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协同融合路径探析

2019-11-30张文元严玛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张文元 严玛丽

摘 要:我国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国家实际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对高校在新时代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着深远影响。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出了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教育路径,已期大学生做好新时代自身历史定位,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作出了新的历史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更加深刻认识自身在新时代的准确定位。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高校在任何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都是第一位的。新时代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就业市场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等原因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如鼎之三足,面对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新要求,将其两者协同融合起来具备可行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主体和学生受教主体重视程度不匹配

由于学历和阅历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匹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出来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高。学生是思想还未成熟且易受外界影响大的群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深受西方思潮影响的“95后”逐步出现功利化价值观趋势,出现不愿承担时代责任、奉献社会的情形,道德修养存在弱化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高甚至极力排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体分别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等日常思政教育教师。前者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相对缺乏;后者大部分未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后续继续教育和自学碎片化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理论知识零散化、碎片化,由于工作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对丰富。同时不同教师因为受教育背景以及自身实践原因存在着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新时代党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教师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固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

二、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现状

就业指导教育师资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教师一般由辅导员兼任,具备教育学背景的相对较少,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社会氛围的影响,学生在经历过十几年寒窗苦读步入大学之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觉得人生短目标已经实现,缺乏建立人生长远目标的意识,对就业指导教育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辅导员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任教,并未真正迈出过校门,缺乏企业等社会工作经历,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资源一致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资源是一致的。在教育师资上,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由日常思政工作的辅导员兼任,大部分辅导员是毕业后直接在高校工作,社会经历相对缺乏,对社会人才需求等存在认识不足。在教育能力上,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教育专业背景的只占一小部分,教育教学主要靠在职期间的培训,存在部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情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导教育核心一致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核心是促进受教主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目标一致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路径

高校日常思政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存在较为广泛的交叉融合,师资队伍主体是辅导员队伍。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开展: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的工作机制

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相对独立,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的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朋辈模范引领为契机,辅导员日常教育引导为重点,高效利用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示范,以重特大活动为载体,形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就业指导,借助就业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主体多层次联动工作机制。

(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复合型师资队伍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日常思政的专任教师,一般也同时兼任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一支具备宽口径知识储备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的关键。高校应将辅导员等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培训对口衔接。坚持校内培训校外学习并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培训交叉起来,增强师资队伍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实践研究能力。

(三)创新课程机制,搭建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协同融合研究平台

就业指导中心教研室教师一般由辅导员转岗担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课程研究能力,搭建平台将二者研究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的基础。就业指导中心教研室教师在开展就业课程研究过程中,大力开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的可行性研究,并探究科学合理的融入机制。在研究过程中与时俱进,探究出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课程融入机制。

(四)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协同融合的交叉维度

顺应时代大势,准确定位新时代高校工作内容,利用新媒体等拓展交叉维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协同融合的强力支撑。时代催人奋进,新时代是互联网深度发展的时代,作为处在时代前沿的高校教师队伍更应重整旗鼓、再次出发,深入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内涵,不断拓展二者交叉维度。

(五)优化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的重要保障。要高度重视,为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让师资队伍可以静心深入研究,增强本领,潜心育人,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拓宽师资队伍长远发展路径。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要深入理解学习,继续负重前行。在工作中通过构建工作机制,建设强有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搭建研究平台,拓展交叉维度,优化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将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协同融合起来。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名菊.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效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44.

[2] 姜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5):114-115.

[3] 张高鹏.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9(20):47-48.

[4] 李慧娟,秦翀.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及路径解析[J].智库时代,2019(21):101+103.

作者简介:张文元(1991.05- ),男,河南修武人,辅导员,中共党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严玛丽(1989.06-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辅导员,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