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阅读给小学语文助力
2019-11-30巴连祥
巴连祥
摘 要: 小学语文是百科的基础,基础不扎实会直接影响所有学科的学习。有的小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厚,可以借助阅读引起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阶段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其在对知识和书籍的好奇心驱使下阅读,会逐步提高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反思质疑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学习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是吸收“营养品”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营养”需要从小学就开始汲取,否则会导致“营养不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巧妙利用阅读学习语文,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小学语文学习,更需要阅读助力。
一、阅读给小学语文助力的可行性
(一)较少的课业量给阅读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相比初中、高中,小学的课业量较少,课余时间多,给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上的保障。虽然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可是到了初中、高中,往往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使一些想阅读的学生“望书兴叹”。但小学时段不同,只要想阅读就有时间。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百科全书、作文大全,只要是内容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就可以阅读。根据学生的喜好,可精读,也可略读,不必过于追究,起初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有了阅读兴趣,学生会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如果小学阶段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那么不仅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会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阅读让初识字的小学生获得成就感。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对于阅读也是一样。幼儿园不识字,不会阅读,但上小学后,开始习字,家长及时配合教师,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先易后难,并及时鼓励表扬。相信丰富多彩的书籍不仅会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认识世界的一草一木,科技的神秘莫测,以及人世间的是非曲直,而且会让小学生收获初识字后的成就感,可以很好地巩固所学字词,还可以提前认识许多没学过的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料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
一些小学家长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回家先做数学作业,再做语文作业。究其原因是数学简单写得少,做起来速度快,学生就爱写;语文需要抄抄写写,很累人,特别一个字要写很多笔画,看起来简单几个字却要写好几页,所以大多数怕写语文。长此以往,将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有效利用丰富多彩的阅读唤醒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今天徜徉在童话王国,明天遨游在科幻的世界,明白语文学习写字不是全部,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现象等待他们去探索、去挖掘。由此让他们觉得语文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天地,不再枯燥乏味。
二、阅读助力小学语文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推进阅读助力小学语文学习,要体现“四个三”。
引导小学生阅读,要从“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利用阅读文本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在阅读和生活体验中经历语文学习实践过程,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真情和激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相互融入。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字词,懂得咀嚼回味;要品味句段,培养语感;要整体品读,读出意境、品出意味、悟出方法。
注意引导小学生从感悟、积累、运用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悟情、悟理,进一步积累文化知识,积累生活认识,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小学生的阅读基本要经历三重境界。即小学生从懵懂的阅读到自主感悟再到自觉阅读的过程,类似于王国维所述的读书的三重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适时引导学生将阅读习得与生成转化为语文素养。
(二)引导小学生阅读,要发挥自主性、开放性、民主性,做到“四个动”。
要想使阅读真正助力语文学习,就要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可太難而使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集体思维过程。
小学生阅读绝不是“哑巴”阅读,教师要调动学生“动口”。首先,不能用“老师讲”代替“学生读”,教师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仅要鼓励学生开口读书,放声读书,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其次,阅读要与口语交际训练融合,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将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利用课本剧表演、诗文配画、模型制作等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只有“动情”,才能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只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
(三)重过程也重结果,要达到“四要”。
对待阅读,首先观念要新,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打破以往教材垄断课堂的限制,合理开发阅读资源,强化导学功能,避免出现形式化、走过场、零碎化、杂乱性和片面性等问题。
其次是方法要活,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年龄及不同的读本采取具体方法,重文本、重整合、重自学、重指导、重积累、重运用,注重方法的开放多变、灵活多样。
再次是过程要优,阅读目标要集中、明确、恰当,预设与生成要合理有度,可适当留下空白,用弹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坚持和文本对话。
最后是效率要高,小学生阅读要立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立足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阅读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得到加深、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三、阅读助力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动手找出“自己人”和混淆在其中的“敌人”,为识字学习助力。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最好的习惯是随手记笔记,把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精辟语段、体会感悟随时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小学生刚开始阅读学会动笔,不仅要找出“自己人”,即自己喜欢的词句,更要找出混淆在文中的“敌人”,即生僻字或者自己还识记不准确的字词。面对“自己人”要把它们熟记于心,以便为语文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面对“敌人”要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辨析自形,多次练习,把它们变成“自己人”。这样仔细阅读完一篇文章,不仅会积累很多好词佳句,为写作奠定基础,还会有效促进学生识字学习,坚持下来就会让学生无障碍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认识更多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为识字教学助力。
(二)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阅读方法灵活多样就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有精读、默读、略读、诵读、小组合作阅读、比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阅读。例如经典句段督促学生熟读背诵,优美文章精读、细读,读出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明白什么文章用什么方法阅读,而且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注意阅读时语气语调的变化,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内阅读的篇幅和时间毕竟有限。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赏析课文词句的技巧,也就是“授之以渔”。真正要检验这个“渔”能否顺利地“钓到鱼”,还需要引导学生用课内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灵活运用课内所学技巧理解课文内容,用课内知识带动课外阅读,才能不仅拓宽视野,而且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四)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后反思和质疑,鼓励学生把自我认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读书需要用心读,边思考边阅读,阅读时要有反思和质疑,而不是单纯地完成阅读任务。读完一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自主反思文章采用的结构形式及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思想等,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甚至质疑。教师的鼓励将是学生勇于思考和反思的“加油站”。在不断的鼓舞下,学生逐步整理、归纳一些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思维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認知策略,同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水平。例如学习《落花生》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故乡的小草》,并且把阅读理解的注意力放在综合比较这两篇文章上,通过比较阅读策略带领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在找相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这个知识性概念不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老师的指引下,在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对比下自主探究产生的,当然对其的掌握是牢固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落到实处的阅读才是踏上阶梯的脚步。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有效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识记生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由此可见,阅读的合理利用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周春英.阅读为高效课堂助力——浅析阅读如何助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5(05).
[2]黄彩艳.多措并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