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及启示

2019-11-30蔡永平朱立峰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蔡永平 朱立峰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化这一特征俨然已经成为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为代表的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三个国家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各异,但是从整体看,政府的直接推进,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加强,治理结构的企业化,公益与盈利边界划分不清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鉴于此,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其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有利于推进市场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市场化    工商业界    企业化治理

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做了探索,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试点大学要适应市场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2015年10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但是相较于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而言,还有一些不足,国外高等教育,特别是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他们的特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特征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大学利用其教学、科研及其他校园活动盈利的现象”。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西方国家,以美国历史最为悠久。高等教育市场化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多所大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与市场化改革,高等教育市场化因此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可。

1.1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特征

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真正深入开展,始于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术创新法》两个法案。两法案“保证了大学从企业和私人处得到合同与专利收入的权力,1989年颁布的《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确立了由政府、大学、研发机构、民间企业共同提升科技水平的目标,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美国政府这些法案的颁布直接推进美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将以前只在大学边缘地带开展的市场化活动,拓宽到全面的市场化时代。

美国大学市场化的特征。从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情况看,与工商业界的联系不断加强,治理更趋于企业化是其主要特征。美国大学从产生就与工商业有较强的联系,1980年以后,在政府高等教育市场化政策的推动下,工商业界参与大学的力度更大。多所高等学府中工商业界的董事占比增长至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市场化使大学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另外,作为企业领导的董事,既是成功的工商业者,又是大学的捐赠者,有的还是该大学的校友;熟悉校外情况,同时对大学有强烈的归属感;在实际中,不可避免地把企业的治理理念、方法引入大学中,不断改变大学形象、大学管理者的作风和工作方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所营利性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从实质上讲,这些大学就是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化管理,设立经理负责制,参照企业管理的方法;按照市场的要求,研究学校的目标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过度的市场化引起争议。诚如美国学者斯坦利·阿罗诺维兹所言:美国大学的“管理已经退化成为让这个机器顺畅运转,筹集资金和进行危机管理的工具”。

1.2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开始执政,经历美国当时面临的经济困境。她建议削减大学的经常性支出,并且从1979年开始执行;1983年,开始削减对大学的补助金。1985年,公布《9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希望大学“一是端正对工商的态度,鼓励企业家精神;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工商业之间的联系;三是加强与社区和地方企业的联系”。绿皮书的发表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从实质上看所谓英国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就是市场化的时代。直到今天,英国各届政府延续了这一政策。

在市场化进程下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集中体现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和引进企业化治理模式。传统上,英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相比是远离社会的,重视基础研究,轻视应用研究,与产业界结合不太紧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加大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促进大学与产业界联系的缔结。为此,英国专门成立工业和高等教育委员会。英国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主要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成立教学公司、开展技术咨询等方式。为了推进与产业界的联系,许多大学都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剑桥大学设立的“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曾代表剑桥大学同相关产业界进行贸易的洽谈、签订的协议等。普通大学,如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于2013年成立研究、商业和创新办公室,简称RB&I,该办公室统一协调学校的各种商业行为,构建一个阿伯大学与产业界联系的渠道。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英国大学不断引进企业的治理理念。每一所大学都力图不断扩张空间,英国有多所高校在校外设立校外办事处,主动与校外的一些组织建立联系,专门“从事知识转让、工业联系、知识产权开放、继续教育、资金筹集以至于校友事务”。在这些部门的推动下,融资渠道出现多元。除争取政府支持外,还要积极开发工廠企业、校园服务、校友支助、知识转化等渠道。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全新的企业化理念。

同时,积极构建与企业接近的文化,逐步形成一种企业化的理念。

1.3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的经济起起伏伏,令人担忧,出现多个问题,社会支持系统难以维系。1983年,工党执政后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开始压缩政府开支,优化政府职能,推进大部制等措施,实质上是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行政。在1987年发布的《结构调整与经济状况》中,教育作为经济问题讨论。“在1987年—1989年进行的道金斯改革中,高等教育被重新建设成为一个相互竞争的机构的‘类市场”“国家决定使公立大学市场化,而不是建立一个公—私混合的体制”。在政府的推动下,高等教育更加市场化,国际市场不断开拓,私人办学市场不断扩大,使澳大利亚的大学向公司化转变,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智力产品商业化和治理企业化两个方面。传统上,澳大利亚大学承袭了英国大学的特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与产业界的关系比较淡漠。随着澳大利亚对大学的改革,特别是至1994年完成的大学合并——36所大学取代了19所大学和51家高级教育机构,市场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当今,澳大利亚大学与产业界的关系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大学通过学者影响市场的决策,同时科学研究成为大学与公司之间的主要纽带,实现脑力劳动结晶与公司成品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努力,使名望效益与利润扩张形成正比。澳大利亚大学治理企业化,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一系列的变革。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学治理企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从政策、资金、集权三个层面对大学进行帮扶,促进其重组,以推进市场化进程。正如澳大利亚教育作家西蒙·马金森和马克·康西丹所说,澳大利亚大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成为企业大学。在企业大学中学校行政领导具有决策权,权利简化使更多决策被自由采纳,而这种企业化的模式,内部结构的重组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澳大利亚大学市场化的改革冲击教育公平,“当具有社会价值的教育不再是一种公民的权力而成为一种经济商品的时候,它会变得稀缺而非普及。在此过程中,教育会给一些人赢得市场经济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是建立在对另一些人的剥夺基础之上的。人们越是被排除在某种特定的教育之外,那么对那些有机会获得这种教育的特权阶层来说,价值就越高。所以,市场的推动力和等级的维护恰巧是一致的”。从这个方面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降低了社会底层人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概率。

