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及优化

2019-11-30高建凤梁玉花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家规品德家风

高建凤 梁玉花

摘    要: 家風,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千年的道德尺度。家风影响青少年品德的养成和发展。本研究梳理家风的特点,基于优良家风和不良家风对青少年品德影响的差异及相关研究,提出优化家风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发挥优良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家风    青少年品德

优良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好家风的重要意义。社会开始关注家风,荧屏上开始出现家风的影子,如《回家》《家道颖颖》等节目。自古以来,家风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千年的道德尺度,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家风主要通过家庭氛围的熏陶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品德,子女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不同的气质和折射的品德素养,都可以体现不同的家风①。

中国传统家风包含孝敬父母、勉学励志、修身养性、齐家立业、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优良的家风以家书、家训等形式传承,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与作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换,优良家风的传承必须融入大众生活,更加开放、健康、自由、向上,与时俱进,推动家风社会化发展。因此,家风对新时代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意义重大,而品德将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优良的家风,促进他们优良品德的发展。实践研究发现一些青少年的不良言行,折射出家风的问题,比如说脏话、约架、乱丢垃圾、伦理倒置等。本研究探讨家风对青少年品德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家风优化改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让家长重视家风建设作用,重视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让青少年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中,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家风的特征

(一)思想的独特性。

优良的传统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蕴含“仁爱忠孝”“邻里敦睦互助”“待人宽厚”“勤俭持家”等思想,与其他国家家风不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家风是每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体现,家庭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以勤奋好学为第一要义家风,他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告诫子弟:“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母子生活贫苦,后来及第,“欲养亲,而亲不在”则继承儒家“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提倡“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风随之不断变化,但是家风中蕴含的主要价值观依然保持其独立性和稳定性。

(二)影响的无形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家长的行为会在无形中影响子女。家庭成员朝夕相处,关系和睦,为家风发挥作用营造了特有的家庭氛围。例如,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当时家里并不富裕,只能勉强度日,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伸出援手,少年时的林则徐看着父亲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米给了一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此场景深刻地印在林则徐的脑子里,当别人有困难时,他总能想起父亲那日的行为,毫不犹豫地帮助。后来他长大做官,时刻注意了解民生疾苦,帮助困苦的百姓。这一切都不是偶然,是林宾日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林则徐。家风在无形中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品德和行为,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行为的塑造性。

家风源于家庭或家族之中,通过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家风影响和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在生活点滴中不断践行,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塑造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家庭实践中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在家庭实践中践行行为规范,所以家风有塑造行为的作用。

(四)文化的传承性。

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家风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具有文化传承的巨大作用。家风的传承首先是在家庭内部世世代代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家风的传承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家风发展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传承前者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融入时代新内容,推动家风不断发展。而这正是当代家风的出路所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转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的主体和抓手。

二、辩证的分析家风对青少年品德影响

家风对青少年品德影响可以分为正反两方面。优良家风包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明理进德、和睦友善等;不良家风包括孝道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溺爱孩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智轻德等。本研究在对青少年品德的观察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品德的问题成因进行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不良品德与不良家风有较高的正相关。

(一)家风优良促进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

对品德问题学生和品德良好学生家风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良好的家风有利于青少年品德发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家庭来说,一个家庭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就会在整个家族中营造良好的向善的家庭氛围,塑造崇高的精神方向。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家风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二)家风不良干扰青少年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

研究针对青少年的品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品德问题与家长有较高的相关,与家风传承有较高的相关。于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纵向追因研究,发现父辈身上存在的问题与祖辈存在的问题有着较高的相关,比如攻击性行为、骂人等较容易考证的内容。说明在传承性的基础上,不良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较为明显。

