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2019-11-30王芸
王芸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制造企业不断增加,为了占领市场,实现价格优先,增加企业收益,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在其经营活动中具有现实意义。面对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正确的成本核算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成本领先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采购、生产、销售这一链条与企业会计核算有著密切关系,企业会计人员责任重大。本文就这一话题展开分析,结合工作经验及遇到的问题,探讨正确的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 生产过程 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制造
一、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管理者的决策,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分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分别统计入账,然后对成本信息进行正确核算及反馈,也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正确的成本核算对企业市场定价、成本预测及内部控制能起到重要作用,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正确的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二、制造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在成本管理上重视程度不全面
成本核算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的全面过程,从原材料采购、验收、入库、领料、投料生产及生产出成品,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严格的岗位制度及人员配备。现今企业存在一人多岗,责任心缺失,达不到对数据精细认真,造成了财务人员搜集成本核算的数据有误差,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及决策。原材料采购是制造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现中小企业缺失材料采购预算成本,盲目采购,没有对历史采购原材料规格、型号、价格进行比对分析。在投料生产时,泡沫滴漏现象严重,生产过程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没有准确的原始记录,造成数据失真,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成本核算不只是对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还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员工成本意识差,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企业难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不懂得如何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不同的制造业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中小企业盲目跟从,不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去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明明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却选择品种法,而品种法适合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有的企业核算人员对生产特点没有深入研究,只求简单,所有制造费用、原材料全部放在一种产品上,没有精确计算出这种产品占用的生产时间及人工成本,没有合理地去分配;错误地认为,反正费用成本发生了,不如都摊销进去,致使产品成本不真实,忽视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关乎企业定价、市场竞争,给管理者造成决策失误,限制了企业全面发展。
(三)成本信息失真
企业成本核算离不开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包括机器折旧、维修、水电等。有些中小企业由于产品特点,会出现不连续生产的情况,在不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机器停工造成的损失,影响制造费用的比例会大大增加。有些企业依旧采用连续生产的模式来分摊机器折旧等成本,所有费用全部加在这一种或这一批产品上,没有进行适当的分离,就会使这一种或者这一批产品成本增加,影响产品定价,失去市场竞争力。成本核算人员没有正确分析造成不连续生产或停产的原因,是季节性停产还是销售业绩差,没有做到及时给管理者反馈,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有些情况是人为的不记、少记成本,使得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消耗,造成潜亏,致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没有专职成本核算人员
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中小企业如果想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水平,充分的人才储备是关键。现在的中小企业由于经济的限制,一般都是财务兼任成本核算,没有做到财务会计与成本的分工管理。财务平时涉及的都是记账问题,包括财务处理工作和计量工作,很少关心成本的控制与制造费用的分摊,不合理核算部门分工导致会计成本严重失真。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差,难以挖掘优秀的高端人才,因此,财务人才的缺失是导致成本准确性下降的一部分原因。久而久之,人才的缺失导致一些良好的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被利用,也会导致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对于成本核算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固定岗位去进行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分析。有些管理者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门槛较低,只要曾经干过财务就录用,没有深入了解财务人员的真正核算水平。
三、加强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需要所有权与管理权职责明确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存在家族化管理,许多重要岗位由直系亲属担任,企业管理机构设置不严谨,经营机制存在漏洞。笔者建议中小企业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经验、有能力、高学历的管理者,充分明确责权利的关系,注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这样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由家族管理模式化走向社会竞争化管理模式。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专业财务人员,淘汰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管理者需以最快速度融入企业,为企业所想,为企业所为,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奉献更多的社会价值,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为企业创造利润增长点。管理者还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明确控制的目标,重视内部控制;合理设置企业机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明确人员岗位相关职能,完善岗位分工,形成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加强监督力量,形成多方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企业会计工作,完善会计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定期考核指标,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保证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稳定。
(二)管理者要有规范的成本管理方式以及科技创新观念
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向管理要效益,低成本高质量战略已成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成本管理不单单是车间生产产生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成本,还包括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人力及物力的消耗。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增加企业盈利水平,提高社会影响力。为达到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各部门需要协调一致,不断学习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在生产的全过程、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规范成本核算方式。不断创新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在技术方面,企业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创新经费,采用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充分利用高科技系统,从原材料入库、出库、产成品入库,建立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核算现代化机制,避免人工核算上的弊端。准确及时高效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长久发展。
(三)建立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做的规定,是增强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創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要有具体的责任人,使各部门的责权利相结合。各责任单位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
成本核算工作,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做好记录,严格执行材料的采购、验收、领料发料、计量投料、盘亏盘盈、出入库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遵循会计核算原则,合规、合法地进行统计入账。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建立材料采购预算制度,采购部门应建立采购台账,设计价格曲线图,建立供应商体系,选择优质供应商,按市场竞争的办法在成本控制范围内取得较低的价格。技术部门要及时与采购部门沟通,根据采购的原材料及时改进生产工艺,在配料上控制成本,认真比对,杜绝浪费,以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生产部门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认真操作,计量规范,投料时严禁泡沫滴漏,防止残次品的出现;认真清点产成品,遵守出入库手续,提高成本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制造业成本核算方式比较常用的有5种,分别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作业成本法。任何一种核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制造业企业必须针对企业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核算及管理模式,确定成本管理战略。核算人员应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对各种费用的发生界定产品及部门,剔除不属于该部门及该产品的费用,然后分析和记录所统计的成本数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整理,采用企业成本管理标准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企业产品成本再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把核算人员汇总的费用进行分配,核算出各个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成本核算内容,确保核算内容全面真实,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从根本上完善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成本管理乃企业效益之源,将成本管理纳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人员做到敬业爱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中小企业要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财务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除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外,还有不断更新的财务核算办法及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提高企业核算水平。
中小企业制造业成本核算岗位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工作中除了注重培养本企业人员外,还要引进会计高端人才,使其不断交流,给企业带来更加科学的核算办法,培养更多成本核算人才,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完善的会计制度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正确的成本核算,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中小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及调整,为企业增收节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水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吉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161.
[2] 张培培.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之研究论述[J].财会学习,2017(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