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篇理解中的词汇推理

2019-11-30陈利萍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

陈利萍

摘    要: 词汇推理是在语篇理解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推理认知活动。它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词汇意义的理解能力,加深对整个语篇意义的理解。本文以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四册中“A View of Mountains”一文为语料,以语篇理解与词汇推理之间的关联性为理论指导,探究基于多种语境线索的词汇推理策略在语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影响该策略运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为二语词汇、语篇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 词汇推理    语篇理解    语境线索    语篇教学

1.引言

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英语学习者更多的是通过词形或词义识别词汇的字面意义,较少借助语篇中相关语境线索理解该词汇在具体语篇里的意义。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学习者可以杉身边的手机等移动设备快捷地查询到大量词汇的释义,有时受到自身词汇知识水平的限制,会自动地将某些词汇的释义识别为其在语篇里的意义。这种不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未经理解加工直接获取的意义,并不是该词汇在语篇里的准确意义。词汇在语篇里的意义是基于该词汇字面意义,运用各类语境线索、学习者本身所具备的关于词汇、语篇、世界等的知识,对词汇进行推理加工和重新构建之后获得的意义。如果学习者在语篇理解中,难以利用一定的语境线索对语篇里的词汇的表征进行加工理解、重新构建,就会影响对词汇意义及整体语篇意义的准确理解。

Brown & Yule(1983)认为,语篇理解过程是读者运用单词、短句、句子等语言形式进行字面意义的理解,并以字面意义理解为基础,利用世界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语篇信息进行重构[1]。也就是说,英语学习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线索,凭借已经具备的词汇、背景等知识进行推理认知,以获取某些不熟悉单词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将这些单词的字面意义直接识别为语篇里的意义。通过这一词汇推理加工,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获取词汇意义与语篇意义,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推理是语篇阅读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认知加工形式之一,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语篇表征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琳,周红,刘振前,2011)[2]。许多研究者对词汇推理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其中广泛得到认可的是Haastrup(1991)给出的词汇推理的定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他认为词汇推理就是在语篇理解中运用可能的词法或句法等语言线索及语境、背景等知识对语篇中的单词意义进行推理[3]。根据Haastrup的定义,学习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能根据已有的背景与语言知识、语篇里的语境线索,推测出词汇意义进而句子内涵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等,最终实现对语篇意义的整体理解。因此,词汇推理不是单一的认知过程,是综合运用了多种线索与策略的复杂心理认知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且对于语篇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词汇推理被称为“理解过程的核心”(Schank,1976)[4]。在语篇理解中,进行词汇推理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习者获取词汇与语篇意义,不断克服语篇中的词汇障碍,逐步促进其词汇知识、学习策略及语篇理解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拟通过“A View of Mountains”一文中的某些实例,说明词汇推理策略在具体语篇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该策略给予的实践意义和制约其运用效果的因素,以为语篇与词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2.词汇推理策略在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推理策略是在语篇理解中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理解認知活动,学习者可以综合利用语篇语境线索或背景知识等,获取非熟悉词汇意义的认知策略,是真正理解语篇意义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于润箐,范琳,2012)[5]。在实际语篇理解中,学习者会遇到一些非熟悉词汇,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他们需要在语篇理解中运用这一重要的词汇推理策略,提高对词汇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这一认知策略逐渐在语篇教学中获得关注,并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语篇理解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方法。下面将以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四册中“A View of Mountains”一文为例,探究词汇推理策略在语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范琳、王震(2014)提到,利用语境线索进行词汇推理是读者获取非熟悉单词意义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只有具有足够的语境线索的语篇才能降低自然语境中读者对非熟悉单词意义的推理错误率,即语篇中具有足够、明确的语义和语言线索是进行词汇推理的前提[6]。鉴于所选择的语料是某一特定的语篇,语篇本身的特性确定了在运用词汇推理策略时更多地依赖该语篇的综合语境线索,以下该语篇的词汇推理策略应用分析将侧重语境线索策略。

2.1基于语境线索的词汇推理策略的应用分析

2.1.1形态结构线索综合其他语境线索

例1.It was therefore left to Yamahata to record, methodically- and as it happens, with a great and simple artistry- the effects.