经过访谈得知,在家长是否欺骗孩子、打骂孩子、在家里说脏话、在家里吵架、孝顺父母等方面,一些家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家长的反馈都是有纵向联系的。经常欺骗孩子的家长,孩子更容易说谎;没有过欺骗孩子的家长,孩子很少说谎;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更容易打架,而没有打骂过孩子的家长,孩子很少打架;经常在家里说脏话的家长,孩子更容易骂人,而从不在家说脏话的家长,孩子也很少说脏话等。通过特殊家庭的家风传承性的追因研究,发现家风对青少年的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长品德是家庭家风的直接反映,家长品德的问题就是家风的问题,要改善不良家风,首先要注重家长的自身素质,注重家风的培育和优良家风的传承。

三、家风对青少年品德影响的优化对策

(一)家风要与时俱进,注意现代转型。

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一些家庭的家风传承了一些封建社会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如孩子不打不成才等内容,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对青少年品德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现代社会,要发挥优良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做到家风与时俱进,家风建设注意现代转型,对封建传统的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家风中不适合现代发展的内容,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建设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家风建设的指导作用,增添家风新内容,形成创新型家风。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一些品德不良的青少年家庭氛围不是很融洽,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暴力打架,而品德良好的青少年,家庭氛围相对融洽,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充满爱和包容,更容易对人信任,待人真诚,更容易合作,所以要发挥家风的作用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和万事兴”,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是建设和传承优良家风的基础。汉族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支系叫客家人,客家文化中睦族文化流传至今。睦族就是强调家族和睦,和谐相处。宗族和睦上可继承先辈的优良作风,下可为子孙留下精神遗产。家族是由家庭组成的,一个家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家庭也可以看成一个小家族。如果家庭氛围和谐,有助于与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为青少年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较多,青少年整日处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就会对其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

(三)良好的家风需要制定家规。

在问卷及访谈中发现,一些青少年家庭缺少家规,家长和青少年行为都很任性。做错事情说两句就算了,并没有明显的家规规范,这些青少年品德普遍都有问题,所以良好的家风需要制定家规。

良好的家风需要家规规范,借助家规传承。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法度,一个家庭也应该有自己的家规。古时封建社会,一个大家族集聚在一起,一起享受家族的一切,家族是一切利益的共同体,为了管理好家族,家规就出现了,比如《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曾国藩家训》等流传至今。但是现在,人们的家庭观念不复当初,虽然大家族状态已不复存在,小家庭居住成为趋势,但只要在一个家里共同生活,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需要家规规范。如果家规是一种理论,那么家风就是一种力量,在家规的规范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要让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品德产生影响,就要建立严格的家规。

(四)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陈鹤琴说:“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原则是父母以身作则。”在问卷与访谈中,发现有些家长并不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家长说是注意了,一心觉得自己的行为都是对的,仍然存在说脏话等行为,所以发挥良好家风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青少年时期正是三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时刻把“品德”放在心中,发挥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开办家长学校。

研究发现,现下社会学校对家风关注较少,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每个家庭努力建设,还需要学校积极参与,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开办家风讲座,弘扬优良家风。积极开展关于家风的活动,组织家长一起参加讨论,让家长明白家风的重要性,促进优良家风的建设。

(六)社会积极倡导宣传。

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对家风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倡导宣传。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每个家庭自身努力建设,还需要社会积极参与,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家风建设好坏关乎社会风气发展。社会要积极开展家风建设的实践活动,弘扬宣传优良家风,增强公民对家风的重视。开展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学习以往的优秀家风、家训,使他们沐浴在良好氛围之中。

总之,家风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是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阵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良好家风的德育作用,促进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注释:

①焦科慧.优良家风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参考文献:

[1]范子乐.家风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才智,2019(06).

[2]李倩,覃棹.志愿服务体系下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9).

[3张盟.传统家风对现代社会德育的价值[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7.

[4]顾文坚.家风特点及影响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

[5]刘云生.中国家法:家风家教[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7.10.

[6]黄丽娟,张亮.家风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曾国藩家书为例[J].职业技术,2016,15(12).

该文为2017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劃青少年研究专项《青少年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山东省青少年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批号:17CQSJ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家规品德家风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