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

2019-11-30梅月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三进现实意义途径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提出有着重要依据;推进“三进”工作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有利于坚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推进“三进”工作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教材”;推进新颖活泼、亲和高效“进课堂”;坚定思想与行为统一,多种途径“进头脑”。

关键词:“三进”工作;依据;现实意义;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是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重要举措。

一、“三进”工作提出的基本依据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关于“三进”的思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众多教育家的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的“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礼记·学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精练阐明表明国民教育中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强调对民众的教化。墨家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亲知”,是指人们从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知识;“闻知”,主要指从别人获取来的知识;“说知”,是人们根据听见、看见的情况,通过思考、演绎推理出来的结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强调将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传递给民众,以凝聚社会共识。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社会的发展运动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需要装进人的头脑中才能起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要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些党的优良传统为“三进”工作的提出和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准确判断基础上以及对新时代青年的重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材内容跟不上多元价值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失去了足够的兴趣和耐性。这些问题都对“三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青年是很有纪律的,他们完成了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青年的潜力是无限的,新时代青年具有生机与活力、具有双创能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储备力量。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全体青年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新时代青年要更需要学习,学科学理论和优秀文化成果,培养树立科学的观点和共产主义信念。

二、推进“三进”工作的现实意义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于新时代青年发展、社会主义高校建设和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都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推进“三进”工作,最主要的是“进头脑”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写入教材,传入课堂,输进人的头脑,最主要的就是紧紧围绕人的活动,帮助人们深学笃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有助于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主动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感,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人才,成为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二)有利于更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坚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建设的高校,是社会主义的高校建设,高校承担了“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使命和任务。发展有中国特色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治学方向,坚持用先进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有助于和谐高校的建设发展。“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高校坚持党领导下的做人工作,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也有助于高校的建设发展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三)有利于落实国家发展建设要求,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地位

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设事业,因此,坚定不移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既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性和发展性的体现;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也是增强大学对新思想认同的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助力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三、推进“三进”工作的途径思考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积极编著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理论学习教材;要选择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活泼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课堂;要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新思想。

(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教材”,坚持教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学习理论需要教材支撑,教材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读性都关系到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进教材”工作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编写教材的科学性,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推进“进教材”工作,要将新的科学思想精神贯彻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强调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对象编制教育教材,帮助高校大学生深入的理解新思想、新观点。

其次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教材发展的时代性,保证教材内容的思想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体现了思想的时代性,因此,编著针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教材,要体现时代性,突出体现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帮助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精髓。

(二)新颖活泼、亲和高效“进课堂”,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教学效用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需要教师队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亲和力,选择新颖活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建设亲和高效的课堂。

首先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师生关系的亲和氛围调动大学生学习和践行新思想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提升课堂的亲和力。教师要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既要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头脑武装,也要主动到受教育者当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营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育环境氛围。

其次要积极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营造新颖活泼的教学氛围。新时代教育是活泼的,新时代的教师应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艺术,选择新颖活泼的方式教育学生,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既能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效传递课程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发挥学习热情,学习吸收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思想与行为统一,多种途径“进头脑”,提升理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坚持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只有学习者做到知行合一,“进头脑”工作才能完成。

首先教师队伍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论自信,坚持思想和行為的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工作能力,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与活动过程中深入学、持久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其次是学生“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学习和应用的统一,做到真正的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最后就是高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采取如官微官博、校园广播及板报文化、优秀理论教育网络视频等多种途径强化理论教育,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进”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同向发力,但最主要的方面还在于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3] 本刊评论员.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5(04).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8-329.

作者简介:梅月红(1995.01- ),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三进现实意义途径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