例1中学生对于“methodically”和“artistry”的词根method和art很熟悉,会产生一些词汇意义联想,结合这两词的形态结构-词缀,能基本推断出其词义,但若要获取其准确意义,还须考虑其他一些语境线索,以“artistry”一词为例。鉴于Yamahata的身份是摄影师,这里用该词表达的含义是“艺术手法或技巧”。对于语篇中某一词汇的推理认知,既可以利用词汇内部的信息如形态结构线索,又可以利用一些相关联的上下文语境线索,帮助学生在词汇的认知加工过程中积累词汇知识与提高理解能力。

2.1.2重述线索

例2.Some of Yamahatas pictures show corpses charred in the peculiar way in which a nuclear fireball chars its victims. They have been burned by light...

例2中的“char” 一词在同一句中被使用两次,分别搭配了“corpses(尸体)、victims(受害人)” 两个不同含义的词汇,折射出“char”这个动作带来的不同后果,但都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由“fireball”暗示与“火”有关系,之后用了“burn”一词重述了“char”。若学生感知到上述线索,基本就理解了“char”的意义是“烧焦”。通过使用词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汇或上下文对不熟悉的词汇的重复表述或提示,向学习者提供重要的语境线索,使他们对词汇的意义理解更准确和清晰,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并感受到作者的强调意图。

2.1.3上下文线索

例3....although every intact city is different from every other, all cities that suffer nuclear destruction will look much the same.

例3通过“different from”这一语言结构 将“intact city”与“all cities”形成对比,后者是遭受核摧毁的所有城市,前者应是其对立的情形,鉴于本文的语境是“一旦遭受核摧毁,整个城市都会被夷为平地”,学生可据此推测出“intact”为“完好无损”。上下文线索包含的特定语言结构所呈现的逻辑关系有很多种,不只有例3看到的对比关系,还有其他如not only... but also... 等并列关系,由therefore, since, as a result等引导的因果关系和由but, however, yet等引导的转折关系,这些都可以作为上下文的线索帮助学生对词汇的意义进行推断,在充分理解这些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出词汇的意义。

2.1.4知识背景线索

例4....the human imagination had stumbled to exhaustion in the wreckage of the first ruined city without reaching even the outskirts of the second.

学生在理解该例句意义之前,通过阅读前文,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对长崎、广岛这两个遭受原子弹轰炸城市的毁灭性后果的认识。结合“stumbled to exhaustion”的字面意义,可以推断出其在例4中的意义为“裹足不前,消失殆尽”。在上述推理理解过程中,运用存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些背景认知线索,即核爆炸的摧毁性影响的认识,推断出这一词汇的意义。通过已有的背景知识、常识及已有的经验等线索,有助于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知词汇及语篇的整体意义。这类线索常常被运用于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的语篇理解中。因此,针对此类语篇理解,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素养,才能有效运用该线索对词汇意义进行推测。

2.1.5语篇立场线索

例5.Once, the arrival in the world of new generations took care of itself. Now, they can come into existence only if through an act of faith and collective will, we ensure their right to exist. Performing that act is the greatest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generations now alive.

例5是“A View of Mountains”一文结尾处的一段话,能明显地体现作者态度或立场。例句中的“arrival”“act”“performing”几个词具有即时性、动态性的特点,能感受到作者对读者的一种呼吁行动的立场。基于这一语篇的立场线索,能相对准确地推测出“come into existence”在此处的意义为 “生存于世”。在理解此部分时,若学生对其体现的语篇立场特征有一定的敏锐度,就能尽快获取语篇立场的信息,为推测出非熟悉词汇的意义提供支持。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可以获知:运用语境中的某些词汇形态、重述、上下文、知识背景、语篇立場等线索,能使学生推理出某一语篇中某些非熟悉词汇的意义。不仅如此,他们在运用推理认知策略的过程中,积累与丰富词汇语言知识,提高对整个语篇的理解与学习能力,不再孤立地理解单一词汇的意义,而是在语境中推理认知其真正意义,为语篇理解过程增添了趣味性,也习得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2.2词汇推理策略应用的实践意义

词汇推理策略对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发展、认知能力、语篇理解能力等有极大的作用,可为二语的词汇和语篇教学提供启示。

