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2019-11-30蔡玲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蔡玲

摘    要: 本文以国内外二语学习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黔南民族地区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初一学生的学习动机趋向表层化,学习观念不正确,学习策略使用欠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黔南民族地区    初一学生    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初一年级是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是小学和初中衔接的关键性学段。初中与小学在英语学科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初一学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由于学科增加及英语知识的增长,对英语学习感到不适应。

外语教学,无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都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所以,学习者因素作为制约二语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只有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使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尝试结合问卷和访谈,对黔南民族地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特别是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理论基础

根据文秋芳关于学习者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者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指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学入学考试的中英文成绩、学英语年限等。后者指那些学生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2]。由于学习者能对可控因素施加影响,即学习者可控因素具有调节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学习者因素的研究中,本文着重研究学生个体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等可控因素。

所谓动机,就是:(1)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2)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一定的努力[1]。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3]。学习动机体现在英语学习中就是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英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因为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二是因为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兴趣、增长知识等。前者称为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e),后者称为深层动机(deep motive)。从逻辑上说,表层动机没有深层动机有持久性,因为表层的刺激有一定的时限,而深层的非物质刺激通常没有极限。单纯依赖表层动机学英语的人,以取得外部物质条件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缺少主动精神,有很大惰性。具有深层动机的人通常以能否掌握和运用外语为最终目标,他们对平时的外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想方设法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外语[4]。

观念是一种价值体系。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某个问题所形成的一系列看法[4]。英语学习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或别人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看法体系。本文主要涉及文秋芳提出的语言学习观念。语言学习观念是指学生对如何才能掌握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张。语言学习观念包括:形式操练观念(认为通过传统的方法来学习单词、语音和语法知识非常重要);功能操练观念(认为大量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是关键);依赖母语观念(认为以母语为中介是学好外语的捷径)[5]。

Oxford[6]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容易、更快速、更愉快、更自主、更高效而采取的特定行为或行动。”目前,国内外学习策略的分类并不统一,仍存在争议。基于多位学者的研究[4][7][8][9],本文把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而采取的策略,包括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等[10]。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联系,往往运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调整、控制自己情感的策略,比如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敢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监控并调整英语学习中的情绪等。社交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保证交际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传递及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维持交际而采取的各种策略[11]。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黔南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问题:1)民族地区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何种学习动机?2)民族地区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持有何种学习观念?3)民族地区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學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市(都匀市)3县(惠水、贵定、瓮安)4所初中学校的622名学生。调查在初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进行,主要是因为初一学生在经历了近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三)研究工具

1.问卷的结构

本文使用的测量工具为《民族地区初中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表》。此问卷是在参阅相关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初一年级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而成的。初始问卷设计完毕后,对200名学生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同行专家的审阅意见最终形成研究的正式问卷。问卷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校、性别等内容。第二部分调查英语学习动机,共6个题项,分为两种动机类型: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认为哪项最适合自己的情况,就在哪一项上打钩,数目多少不限定。第三部分调查英语学习观念,由12个题项组成,按照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和母语观念三类进行调查。第四部分是对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有12个题项,按照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四类进行调查。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制量表(Likert Five-Point Scale),从“完全不适合”( 1 分)到“总是适合自己”( 5分)进行统计。

2.问卷的信效度

本文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第三部分(学习观念)和第四部分(学习策略)预测的总体信度α分别为0.729和0.821,正式问卷这两部分的总体信度分别为0.814和0.863,说明问卷可靠。同时,本问卷是在借鉴被广泛采用的成熟的调查问卷及对学生进行访谈等定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好以后,请四所中学担任英语课的老师让其任教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填写问卷,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共发放622份,收回62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的问卷,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有601人,有效率为96.6%。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 16. 0对问卷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公共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调查

通过分析各类学习动机被研究对象选择的频数及所占百分比,可知研究对象在学习动机中的选择依次为:“对学习英语感兴趣,觉得这门课程有趣”(89.18%)、“为了考入高中”(85.19%)、“提高英语能力,更好地运用英语”(82.02%)、“为以后找到好工作作铺垫”(65.06%)、“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31.95%)、“阅读英语文献、观看英语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16.14%)。在六个选项中,相当多的学生选择“对学习英语感兴趣,觉得这门课程有趣”这一项,比例高达89.18%,紧随其后的是“为了考入高中”这一项,比例达到85.19%。

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各类动机类型比例,得出一个稍显“意外”的结果,拥有深层动机的学生和拥有表层动机的学生各自占全部人数的50%。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新的学习材料抱有好奇和新鲜感,存在较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初一的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等方面较之初二、初三的英语课程在难度上相对容易。在学业负担较轻的情况下,初一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受到各种考试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英语。

