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素养引领下的高校教改工作

2019-11-30杨忠儒

学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教学改革

杨忠儒

摘 要:高校教学改革工作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角度进行更多的改革尝试,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教学向创新素养的培养进行意识和精神的重视和转变,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要用创新素养的培养引领高校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使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意识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素养;大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3-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78

围绕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要从创新的角度寻找更多的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性的工作,在从传统教学向创新引领性教学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其次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教学教法,努力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走出一条更富实效的创新路径。

一、培养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素质,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工作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延伸。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收获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具体的改革实效,我国在创新创造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强调创新发展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改革工作要从注重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向培养学生进一步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方向进行转变,以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作为高校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和弊端,具体体现在学校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不够。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我国传统教育,可以说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反映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思想、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等。

多年来在如何进行高等教育,以什么样的理念来进行高等教育等问题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尤其从西方国家学习来更多的先进经验,给我们国内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的经验范本。比较教育研究告诉我们,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非常明显,忽视对学生将基础知识和技能向创新解决问题角度进行转变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美国高校就读的时候却表现平平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我国大学的教学改革工作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从教学方法创新,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和激发,从考试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教学和制度创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创新更多具有本土化的教学新模式,让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通过查阅关于创新创造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新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应用的角度,而且要从创新应用的角度改变原有死板的课堂授课模式,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加强学校与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必须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灵活高效作为教学工作创新的重要特征。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创新编排,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能够带着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进行学科的专业学习,并鼓励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创新创造,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工作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这一核心点,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的实际行动中进行有效的转变,并且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来较高的成就动机,以创新创造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更高要求。

二、教师要在创新素养教学改革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要培养创新的人才,而如果学生自己不想创新,或者认为自己没有创新的可能,那么教师的创新教学改革举动也难以收到实效。所以,教师作为主导者,要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而且创新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成就体验,提升学生的自尊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所以,在创新教育方面,教师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研究资料,并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宣讲和行动上的指引。

1.教师要注重塑造学生具备创新型的人格特征。高校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主导者,在学科专业能力方面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将自己的创新品质融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且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带去更多创新的指引,那么,学生也容易在思想和行动上具备更多创新素养的特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平衡的控制结构,经常鼓励学生阐释适当的归因,并对准确的归因进行强化,从而使学生成为内部控制者,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自我责任定向、较高的成就动机。另外,教师要有足够的敏感性,发现那些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的学生,了解他们之所以被动学习的原因,从而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促进他们创新素养的提升。

2.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促进大学生创造动机的形成和保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领导者,在学科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领导者的重要影响。创造活动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都以动机的形成作为动力。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方法,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其一是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讲授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架构,并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增强他们内在的问题解决动力。通过开展学科创新成果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带着创新的意识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借助自己专业所学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更加有效的办法。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教学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路径分析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