首先,词汇推理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中认知词汇,不仅可以扩充其词汇量,还可以增长词汇知识如词汇搭配及用法,培养其词汇的认知学习策略,将词汇的识别与记忆变成一项有趣的事情,不再是枯燥机械的记忆,有助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词汇推理策略使学习者不再将学习注意力仅仅放在单纯的词汇学习上,使他们更关注语篇深层次的意义。并不会降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能力,反而可以提高他们的语篇理解速度与正确率,学会鉴赏语篇特征与意义,无疑对于语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最后,词汇推理策略一旦被学习者掌握,就可以解决其在语篇理解中的词汇困难,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阅读的兴趣,减少他们对词典的过度依赖,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大有裨益。

2.3影响词汇推理策略运用效果的因素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习者在语篇理解中运用词汇推理策略的有效性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学习者本身,另一方面与语篇本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因为词汇推理是对语篇词汇特征等语境线索的识别、感知、重构的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实时在线的,会受到主体—学习者与客体—语篇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学习者因素与语篇因素探究其存在的影响。

2.3.1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本身的语言知识水平、感知风格、知识背景素养等都影响有效进行词汇推理活动。词汇推理是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词汇水平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若学习者能识别、感知与非熟悉词汇相关的语境线索,并重构其意义表征,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地实现对语篇里此类词汇的意义推测。在对非熟悉词汇的加工推理中,学习者要具备相对丰富的词汇知识、语义概念系统,且有效使用词汇推理策略,才能推测出该非熟悉词汇的具体意义。范琳、杨赛、王震(2016)在关于词汇推理过程的研究中提出,这一推理过程更多地依赖语言知识推理词汇意义,其成功率会受到学习者的可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语言熟练程度和语篇背景知识等的限制[7]。

学习者对语篇主题内容的熟悉程度,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会对推理加工的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光靠语言的线索如构词形态、句法、上下文等推断词汇的语义还不够准确,会有些误导认识,需要背景知识弥补语言线索所不能提供的信息。综合各类语境线索才能清晰明了地推断出不熟悉词汇的意义。例如,在“A View of Mountains” 一文中,若对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历史背景及原子弹的毁灭性后果缺乏足够的熟悉与了解,很难准确地推测出文中的不熟悉词汇的意义。在该文实例的分析中,并非单一地运用某一种语言线索如词汇句法等,有时要综合运用文化背景等知识性内容。因此,学习者对于语篇的背景知识较为熟悉,词汇推理策略成功的概率相应会提高。此外,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及学习风格会对词汇推理策略的效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3.2语篇因素

词汇推理策略的有效运用除了受到学习者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语篇这个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如母语正/负“迁移”的影响,若母语与目标語具有词法、句法等相似的表征形式,有利于对词汇推理加工,产生正迁移影响,反之,则是负迁移影响。若语篇里生僻词汇过多,句子长度与复杂程度超过学习者加工的能力水平,则会导致学习者难以理解语篇,影响有效地对词汇进行推理理解。相对于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语篇的难易程度会影响词汇推理策略的成功率。

由此可见,在语篇教学中运用词汇推理策略需考虑学生与语篇的因素,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与语篇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引导对某些困难词汇进行推理认知,逐步帮助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对语篇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词汇推理策略运用的效能,真正发挥该策略对语篇理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词汇推理是语篇理解的核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对词汇与语篇的理解力,还可以使他们习得一定的词汇知识与学习认知策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感知具体语篇中的词汇形态、重述、上下文、知识背景、语篇立场等多种语境线索,在语境线索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不熟悉词汇的意义表征,推测出其在语篇里的意义。但是,在教学中能否有效地运用词汇推理策略,受到学习者、语篇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都是语篇与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旦忽视这些因素,就会影响词汇推理策略在语篇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上述实例已经证明,这一推理策略是实现学习者词汇知识语言水平、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词汇学习与语篇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Brown,G. & Yule,G..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范琳,周红,刘振前.二语语篇阅读推理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Haastrup, K.. Lexical Inferencing Procedures or Talking about Words[M]. Tu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1991.

[4]Schank, R. C.. The Role of Memory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In C.N. Cofer(ed.). The Structure of Human Memory[C].San Francisco: Freeman, 1976:162-189.

[5]于润箐,范琳.语篇阅读过程的词汇推理策略及教学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154-157.

[6]范琳,王震.词汇重复模式理论与基于语篇语境线索的词汇推理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4(5):54-60.

[7]范琳,杨赛,王震.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英词汇推理加工模式研究[J].现代外语,2013(3):269-277.

本论文为广州工商学院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17KC-001(课程编码B050005)成果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
新时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优化策略谈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