(二)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观念调查

根据对调查问卷中第三部分的整理,由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测试的三类学习观念中,形式操练观念的平均值最高,为3.98,表明初一学生可能受以往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对于单词、句型、语法、朗读和背诵等形式的学习比较重视,相信要学好英语就得花时间记忆词汇和短语、积累语法知识。此外,因为受中国以往语文学习对朗读极其重视这一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认为朗读是记忆英语课文的好方法。初一学生对形式操练观念持肯定态度符合初级阶段学习者的特点—认同大量的记忆和反复性训练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数据显示,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越来越新,因此,学生在重视语言功能和使用母语方面得到英语教师正确的引导。功能操作观念的平均值(3.81)说明学生普遍认识到进行大量听说读写交际实践活动对学好英语十分重要。母语观念的平均值相对最低,仅为3.16,且标准差较大(1.002)表明学生对通过翻译方法来学外语并不认同,认为以翻译为手段学习外语不是好方法。但同时,母语观念的平均值超过3,说明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在理解外语材料和用外语表达时较多依赖母语,在实践中难以摆脱对母语的依赖。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要想摆脱母语理解另一种语言并非易事。总之,初一学生虽然认识到进行大量真实交际活动对学好外语的重要性,采用翻译方法学不好外语,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以往的学习活动仍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形式,母语仍是他们依赖的语言。

(三)民族地区初一英语学习的学习策略调查

通过问卷中第四部分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到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策略使用情况。参照Oxford(1990)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平均分的解释,从问卷第四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不高,学习策略使用的总平均值仅为3.12,属于“有时候使用”的范围,并且在所测试的四项学习策略中,平均值的范围是2.83—3.46,没有一项是被学生经常使用的,这说明初一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一般,情况不容乐观。学习策略的低使用率可能是由于刚迈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还处于模糊阶段,缺乏学习策略知识,学习策略尚未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從各项结果看,认知策略的平均值最高,社交策略紧随其后,管理策略居第三,最少使用的是情感策略。具体分析如下:1.在认知策略的三个测试项目中,“记单词时,我会联想到有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的平均值(3.11)和“在课文中碰到生词时,我从上下文中猜意思”的平均值(3.19)都低于认知策略的总平均值(3.46),但学生对“用重复多遍的方法来记生词”的使用水平却高达4.07,不仅高于认知策略的总平均值,而且是12个所测策略项目中使用水平最高的一项及唯一一个达到“经常使用”水平的项目。学生在认知策略使用上呈现的态势可能是传统的认知习惯所致,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想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2.相关数据显示,民族地区初一学生使用管理策略的频率(3.05)仅是达到“有时候使用”的水平,表明虽然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但管理策略的使用尚未形成经常性的学习行为。3.调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较少使用社交策略,使用频率为3.12,说明民族地区初一学生在阅读或听英语材料时对含混现象的宽容度偏低,难以消除某个生词或句子的影响。此外,在中国学习英语,一般情况下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际需要。走出课堂后,难以坚持大量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12]。4.调查研究还发现,情感策略在所测试的四个策略中的使用频率最低,仅为2.83,说明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策略的使用不足,学生在克服焦虑、鼓励自己和控制情绪等方面有所欠缺,不够自信。

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表层化,学习观念的不积极和学习策略知识的欠缺,已成为民族地区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针对上述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第一,有效激励学生的深层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首先,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有挑战性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智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其次,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要生动诙谐并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深层动机。再次,在编写、选用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提供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材料,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最后,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和高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录像、电影,或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士做讲演、进行演示等多样的材料呈现方式维持学生的兴趣。

第二,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念。要培养初一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教师要加强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掌握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注意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备课,淡化母语教学。其次,教师要在学生入学伊始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把对学习观念的灌输融入日常教学中。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观念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观念适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授学习策略。英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英语教师自身应拥有学习策略意识和策略培训意识。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将传授外语知识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融为一体,把学习策略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和长期教学任务。其次,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对整个中学生活充满期待,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策略培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又有成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其避免学习策略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注释:

①受版面限制,问卷数据图表未在文中呈现,感兴趣的研究者可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6-53.

[2]Wen, Qiufang. Advanced level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of Modifiable Learner Variables to Learning Outcomes[D]. Hong Kong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1993.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5.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74.

[5]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6]Oxfor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9.

[7]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Mass: Newbury House, 1990.

[9]Wenden, A,Rubin, J.. Learner Strage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M]. NJ: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7.

[10]鲁莉.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J].外语教学,2009(6): 80-83.

[11]程晓堂,郑敏.英语语言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2-33.

[12]文秋芳,王海嘯.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4):61-66.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7年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初中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实证研究”(2017B002)的阶段性成果,得到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教育学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