颂》将重大历史题材与管弦乐相结合,在中国是首创,对于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的。吕其明先生在1965年创作出这部宏伟巨篇,反映了深刻的历史沉淀和思想内涵,深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迎来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不断提升和繁荣阶段。毛主席提出“双百方针”为我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音乐艺术家们纷纷以音乐形式记录下这段艰辛却充满希望和热血的历史。老先生殷切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时刻牢记那些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们不能忘记他们在解放战争中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目前在乐队的学生都是“00后”,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只知道,没有亲身经历,演奏出来的乐曲听上去只有音量高低,没有内化的情感。作者其实是在向大家展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伟大场面,每一声部的进入、每一个乐器的出现都在歌颂伟大祖国。《红旗颂》这部作品的宏伟程度,并不是单纯的靠声部进入或者演奏音量能表达的,其历史背景是每一位国人应该牢记在心中的。虽然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但这段历史是不能忘记的,通过前期对作品历史背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聆听,在听的同时结合历史思考,这样真正从内心理解作品内涵,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音乐演奏出来表达情感。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简单易懂、曲调丰富、节奏性强的作品。该作创于1976年,在经历了十年政治和精神上的压抑,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得到解放,他们根据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作者参加两次群众大会后,深受鼓舞。回想多次在祖国南方少数民族看到当地群众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场景,再联想到这个好消息,形象地刻画出全国人民欢庆的画面。作品起名为《北京喜讯到边寨》,体现了“北京”在少数民族人民心中的分量。苗族以激情高昂的飞歌著称,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作品主素材就是从这两个民族的音乐中提炼出来的。旋律优美辽阔,彷佛将我们带进中国南方边寨的华丽的舞蹈场面。作曲者用幽默的曲调、轻松的节奏刻画女性舞蹈形象,男性舞蹈形象则是粗犷奔放,热情洋溢,也有男女對舞场面。情绪逐渐浓郁,不断热烈,最后形成群体的狂欢。整个作品旋律舒展,曲风明快,音乐在嘹亮辉煌的高潮气氛中结束。

全曲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热闹的氛围。但乍看题目,很难猜出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想表达的喜讯又是什么。学生在演奏时表达的喜悦是浅显的,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喜悦从何而来。谱面上的艺术处理只是从技术上帮助学生完成作品,要想真正的走进音乐,或想感染听众,不可或缺的就是演奏者本身对作品内涵的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族管弦乐的历史背景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让学生会忽略作品内在,不管是演奏还是欣赏,都停留在表面。特定的历史环境赋予乐曲强烈的时代感,自然其名称也具有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历史意义。所以了解一首作品的历史背景,能帮助学生改善这种现象。对作品了解的越深,内化的知识也越多,无形中的演奏也会更有感情在。

(二)熟悉地域人文风俗,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来源民间劳动,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它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我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都是相当丰富多样,各地的音乐都融入了当地独特的地域人文风俗。

《春节序曲》就显著的体现了音乐的地域人文特点。作品素材来自陕北民歌,其中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歌舞形式。这部管弦乐将陕北秧歌调作为主旋律进行创编,恰当的引用秧歌节奏构造出陕北人民春节的热闹场面,也表达出人们热情欢快、幸福的音乐情绪。这首管弦乐曲中体现陕北秧歌音乐的特征,“过街”铺垫了整首乐曲的主题为明快活泼,情绪高亢;过渡用双簧管配合弦乐描绘出“大场”舞蹈的场景,表达出热爱人民、土地、生活的情感;“小场”则以两三人表演为主,以简单的歌舞构成,进一步体现春节时人们载歌载舞的欢愉情绪。

春节,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但大家离最初的春节越来越远,脑海中的场景也是最新潮的,通过了解《春节序曲》的地域人文风俗,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感受乐曲中对“家”的刻画。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以家为重,无论“大家”还是“小家”,这种思想都是慢慢沉淀,一代一代遗传的,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旧保留在中国人民内心的最深处。《春节序曲》中熟悉的秧歌曲调、节气的鼓点塑造出典型的中国家的意向。陕北音乐的独特魅力就像陕北人民一样,热情、淳朴、亲和力十足,早已融入生活中,这首乐曲也给予海外游子许多安慰和寄托。作者把陕北民歌融入其中,形成了充满浓郁地方艺术特色且极具深情的作品。在中学生管弦乐队中演奏这首乐曲,很大程度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也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了一份力。

瑶族是中国原住少数民族,除中国外,各个国家都有瑶族聚居,认识的不多,但听过《瑶族舞曲》的却不少。其中《瑶族长鼓舞》就是以广东粤北瑶族民歌和瑶族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后来经过改编、整理,发展成为管弦乐曲。作曲家通过波浪型的旋律使人想起纯朴秀丽的瑶族姑娘优美的舞姿,通过弦乐器拨弦音色模仿瑶族长鼓独有的敲击声。整首乐曲都洋溢着瑶族民歌的基本音调,向听众展示了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场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瑶族的地域人文风俗,从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表达了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时代精神。作曲家还根据乐器特点,在乐曲中编配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其更加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获得了国内和国外音乐界的喜爱和赞许。

学校教育是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民族音乐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它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各作品的地域人文风俗,再结合实际的乐队演奏,能很好的将文化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又能很大程度的弘扬民族文化。

二、结语

在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我国本土文化持续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化冲击。青少年的目光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从而忽略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学校组建中学生民族管弦乐队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对作品的演绎,使更多人了解民族乐器,欣赏民族作品。学生在作品演奏前,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更能把握作品内在涵义并转化为音乐情绪,使得作品更加完整和生动。深入作品的地域人文风俗,其实是理解中国各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弘扬与继承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 李严梅.管弦乐《红旗颂》的艺术风格分析[J].黄河之声,2016(03):61.

[2] 朱泓桥.管弦乐作品器乐化的创举——以手风琴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为例[J].大众文艺,2011(09):30-31.

作者简介:丁钰(1995.02-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市河海中学,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生民族管弦乐校本课程的开发。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历史背景瑶族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管弦乐队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