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情况不同,但是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相同点。一是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直接动因看,政府均是大力支持的。三国高等教育实现市场化的具体时间点和方式不同,从直接动因看均是由各国政府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均出现增长趋缓的状况,大学成为削减开支的对象之一,政府投入的缺失,成为大学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器;二是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基本措施看,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成为一种战略手段,成为增加资金融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提高学校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三是从内部治理看,都更趋企业化。企业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企业化治理是市场化最直接的体现。为了适应政府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政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理,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从发展趋势看都更加企业化。四是从产生的负面影响看,主要是公益与盈利的边界划分不清,引起广泛的质疑。高等教育在市场化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区分好公益与盈利的边界,部分大学出现过于市场化的现象,影响教育的公平,降低大学“公益组织”的属性。

2.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就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這是机遇更是挑战。全球高等教育的大背景、大环境是相似的,而且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开始得早、发展得好,对于发展探索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而言,是有一定助益的。因此,研究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对于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有一定的启示。

2.1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

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虽然我国与国外在历史传统、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大的宏观环境、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另外,大学作为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组织,或者是大学的这一本质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发展规律有全球的普遍性,有些适合国外高等教育的规律可运用到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破除一些不符合发展规律的陈规,并且明确提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因此,目前我国政府有必要像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那样,对大学的市场化制定明确的政策,设置相应的机构推进这一工作。

2.2要合理界定公益和盈利的边界

从实质性看,大学其实是以学术研究为出发点的组织,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本质获取商业利益。但是,在2011年,“真维斯楼”赫然挺进清华大学校园;2012年,嘉实集团的售楼中心建到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这两件事在各自大学的师生之间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从各种评论看,折射出来的不是我国高等教育是否应当市场化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边界”如何界定的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市场化,如科研成果转化,校办企业都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大学应当界定自己市场化的边界,保证守望文明,不失本真。

从目前看,国内大学的四大职能: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是核心职能,是保证公民公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基础,是不能市场化的;文化传承创新,为社会提供方向与生活方式,对于保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方向有决定意义,也是不能市场化的;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在保持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可以市场化;社会服务是大学与社会连接的重要渠道,得到社会的公认是可以市场化的。从大学职能看,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部分是不能市场化的,而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关的可适度市场化,是边界问题。

2.3大学要适应形势有限度的市场化发展

大学是个特殊的组织,经受住漫长时间的考验,满足人们的需求,形式上超越各式各样的科学思想。同时,大学又是需要发展与其他组织有交换的普通组织,在当今社会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大学要结合当前形势有限度市场化发展,发挥市场化发展的优势,合理规避市场化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当前要敢于正视市场化问题,从办学理念上在适当的领域如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方面提出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在校长选拔上既要重视学术水平,又要重视管理水平,更倾向于选一个懂教育管理的管理专家而不是科研带头人;在治理上适应市场经济情况,在一些领域借鉴企业治理模式,提高办学效率。总之,市场化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当代大学应当承认它、直面它、研究它、顺应它、修正它,发挥好它的作用,而不是否定它、回避它。

参考文献:

[1]Derek Bok. 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3.

[2]赵俊芳,李国良.美国大学市场化寻理[J].江苏高教,2011(3):144-147.

[3][美]斯坦利·阿罗诺维兹,著.周敬敬,郑跃平,译.知识工厂:废除企业型大学并创建真正的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8.

[4]王承绪.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20-524.

[5]易红郡.英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伙伴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71-77.

[6][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7][8][澳大利亚]西蒙·马金森,著.沈雅雯,周心红,蒋欣,译.现代澳大利亚教育史——1960年以来的政府、经济与公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88-196.

[9]王志强,党庆治.建设“现代化大学”:欧盟大学——企业合作机制的背景、特征及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107-113.

[10]吴伟,蔡雯莹,蒋啸.美國大学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两种模式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01):106-112.

[11]王旭辉.高等教育市场化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02):58-64.

[12]蒋洪池.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04(036).

项目: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河南工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视角》;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趋同到多元:行业特色大学转型发展中制度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YJC880093;行业特色大学多元发展中的制度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2018-ZZJH-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